分享

罗汉图集—古代之(明)陈洪绶作品

 愚雅轩 2017-05-10


 
 

罗汉图集古代

 
陈洪绶(1599年-1652年),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
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
他的作品荒诞而深情,充满怪趣味亦是真性情。
鲁迅先生对之极为推崇,认为“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陈洪绶 礼佛图
镜心 描述:钤印:陈洪绶 款识:溪山洪绶写于青藤书屋。 
 [明]陈洪绶《礼佛图》
 陳洪绶 禮佛圖 立軸
 陳洪绶 禮佛圖 立軸 局部 1
 陳洪绶 禮佛圖 立軸 局部 2
陳洪绶 禮佛圖 立軸 局部 3 
 陈洪绶作品《龙王礼佛图》
明 陳洪绶 神龍禮佛圖 
陈洪绶《童子礼佛图》 

明陈洪绶《童子 礼佛图 轴》

       款识:莲老洪绶画于清远堂。钤印:陈洪绶印、章侯鉴藏印:云间王鸿绪鉴定印、未斋珍玩、彧华珍赏、俨斋秘玩 陈洪绶所绘《童子礼佛图》的现象正是明末清初在其家乡绍兴府七月十五所流行的一种节令风俗活动。资料显示近代婺源中秋儿童们垒瓦塔之风俗当是绍兴府古俗之变种。早在朴安之前樾一百年,陈洪绶就绘出了胡氏所谓的一幅天真烂漫的“儿童行乐图”惜胡氏未能见到。故有“惜无人绘之”之叹。

此作落款“老莲洪绶画于护兰草堂”。与此作相类似的作品有两件一为辽宁博物馆所藏的《斗草仕女图》款曰“庚寅秋老莲画于护兰草堂”另一件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兰石图》轴,款曰“老莲洪绶画于护兰草堂”前者注明“庚寅”据黄涌泉先生所编《陈洪绶年谱》得知,庚寅应为清顺治七年(1656年),而陈洪绶是年至顺治九年寓居杭州;徐邦达先生在《中国绘画史图录》中品评此图“群孩游戏,形象夸大,生气生动,笔法劲健圆转,设色淡雅”洪绶绘画中年方阔之笔较多,后来转入圆细,此作应为陈洪绶晚年得意之笔。

笔者认为此作应是陈洪绶寓居杭州之时所作,“护兰”应为陈洪绶在杭州雅室之斋号。画面的场景,更令人动容,在大士前,两位童子拜佛,抑或尚在玩耍的童子正要赶来,其情致和懵懂神态,寥寥数笔,便跃然绢素之上。整个画面淡雅且沉静,大面积背景下看似不经意的涂抹却是画家巧妙的构思,与整个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烘托出画中童子天真自由的内心世界,也充分体现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熏陶和影响。我知道,这画面蕴含的单纯不是简单幼稚的单纯而是高贵完美的单纯,犹如一束光骤然照进迷茫的心灵,使人心神振奋,心情畅达,心灵净化。而这种单纯又离不开画家“童心”关照下的纯真与赤诚,“离不开画家自我的本真生命与宇宙的大生命间的息息相通,是画家以自己的精神生命去体合自然的生机,以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进入亮光朗照的澄明之境的结果。”此图的创作,既包含了陈氏对佛教的尊崇,也融入了他自己儿时中元节瓦灯游戏的美好回忆。由此可见,陈洪绶在表现佛教题材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

     备注:1、王鸿绪、侯彧华递藏。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出于官宦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曾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侯彧华(1904-1994),广东鹤山人。生前任台湾中华彩色印刷公司副董事长,嗜好书画收藏。2、侯彧华题签条。
明陈洪绶《童子礼佛图》轴  
明陈洪绶《童子礼佛图》轴 局部

《童子礼佛图》轴,明,陈洪绶绘,绢本,设色,纵150cm,横67.3cm

  本幅款署:“老莲洪绶画于获兰草堂。”钤“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印。

  《童子礼佛图》描绘四名儿童搭佛塔礼佛的情景。图中一太湖石竖立,石前放一尊雕琢精致的佛造像和供佛用的铜塔。佛前,二儿童拜佛,一儿童献花,另一儿童跪着擦拭铜塔,各个神态专注,他们收敛起顽皮,显露出庄重,其中一名儿童磕头时露出胖臀,不免令人忍俊不禁。此图太湖石用较粗的笔法勾画,玲珑剔透,轮廓线多呈弧状,尖利而挺拔。佛像及人物全用细劲的线条画出,层次细腻,风格典雅,设色明丽温和,技法纯熟,人物神形兼备,富有情趣。此图反映了陈洪绶在表现儿童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也充分体现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儿童的熏陶与影响。

陈洪绶 罗汉图 立轴
    说明:1.此当陈老莲较早之笔,人物衣纹如游丝绵长而细劲无纤弱气,开相高古,衣饰繁卤华美,较之晚年之笔更觉精丽。2.此图经湖州蒋谷孙氏收藏。氏名祖胎,室名思适斋,密韵楼蒋汝藻子,如其父亦喜藏书,鉴赏书画亦精能,所藏甚丰且精,后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 
 陈洪绶 罗汉图 立轴 局部 1
陈洪绶 罗汉图 立轴 局部 2 
 丙寅(1626)年作 罗汉朝奉 手卷 设色绢本
    题识:丙寅孟春,老莲洪绶敬绘。姚燮题拖尾:有明一代,其写佛、罗汉像能直接道子、贯休两家者,臣予所见,得三人……时同治纪元冬十有一月之杪与居士同在沪城。 钤印:梅伯书画、大梅先生 印鉴:陈洪绶印、章侯 鉴藏印:芝舫真赏、友于堂、枝芳蒋氏 说明:姚燮(1805-1864), 字梅伯, 浙江镇海人, 道光十四年举人, 工诗文、墨梅、花卉、白描人物无不奇特。
布袋和尚像 軸 
  陈洪绶《采鞠图》 
 陈洪绶 (达摩像 1645年作)
陈洪绶 (款) 布袋和尚 立轴  
陈洪绶 降龙观音 立轴
 陈洪绶 降龙观音 立轴

    款识:洪绶敬图。钤印:洪绶、章侯陈洪绶

《降龙观音》赏析

    由题款“洪绶敬图”可知,此图乃是明末人物画大家陈洪绶(15981652)所绘。由“敬”字可感知陈洪绶绘制此图时的恭谨之心。观音是陈洪绶反复描绘的题材之一,这与陈洪绶信仰不无关联。从陈洪绶号“悔僧、云门僧”可知,他亦笃信佛教。据研究,陈洪绶的父母均信佛,陈洪绶青年时喜读佛经,有较浓的佛学修养,在明亡后出家为僧,一半是避世,一半恐怕也是缘于自小的濡染。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是陈洪绶绘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题材方面他主要师承吴道子
(约680759)、李公麟(10491106)等前代大家的影响,晚期甚至上溯到顾恺之等晋唐人物画大家,画面颇为高古,具有很强的古拙美和装饰性。此幅观音像,绘一位宝相庄严的白衣观音端坐于云气之上,云气下藏卧蛟龙一条,表情驯服,似被观音不怒而威的庄严之气所慑,显露出平和之气。通幅用笔精谨,观音的物饰,手中所持物件、云及蛟龙等皆用心刻画,显现出典雅的装饰趣味。观音的宽袍大袖线条虽长,皆一根到底,不加停顿,浑拙一体。细节的描绘上同样一丝不苟,且在其同类画作中有迹可寻。以观音身后供佛用的小塔为例,可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童子礼佛图》中看到类似造型的供佛用的铜塔,然而此图中对于铜塔的描绘,更为精细严谨,且增加了更多的细节。观音身后的节杖,同样可见于陈洪绶的其它画作,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三星图》中,可以看到三位神仙手中所持节杖,与观音身后之物极为相似。
 陈洪绶 罗汉图 团扇轴 绢本
 陈洪绶 蚬子和尚 立轴
    款识:1.京兆蚬子和尚,居无定所,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闽川,冬夏唯披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虾蚬,以充其腹。暮即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居民目为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纸钱中,深夜师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虚与我同根生。御选语录一则,道光戊申秋初邵易草衣如海敬书。2.老莲洪绶。钤印:陈洪绶印,莲子,如海居士人物 立轴 设色绢本。
 陈洪绶 蚬子和尚 立轴 局部 
陈洪绶绘 罗汉侍者图 
此画传为陈洪绶所绘,主尊是一位方面大耳,福慧具足的白衣罗汉。
大腹便便,左手持杖,右手置于侍者头顶,似在灌顶加持。
尊者双目微垂,双耳垂肩,表情写满了悲悯。
陈洪绶绘 罗汉侍者图 局部 1 
陈洪绶绘 罗汉侍者图 局部 2
左侧由归牧居士题写的西藏梵音心经咒。 
陈洪绶-条幅-罗汉图 1 
 陈洪绶-条幅-罗汉图 2
陈洪绶作品《罗汉图》 
 陈老莲 罗汉图《无法可说》
陈老莲 罗汉图《无法可说》
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描写佛教传说中的罗汉拄杖坐于大石上,
对面跪拜一人,衣饰长摆,异国情调,突出了装饰性趣味,
图页上自题名为“無法可說”,颇具禅机。 
陈老莲 罗汉图《无法可说》 
 陈老莲 罗汉图《无法可说》局部
陈老莲 罗汉图并花蝶图 手卷 设色绢本 
第七尊者 
观 音  立轴 
观音像图轴 绢本设色
    纵72.5厘米 横34厘米 1645年作  《观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画精品。图绘一男相观音,身披白衣袈裟,手执拂麈,端坐菩提叶团上。细眼长眉,方面阔耳,雍容大度。其风格状貌,一如论者所谓“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画面上方以一半篇幅书《心经》,字体劲秀,末署“云门僧悔病中敬书”。 
观音像图轴 绢本设色 
和合二仙图 
陈洪绶 畫羅漢 軸
老莲 (款) 罗汉图 镜片 
罗汉 手卷 纸本 
陈洪绶《罗汉图》 
罗汉戏龙  水墨纸本 
 明  陈洪绶 观音罗汉图  绢本设色

观音罗汉图  绢本设色

   陈洪绶早年绘画就已显露出怪诞的色彩,到了晚年(1645-1652)则更加鲜明。现实人生的处境和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促使他的绘画造型越来越向荒诞的方向发展。这种荒诞性不仅体现在他擅长的人物中,在花鸟、山水画中也有体现。他在空间布局上追求荒诞的表达,在色彩上也多有出人意料之处。他的绘画从总体风格上有一种强烈的非现实感。

    老莲绘画的荒诞性,受到传统哲学和画学思想的影响。其一,说他的画怪诞,就有一个先行的不“怪”的“范形”,一种被看作正常形式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中国艺术领域是常常受到质疑的。晚明以来,受狂禅之风影响,质疑所谓“范形”的思潮则更加明显。第二,陈洪绶绘画怪诞的造型是“丑”的,不美。中国人的美丑观念与西方不同。中国美学中有一个质疑美的传统,不是反对美,也不是以丑为美,而是超越美丑。陈洪绶说自己画胖女,也能“十指间娉婷多矣”,就是对美丑观的质疑。第三,他绘画的怪诞形式,也是对传统画学中“求之于物象之外”思想的回应。中国绘画自中唐五代以来,超越形式上的简单模仿,强调在形式之外着力。通观地看,水墨的表现就是怪,倪云林的山水就是怪,梁楷的人物也是怪。怪是中国绘画中一种超越形式的方式。在陈的怪诞表达中,可以明显感到他对传统画学的继承。如他有诗说:“莫笑佛事不作,只因佛法不知。吟诗皎然为友,写像贯休为师。”贯休的佛像就是怪诞的,历史上流传的大量仿作,也大致可以看出贯休的画风。晚年陈的佛像深受贯休风格的影响。

    荒诞并非是老莲的独创,但却被赋予新的形式,新的意义。老莲用荒怪来渲染其高古的画风。怪诞的造型特征,是老莲绘画雅古气氛的主要形式根源。他的《观音罗汉图》,画一个丑观音,一个怪罗汉,真是丑和怪的结合。中国自六朝以来有长期的观音崇拜,为了表现其柔美、善良、慈爱、宽容、拯救人类苦难的神性,艺术家笔下的观音图像渐渐有女性化、美貌化的倾向,使其成为美的化身。但陈洪绶笔下的观音却是道地的丑观音,不合比例的身体,硕大的面部,古怪的神情,坐在一块冰冷的大石头之上,完全超过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其友曹溶(秋岳)说:“老莲道友,布墨有法。世人往往怪之,彼方坐卧古人,岂惟余子好恶。”这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说他的怪,是脱略现今的怪,是与古人接续的怪。他画的是他感觉中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存在。

明  陈洪绶 观音罗汉图  绢本设色 局部 
陈洪绶 释迦牟尼像
陈洪绶 守炉罗汉 立轴 设色绢本
    钤印:陈洪绶印 章矦 题识:拟宋人笔意 老莲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是明末清初绘画、书法、诗文俱佳的艺术大师。其中造诣最高的是绘画。前人评论他的人物画“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 无极长生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