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医院更聪明——专访HIMSS 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继兰女士

 靳素英 2017-05-10


来源:《医养环境设计》杂志

文 / 本刊记者 刘斌

刘继兰,HIMSS副总裁、HIMSS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智慧医院一定是“学习型”医院,它能够有效收集自身的医疗信息,并结合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为临床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提到智慧医院,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化建设。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能为医疗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使医院实现智慧化运行。那么,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究竟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又应如何发展呢?日前,《医养环境设计》杂志(下称 HCD)记者围绕上述问题,对HIMSS 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JCI 首席顾问兼大中华区咨询主任刘继兰女士进行了专访。

智慧医院的探索

HCD:请问您对智慧医院是怎么理解的?

刘继兰:我认为美国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简称 HIMSS)定义的七级医院就是数字医院和智慧医院的结合,它能够真正将数字与智慧结合。在各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医院各方面数据全面、实时地交互与整合,实现医院的自动化和无纸化。同时,对全方位整合后的医院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可以实时、实地、全方位、有效地帮助临床和管理决策。数字化医院,即自动化交互是全方位智慧化医院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单纯的数字化医院并非是智慧医院。智慧包涵了将知识和学习能力转化为决策能力的过程,如同我们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抓取周围的相关信息,并为决策提供必要的帮助。那么对于医院而言,我认为,智慧医院一定是“学习型”医院,它能够有效收集自身的医疗信息,并结合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为临床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实际上,智慧医院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数据的获取、整合、挖掘、分析和应用,以帮助临床和管理的决策以及疗效与管理成效的预测。HIMSS 定义的七级医院就正是基于对大数据的管理,以判断现有状态、决策以及预测每个决策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结果。每位患者来到医院就医,都有相同于其他患者的共性,又有区别于其他患者的独特性,而这种对共性的认同与独特性的区别正是个性化医疗或精准医疗的特色所在。用于了解分析这些情况的信息的来源不能仅依赖于医生的记忆,智慧化医院的信息系统应具备获取并有效利用信息和规则的能力,及时提醒并帮助医生精确识别和判断病情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这些规则既可能来自我们已有的知识也可通过机器学习来实现。我认为信息系统的支持应该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另外,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也是智慧医院所必备的组成部分。

HCD: 与过去相比,近年来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哪些进步?

刘继兰:首先,国内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政策给予了信息化建设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品也日趋成熟,很多技术过去只能停留在想像中,而现在已经成为现实的信息产品。其次,随着现代化医院规模的扩展,医院的生产效益在不断增加,医院管理也越来越复杂 , 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综合医院的管理要求。在大规模医院建设的推动下,很少有人再去怀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寻找最佳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医院工作中的一个辅助工具,而是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从大众普遍质疑到获得多方认可,是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医院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希望。

HCD:目前中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哪些瓶颈和挑战?

刘继兰:尽管各方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很高,但是在资金投入上仍有一些纠结和困惑。以往,中国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投入比重较大,更多关注医院的“硬实力”,而医院的“软实力”——信息化建设则相对薄弱。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投入?怎样做到信息化投入物有所值?这些问题是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关注的焦点。医院信息化产品具有服务性、需求性。但是因为它是服务于未来的产品,所以就会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不同于医疗设施设备投入的直观可靠,对于软件产品的投入,医院有可能经验不足,选择了不合适的产品,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外的发生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有时候医院兴冲冲地购买了一批软件,但却并未获得预期的体验或功能,这就导致很多医院在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时产生纠结,不知如何权衡。这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的瓶颈。信息系统的投入产出,是各医院高层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HIMSS 评级、国内电子病历评价以及互联互通评价都给医院提供了很好的路径和标杆。

国际认证的思考

HCD: JCI 认证和 HIMSS 评级的差异在哪里?

刘继兰: 国 际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认 证 联 合 委(Joint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Organizations,简称 JCI)认证是从医院宏观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医院在服务和管理方面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JCI 认证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它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体系。JCI 标准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可达到的标准,以患者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并符合当地的文化。我认为 JCI 认证是医院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并不强调对医院管理和服务的具体解决方案的技术要求,不同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医院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实现 JCI 的管理要求。而 HIMSS 评级则为医院提供了技术性和方法学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JCI 认证是要求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办医的根本。而 HIMSS 评级则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和 IT 技术支撑,以帮助医院从根本上实现标准化、可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和管理,减少人为差异,并提高效率和效益。通常我向医院推荐方案时,会和院方讲,在改进某些医疗业务流程时,可以选择手工操作,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对流程进行再造。但是手工操作的稳定性很差,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当业务量较大时,实施成本高,可控性不强。而为了避免和纠正错误,院方又不得不反复检查,培训,花费很多周折。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医院解决难题。系统解决方案开发成本高,但实施成本相对低,更重要的是维护成本低,结果稳定可靠。HIMSS 评级就是通过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为医院建立更加完善、可持续性的技术服务,去除了更多手工操作,将医院的运营和服务流程固化,逐步实现医院的自动化操作,智能化运转和智慧化的临床和管理决策。

HCD:近日,第六版 JCI 认证标准发布,我们发现新标准中增加了“院领导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什么要增加这项内容?

刘继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与人才及硬件设施一样,已经成为了医院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如果医院希望合理分配资源,获得长足发展,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一定是一个关键环节。信息资源的投入需要很强的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对各方需求的有效整合,以及资源的及时到位。其中,以价值而不是价格为导向的信息资源投入是顶层设计的关键。医院领导的视野越宽阔,做事方法越科学、越求实,系统投入就越有前瞻性及有效性,也就越能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提高医务管理人员使用系统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建立在信息投入的基础上,医院需要有把控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大大增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则会带来安全问题,给医院发展制造障碍。因此,信息资源的管理必须由院领导直接参与并对之负责。另外一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的重要决策是否拥有数据支撑已经成为区分医院优劣的风水岭。而以数据为支撑的决策机制正是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同临床医学中的循证医学,它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之上。我认为,医院管理也同样需要依据,诊疗决策的正确与否,以患者病情是否好转治愈及满意度数据来检验和衡量,而管理决策是否正确,则需要通过医院整体的安全、质量、效率、效益、患者满意度、同行推崇度、行业影响力等数据来体现。所以,加强院领导对于数据的关注、重视,引导院领导深入发掘数据背后的问题,做出更为合理科学的决策,是 JCI 新标准的要求和期望。

HCD:在第六版的 JCI 认证标准中,针对“施工风险评估管理”的内容,由早前的“控制院感”提升为“多方位的施工风险评估”,此举对于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如何看待这一标准?

刘继兰:通过我们的研究调查,发现在现代医院建设过程中,施工的风险,尤其是在运行的医院里进行改建的风险,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关注和管控。在之前的标准中,对施工风险评估管理更多是从院感角度设定的,而第六版 JCI 认证标准除了院感角度外,还要求从其他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了空气质量、公共设施(如接对管路、防止氧气管泄漏、气体污染)、噪音、振动、有毒有害物品、危化品、消防等方面。这些风险在施工过程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在评估过程中会充分考虑施工的各个环节会对患者健康、舒适度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计划和措施以应对这些不良因素。同时,一般医院的施工建设大多分包给施工单位,在动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控制,竣工后进行质量验收,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醒医院在施工管理时不要忽视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是 JCI 认证标准更为精细化的体现。

信息化的趋势

HCD:请问您如何看待医疗与信息技术的跨界?

刘继兰:最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从业者对医疗并不了解,同样,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也不了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行业和医疗行业都属于较为复杂的领域,彼此间有很多差异。在信息时代,医疗行业发现信息技术能够为医疗进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医院或者雇佣信息技术人员,或者组织医疗从业者去学习信息技术,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在美国推行电子病历的过程中,医院意识到电子病历的实施并非简单的软件部署,而是医疗流程再造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合力才能完成这个过程。而中国医院对于信息化的投入相比医疗的其它投入占比较小,因此医务人员投入信息技术工作的比例较小。但是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医疗与信息技术的跨界中,这是社会进程的需求。在跨界的过程中,知识会得到整合,专业技能将不断提升,医疗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

HCD:2017 年 HIMSS 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刘继兰:我认为 HIMSS 一直在同行业与时俱进,行业所关注的,就是 HIMSS 所关心的 ,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第一,互联互操作。消除“信息孤岛”,增进互联互通。信息的共享和沟通一直都是行业关注的热点,未来也一定会持续升温。因为当下“信息孤岛”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尽管院方加大了对医院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互不相通,信息不能共享与整合,其价值和意义无法真正实现。因此,解决“信息孤岛”便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迫切的需求。从区域医疗的角度来说,仅有院内平台还不够,还需要区域化的平台连接不同结构的系统和数据。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打通各个“孤岛”,达到院内及区域性的精确互联,有效互通,以提升数据的分析和实用价值,这也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分级诊疗、人群健康、居民大健康一定是建立在医疗数据有效共享基础上的。

第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的产物,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持续收集新的数据,并基于人工分析和机器学习而产生超乎常人的记忆和判断。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具有广阔的前景,以往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仅依靠人工并不能广泛性地总结规律和趋势,而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却可以给我们不断展现新的发现和有价值的规律,这将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创造全新的平台。尽管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仍会有所顾虑,认为如果机器人真的超越人类,我们会不会受到威胁。但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是可控的,同时也确实为医疗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三,营造信息安全的自动化医院。信息安全是2017 年 HIMSS 年会关注的焦点,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医院可能会实现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但是其中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和危机。如果医院高度依赖信息而没有防御机制,当有一天信息崩溃时,医院也将一无所有。而这种脆弱感恰恰是我们自己打造的。因此,强调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未来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问题。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医院一定要拥有“双机双活”、异地备份的容灾能力,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另一个系统能够及时启动并能同步信息和数据,同时保障已有数据的绝对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安全问题有了切实的保障,我们才能长远地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