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的风雅

 关陇之 2017-05-10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 大宋文化 | 书画文化 | 开封特色文化礼品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班婕妤《怨歌行》

一直感觉古人

比当代人要风雅

小小的扇子

竟让他们做成艺术品

所谓的风雅

是否扇出来的风也是雅的



扇子起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称为'障扇',用以遮阳避沙。西汉以后开始用来取凉,以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为扇面,以便点缀绣画。


团扇至少在汉代就出现,因团圆似明月故称 “团扇”或“合欢扇”。扇面或以书墨或以刺绣,绘山水楼台、草虫花鸟,精巧雅致。



团扇摇摇,美人袅袅。说到团扇,自然离不开素手执扇的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



美人纨扇,含羞半遮面的娇态从古至今不知倾了多少城国。


团扇在前,是清风徐徐,团扇在后,是情愫默默。


一楼宫妆簇彩舟,碧罗团扇自障羞。



团扇制作工



裱糊:仔细除扇骨上倒刺的“胡子”后,涂抹用水稀释过的裱装用浆糊。浆糊的浓度随季节变化,最初的调试尤为困难。



冬季相对需要浓稠些,因为水分过多不宜干燥。干燥过程中为防止沾染到竹子的碱液,也会用除湿机。而在夏季,浆糊若是过稠,会干得很快,导致纸张起皱。因此,在半干的节点上要将扇柄竖立放置,以防纸张翘起来。这样的功夫耗费精力,若不投入感情,就做不出令人满意的东西来。


“裱糊”之后进入“抚平”的工序。一般使用龟甲形板刷抚平,按压扇面与扇骨,但是使用板刷的力量大小不容易控制,是所有工序中最需要小心的地方。



用力过大,扇面会四处翻翘;用力过小,扇面又不容易粘牢。要想制成毫无褶皱的扇面特别费工夫。




风扇或空调普及之前,为了熬过炎热的酷暑,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乘凉'的方法。拆除屋内的家具保持良好通风、为了避暑挂上竹帘或芦帘、泼水、挂风铃等等。可这些举措都是等待风吹的'顺其自然'的做法。与此相比,团扇是能够自己送风的道具。



对于习惯了利用空调'制冷'的现代人来说,可能会觉得用团扇降温太慢,不过'团扇乘凉'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人类几乎是依靠体感温度来感觉冷热的,据说这种体感温度会受到'传热速度'的影响。同样的温度下水中比空气中感觉更冷,水比空气'传热的力量'更大,相比空气中更快地被剥夺身体热量。



据说从自己的身体向外排热的速度越快,人们越会感觉到'凉爽'。 团扇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乘凉。原来利用团扇扇风后感觉凉爽,是因为风会助长身体表面的热量快速逃离。古人凭经验知道这个道理后,在生活中巧妙地利用团扇乘凉。

【无同轩精品手工刺绣扇子】



需要选购请通过公众号进入微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