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大家郭诚杰

 369蓝田书院 2017-05-10



⊙作者:艾炳蔚,雷正权

⊙编辑:一墨



郭诚杰教授,男,1920年出生,陕西富平人,1958至1959年在陕西省中医学校中医师资班学习,毕业后留校(后校改院)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工作。1982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评为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优秀工作者,198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个人,1990年被评为陕西省卫生厅科技优秀工作者,2010年陕西省名老中医。郭老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60余载,主张针药结合,辨证施针,积累了治疗疑难病的丰富经验。近30余年来潜心研究治疗乳腺病,通过对数千余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辨证论治,在国内率先将该病分为肝火、肝郁、肝肾阴虚、气血双虚四型,近期治愈率从40.4%提高到57.0%,其治疗方法与取穴已被收编在全国统编《针灸学》教材及《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开拓了针刺治疗乳腺病的先河。


1
学术成就


郭老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名老中医荟萃》编审委员,《中国针灸荟萃》编委及主编,《陕西中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学部委员,并为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并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科研成果“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及机理探讨”获1987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一等奖;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此研究结果表明:雌二醇(E2)升高是该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针刺有调整失衡的雌性激素效应,并可加速对乳腺增生组织的清除作用,从而对降低乳腺癌发病率也有非常重要意义。“针灸对小白鼠移植性乳腺癌抑制作用研究”获1993年陕西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乳腺增生治疗仪”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1992年国际科学与平周医疗保健卫生用品科技成果金奖,投放市场推广。其研制的“乳乐冲剂”临床应用40余年,取得满意疗效。《我国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获197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二等奖。在全国中医杂志,中国针灸、美国针灸、陕西中医杂志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针灸医籍选》《针灸医经选》《针灸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针灸学自学辅导》《同步练习册》《针灸学》(全国高等统编六版教材),《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主审)。近期著作有《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针药并治乳房病》等。


2
临床经验


2.1  辨证与辨病结合


郭教授于1978至1999年,先后9次进行了乳腺病调查,本病的发生与肝胃(脾)冲任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藏血。肝脉从胸络乳,布于胸胁,肝气郁结,不通则痛;郁而化火伤阴致肝阴虚,阴虚则火必旺,火旺必耗肾阴。体质虚弱或因长期忧郁而伤脾,脾失运化,气血不足,肝无所滋则失其条达而乳房结块。乳房又为阳明经脉之所过,故属胃,为胃经营运之处,阳明多气多血,故乳房又是气血、乳汁流注的器官,是冲任气血渗灌濡养之所在,易于气滞血瘀痰凝。若七情不畅,尤其是思虑恼怒,致肝气郁结,横逆而克脾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痰湿气血随经互结于乳络,故见隐核。通过普查发现,郭教授针对乳腺不同良性肿块及其临床特点,通过对对万余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辨证论治。在国内率先将该病分为肝火、肝郁、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四型。郭教授认为肝郁气滞,经气不畅,乳络壅阻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2.2  针灸与药物相得益彰


郭教授临床多次以孙思邈“针而不灸或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而不药或药而不针,亦非良医也”之名言教诲学生,他强调临证诊疾要首重辨证,在辨证准确基础上当针则针,宜灸则灸;或以针为主,或针药并施,或只投汤液。其中针药结合是治疗乳腺病的关键和特色。因此,在施针治疗的同时,常配合中药内服或离子导入治疗。常用处方有以下几种。


(1)乳乐冲剂

当归、白芍、茯苓各10g,柴胡、青皮、香附、延胡索、莪术各9g,昆布、黄芪各15g,淫羊藿12g。功用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活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结,痰瘀互结的乳腺增生。辨证加减:肝郁伴乳房发热者,加赤芍15g,川芎9g,金银花、蒲公英各20g,枳壳10g;肝郁兼瘀血者,加丹参20g,桃仁、红花各10g,三七粉35g(冲服)。肝郁乳房结块硬者加用药物离子导入治疗。


(2)清热活血方

蒲公英30g,金银花20g,当归15g,柴胡10g,乳香、没药各3g。功用清热、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郁化火之乳腺增生。辨证加减:肝火更盛者可加夏枯草15g,龙胆草10g;热盛伤阴者加玄参15g,生地黄10g。


(3)清骨散加减

银柴胡、秦艽、鳖甲(先煎)、青蒿各10g,胡黄连6g,地骨皮、玄参、生地黄、麦冬各15g,沙参30g,三七粉(冲服)3g。功用:滋阴清热。主治阴虚内热之乳腺增生。热痛诸症消失后,可继服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以巩固疗效。


(4)圣愈汤方加减

当归、白芍各15g,生黄芪、延胡索各12g,川芎9g,熟地黄(或生地黄)、人参、香附各10g,生甘草3g。功用益气补血调气行血。适用于气血两虚型乳腺增生。

 

(5)中药离子导入


方药组成:三棱、莪术各100g,丹参、土贝母各50g。


药物制备:上药加水700mL,米醋100mL,文武火煎至400mL,滤出药液,再加水400mL,米醋50mL,煎至200mL,滤出药液。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将5g冰片研末后放入药液,凉后装瓶备用。


使用方法:根据肿块大小,将纱布折叠成6~8层,用药液浸透,置于肿块上,将离子导入机的电极板放在药垫上,扣紧电极板后启动导入机开关,以患者的耐受度为限调节电流量大小,30min后调小电流,关机。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8次为1个疗程。休息4d后再行第2个疗程。


注意事项:如皮肤出现红疹,宜待红疹消失后再继续治疗。如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不减,可视作无效病例,但应排除癌肿。


2.3  辨经选穴,分组选用


郭老开拓了针刺治疗本病立论选穴的范围。针灸临床中,注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先通过辨证,确定病位、病性及病因,再确定治疗大法,然后根据脏腑经络关系,穴位的性质及功能进行辨经选穴,随证灵活配伍施治。根据乳腺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从脏腑经络学说论述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肝脉布胸胁,若情志不畅,则气滞血瘀痰凝,肝气横逆而克脾土,脾失健运,使胃脉失其和降、痰湿气血随经互结于乳络,而成乳癖(乳腺增生)。本病病位在肝,因肝气不舒而致胃经经气不畅,他主张采用分组取穴,交替使用,以疏肝健脾,畅阳明之气为法,据证选穴,并随症加减,施以补泻手法。


选穴分两组。胸组穴:屋翳、合谷、期门,均双侧。背组穴:肩井、天宗、肝俞,均双侧。两组腧穴交替使用。加减配穴:肝火型加太冲、侠溪;肝郁型加阳陵泉;肝肾阴虚型去合谷,加肾俞、太溪;气血两虚型去合谷,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者去合谷,加三阴交;胸闷肩困者去合谷,加外关。


针刺方法:屋翳穴针刺呈25°向外刺入1.5寸,有胀感;期门穴在7~8肋间向外平刺1.5寸,有胀感;肩井穴针尖向前平刺1寸,有胀麻感并向肩前放散;天宗穴针尖呈25°向外下方刺入1.5寸,有胀重感,其他腧穴可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天1次,用提插捻转手法补虚泻实,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行针2~3次。连针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3
疗效机理


郭老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疗效满意的基础上,对其作用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郭老师的研究表明E2升高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并从实验中观察到针刺可加速增生组织复常率。对乳腺增生患者针刺前后E2含量的测定,针刺前E2明显高于健康妇女,针刺后E2与健康妇女无差异,说明针刺有对抗E2之作用,针刺可以调整失衡女性激素的作用。通过病理观察还发现,针刺可使异常增生细胞癌变迹象复常,针药合用在抗乳腺癌过程中有协同作用,而且针刺可降低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本病病机的关键是肝郁气滞,经气不畅,乳络壅阻,只有辨证与辨病相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乳腺增生病位在肝,肝气不舒可致胃经经气不畅,因此临床应以疏肝健脾,畅阳明之气为法,据证选穴,并随症加减,施以补泻手法。考虑到本病病情复杂,累及多条经脉,牵涉多个脏腑,而且一组腧穴反复针刺后多有损伤。因此,郭老主张采用分组取穴,交替使用,整体调治的方法,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使脏腑条畅,经络畅通,气血和顺,阴阳平衡,邪去正安,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同时,郭教授不但注重治疗,更重视善后调理,提出应戒怒去忧,保持乐观情绪,调理月经,防治妇科病的论述。



[本文来源:《中医学报》2012年8月1日第8期。由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2014)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