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脊柱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谭一僧 2017-05-10
图片
 中医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中医称经行腹痛或痛经)是指月经期在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发生下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常伴“痛引腰骶”的腹腰痛症状(腹痛放射至腰骶部、会阴部等)。多见于婚前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生,其发病率在50%以上,并有37~55%的痛经女生因剧痛影响生活、学习、考试和活动。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的优势是既安全有效,又简便实用和容易接受。针对经行腹痛兼痛引腰骶(腹腰痛)者,传统推拿治疗,其特点是经穴按揉法和摩腹疗法,具有好的临床疗效;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其特点是腰椎改良斜扳法、腰骶擦法与经穴按揉法、腹部摩法相结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女生痛经有较高的发病率,基层医疗单位从医者较易学习该推拿疗法,故应用推广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重视的是,若在全国各省市的高等和中等中医药院校的医疗科室应用推广,方便痛经女生治疗。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痛经”的诊断标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主编,2002年)确定。

①经前或经期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痛兼痛引腰骶(下腹痛并放射痛至腰骶部,挺腰不直或腰脊柱侧弯;或下腹痛和腰痛随体位改变而加重,腰棘突偏歪、棘突棘旁有压痛),严重时伴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恶心呕吐、腹泻,甚者因剧痛晕厥。无腰部急性损伤史。

②妇科及B超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

③好发于青年未婚女性。

中医分型

(1)瘀滞型(气滞或血滞):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小腹下坠而拒按,经前乳胁胀痛;或伴腰肌紧张,腰部不能挺直,腰屈伸转侧受限;甚者腹痛兼腰痛(腹腰痛)随体位改变可加重或腰棘突偏歪及棘旁压痛而痛有定处;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舌质紫暗、有瘀点或正常,脉沉或弦。

(2)凝滞型(寒滞或热滞):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小腹下坠而喜按,得热则舒痛缓;或伴腰肌紧张,腰部不能挺直,腰屈伸转侧受限;甚者腹痛兼腰痛(腹腰痛)随体位改变可加重或腰棘突偏歪及棘旁压痛而痛有定处;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舌苔白或腻、或正常,脉沉或紧。

适应症

功能性痛经(主要适宜于实证痛经,即中医辩证为气滞、血滞、寒滞或热滞)。一般为16~25岁,未婚,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前或经期第1~2天下腹胀痛或冷痛,常伴有腰痛腰酸及挺腰不直者。

禁忌症

继发性痛经(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症、盆腔炎症、子宫颈狭窄等)。

技术操作方法

1、推拿用治疗床

2、操作步骤(分为解痉、调整、通络、化瘀四个步骤)

(1)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痉挛(解痉)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和八髎穴,施以轻柔的手掌按揉法,约5分钟。

(2)改良斜扳法调整腰椎后关节(调整)

①患侧下肢屈曲髋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面对患者而立;医者一手置于患侧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手指置于调整节段棘突而定位。

②腰部小幅度缓慢旋转至腰椎最大活动度,并使调整节段处于扳动支点位,再给予3-5o的手臂常规推扳力,常听到“喀哒”腰部弹响声(或虽无弹响声,但手指感到后关节错动感),提示调整成功。

(3)腰骶部位疏通经络(通络)

患者呈俯卧位,在腰肌痉挛(或棘突偏歪)部位、肾俞穴、大肠俞、八髎穴等,施以直线擦法,以腰骶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4)小腹部位理气化瘀(化瘀)

患者呈仰卧及屈膝屈髋位,在气海穴、关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约5分钟;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约20分钟,以小腹部位有透热感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