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欺骗自己的?

 凡凡人人人 2017-05-10

凡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大脑就会相信。

——魔术师哈利·胡迪尼

正文

这张图看起来仿佛在动,这是因为互补色会在我们的周边视觉留下后像。

视觉

你所“看见”的一切,都是经由大脑建构出来的。大脑视觉时并不是象相机直接对整个影像进行辨识,而是将影像打散成数以百万计的小片段,内含诸如颜色、线条、形状、深浅和动作等数据,再通过许多协同合作的神经途径重新组合影像。视网膜传来的瞬间原始信息从丘脑传到大脑皮质,以提供合乎逻辑的蓝图,帮助大脑辨识组合后的信息。因此当视觉皮质从大量原始数据片段中制造出一幅影像的同时,大脑的更高阶功能已经对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最有可能是什么景物匆匆下了结论。

谢帕德之桌

仔细观察: 这两张桌面的尺寸。

问问自己:

哪一张桌子比较可能放进家里狭窄的厨房?

哪一张桌子需要用比较宽的桌布?换句话说,

用肉眼评估,这两个桌面,看看是否其中一张桌子比另一张宽。

两张桌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不相信的话,拿把尺子来量量看。

这个视错觉图像里包含了两个最常见的错误心理诠释:水平/垂直错觉以及三维透视错觉。

德国生理学家阿道夫·斐克(Adolf Fick,1829年-1901年)在185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水平/垂直错觉的理论,阐述了简单几何图案之间的不同以及它们看起来的差异。这种实际尺寸不符合人类感知的现象被称为几何视错觉。斐克发现,垂直线条看起来会比同样长度的水平线条更长。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英文字母T,字母里两条线的长度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让两条长度完全相同的线条呈90度,一条垂直、一条水平,你就会观察到这个现象。

这个视错觉图像中桌子本身摆设的方向,会让你觉得垂直摆放的桌子长度比水平摆放的桌子要长。

这种现象的另一种解释被称为“透视错觉”:大脑会决定如何诠释这两张桌子的图像。大脑的透视规则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因此认为左边那张桌子延伸得更远,看起来会比右边那张桌子更细长。

眼睛比较容易看到长的水平面,例如水平线或一座湖另一头的边线。而长的垂直线则往往代表与地面齐平的线,例如一条通往远方的道路,因此我们很容易以为垂直线比水平线长。

谢帕德图案中的垂直桌边看起来似乎朝着地平线延伸,就像一条马路一样。但这种诠释其实是“有误”的。如果桌面真的是长方形,线性透视原理会让桌子远端的边线看起来稍微短于近端的平行边线。我们过去的透视经验,让大脑以为在比较高的水平面上或比同尺寸的相似物更小的物体是位于较远处的。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知道,如果桌面真的是长方形,远边的尺寸其实是错误的,不符合真实情况,但大脑却舍弃这个信息,转而用最能符合视觉信息的方式理解这个实际景象:这是两张真正的桌子,不过摆设角度不同罢了。

类似这样的错觉书中列举了7个。

眼见并不为实,眼睛和大脑本身都很多弱点或原理可以利用,魔术师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来让你形成错觉、误差,把注意力转移,产生幻觉。

1、每个视网膜上都有一个盲点。

2、大脑会按照物体的光影、线条、运动和色彩,凭经验猜测物体最有可能是什么。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物体做出最相近的猜测。如果没有这些经验帮助判断视觉刺激物究竟为何物,大脑就很难为你所见的事物赋予意义了。

3、当大脑收到现实和感知不一致的情况下,大脑会自动加上观点进行解释,幻觉就产生了

4、人类有三种视锥细胞,鸟类则有四种,因此鸟类的彩色视觉可延伸到紫外光谱。大脑通过操控来自三种视锥细胞的信息,创造出所有颜色。

5、对颜色、线条和形状的感知,都是大脑在潜意识下的工作。

6、大脑具有辨识视觉元素(例如线条和颜色)的机制,会过度补偿长期暴露在特定刺激物下带来的效果,并引发错觉。 你盯着某个东西,然后移开目光,调适反应就会创造出后像。

7、大脑中有一小区模块称为梭状回脸孔选择区,会对脸孔或类似脸孔的影像发生反应,就算那只是一盘水果,或几个点加上弯曲线条。这个神经模块也能从数千人中找出你认识了一辈子的一张脸来。

记忆

人类的独特之处,就是拥有对这个世界的回忆,让我们得以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回忆将大脑变成虚拟的时间旅行者。我们的大脑以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当作为现在和未来做决定的依据。大脑会想象谨慎行事带来的结果,借此设定目标,并事先规划达成目标的途径。

人类因为进行出这种能力,人类祖先才得以生存、繁衍,并将那些关于危机情况下的处理技能的记忆传给孩子。比如记得被哪些蛇咬了后会丧命,未来就会避开这些蛇类,增加自己的生存概率。

记忆分为两类: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大脑在记住一个东西时,会分为编码(整合信息的最初步骤)、储存(将记忆“建档”)以及提取(从储存处取得记忆,方便现在使用)。

问题是记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被修改的。

心理学家丹尼尔·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举出另一种比喻:记忆就像拼图。当你回想某一事件,你是从大脑中的许多置物箱中拿出零件来拼凑。零件有时会混在一起。

拼凑回忆的过程,会制造出沙克特所谓的“故事事实”:大脑针对实际事件创造出一个合理故事。这类故事事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经历,定义我们的身份。就好像小说家反复推敲章节里的故事,或拼图玩家有时候得尝试各种错误拼法一样,我们的大脑在回溯记忆时,也可能会改变、填入或消除某些事实。

而且科学家发现,想诱发不实记忆其实还蛮容易的,可以潜意识引导可以让人编撰出虚构的记忆。

大脑会创造出一些记忆,好合理解释这个世界和当事者的角色。这样的易变性让我们的身份变得有些暧昧不清。想起前几天看到《记忆大师》,你的身体就是你记得的一切,当记忆改变的时候,身体也有可能会改变。

我们如何选择

在下列情境中,你会选择(a)还是(b)?

第一个情境,有人给你1000元,但你必须选择:(a)你有一半的机会可以多拿1000元,另一半机会一毛也不能多拿,或者(b)一定可以多拿500元。

第二个情境,你是一名医生,有一种疾病传进了美国,你必须在两种治疗方法中作出抉择。疾病预期会杀死600人。如果你选择(a),那么有400人会死亡。

如果你选择(b),那么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没有任何人死亡,但有三分之二的机会会让600人全部死亡。

结果怎么样?

你两个问题都选了(b)吗?大部分人都是这么选的。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是一名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教授,他的研究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的报告指出,84%的受试者在第一个问题中会选择(b),而78%的受试医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会选择(b)。

要是这两个题目改成这么问:

问题一,有人给你2000元,给你两个选择:(a)你有一半的机会失去1000元,或什么都不失去;(b)你一定会失去500元。第二个问题的选项则为:(a)600名病患中你确定可以救活200人;(b)你有三分之一的机会能拯救全部600名病患,有三分之二的机会一个病患也救不活。

听到这些描述,69%的受试者会在问题一中选择(a),72%的受试医生则会选择问题二中较稳妥的策略,也是(a)。 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发现一件让人惊奇的事。上述关于金钱和疾病的问题,两个版本结果的概率其实一模一样。第一个问题的两个版本中,你最后会得到1000元或2000元(如果你选这一项),和稳拿1500元,两者的胜算是一样的。而第二个问题的两个选项,如果你选择赌一把,你救活或失去所有病人的概率也都一样;你若选择确定的答案,失去400名病人(或救活200人)的概率也一样。

唯一的差别,是描述问题的方式。当问题本身暗示你可能会有损失时(以本实验来说,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命),大脑就会对冒险的那一边产生偏颇。

记忆规律:

1、记忆连接既非永久,也绝不完美。时间久了,编码的神经回路如果沉寂下去,那么回忆本身也会慢慢褪色。有时,回忆会被错误的认知指令误导。大脑有时为了让故事事实前后连贯,会从类似(但错误)的回路提取信息。我们通常对这种情况毫无知觉。

2、你作决定时,靠的不只是大脑的理智,也会受情绪的影响。

3、听到或看到字符串,可以活化感知和认知的神经网络。大脑会将两者编织在一起,形成联想。你可能因此拥有一些虚构记忆。在大脑中,这些虚构记忆会迅速转变为对你而言无比真实的记忆。

4、作判断时,如果过分重视容易回想起的信息,会很容易判断失准。如果某些事件在你记忆中挥之不去,你可能会高估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

5、有机会选择是很好,但太多选择就有点麻烦了。简化决策的过程。找出最好的选择策略,而非最好的选择。这个可以去听我前段时间在分讲上做的关于决策的小讲。

意识

你的潜意识随时在运作,负责一些你无法直接体验到的心智作用。你采取的许多行动都不是你有意识选择的,而是受到潜意识作用的带领。

连那些我们有意识做的决定,例如选择三餐、车子甚至伴侣,都处于潜意识的悄悄引导下。举例来说,潜意识会事先影响人的行为,这些行为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由我们自己控制的,其实不然。潜意识会改变人在拥有某物后对某物的评价,借此事先操控行为,让人倾向于保留已拥有的资源。潜意识也会决定我们记忆中苦与乐的感受,这些都会影响我们未来将要做的决定。

你一旦学会骑自行车,就可以不假思索地骑——至少不用意识思索。潜意识随时监控身体的位置,加以调整,好让你保持平衡、不至于摔倒。

果你以为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你可能是错的。人类对自己的理性很有自信,认为这是动物界独一无二的特质。然而我们若要做出好的决定,仍需依赖情绪、直觉和其他心智作用。

想象一下

你的办公室可以买彩票。一共有200张彩票,每张卖一美元。两周过后开奖,决定谁是200元的赢家。

你买了一张彩票,选了65号,因为你的结婚纪念日是6月5号。

想象一下,有位同事跑来要跟你换号码,她的号码是23,但她比较喜欢你的号码。

你会跟她平等交换吗?不然你觉得怎样换比较公平?

结果怎么样?

如果你跟大部分人一样,那么你可能不会愿意跟人交换,就算每张抽奖券的中奖概率都是1/200。

你自己选了号码,买下抽奖券,因此你会觉得这张抽奖券是你的。此外,按照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爱伦·蓝格(Ellen Langer)的说法,你自由选择的能力让你产生“控制的幻象”,反映了大脑想控制情况的欲望,即使情况本身不一定真能控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掷骰子前会先吹一口气,或试图用大力掷出大数字、小力掷出小数字。

许多人类行为都不受理性意识的控制。就象每个人都知道好好努力能让生活过得更好,但绝多数就是没办法去努力达成目标,就象我发起的100天行动,有非常多的人看了好几年了,但一起都没开始去行动。

大脑规则:

1、你的大脑想要控制那些会影响未来的行为。这种欲望十分强烈,也很有好处,因此你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控制的幻象”,并做出不合逻辑的举动。

2、人类希望能保持一副理性意志的幻象,大脑才会试着解释那些非理性的无意识行为。你的左脑提供了这些诠释(有时在事后),而你可能都没察觉其中的可疑之处。

3、有时你认为自己驱使身体的某个部位移动了,但在你想到这点之前,大脑已经先发号施令了。

4、大脑因为拥有大量复杂的整合神经元,因此能学习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并适时调整,而这些都需要同时处理不同信息。大脑让儿童可以爬楼梯、理解书中的内容,这些都是机器无法胜任的。

5、大脑会很重视过程中的高潮和最终的结尾,并在记忆中,以这些片段决定整体经验是苦还是乐。好的结尾十分重要,可以让记忆着重在欢乐的部分,并减少痛苦的感受。因此,下次计划假期时,记得安排一个美好的收尾。

6、发生好事情时,人们如果不了解好事发生的原因,就能快乐更久。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小汪

关注你的号一年多了,也开始过几次百天计划,都中途失败了。这次给自己制定的是阅读计划,每天20分钟,现在过来打卡。day1

@李小懒

我看百天计划半年了。我曾经尝试了很多百天计划。我在2003年5月1日决定戒烟,在2006年7月戒烟成功,戒烟后只复吸过3次。于2017年5月1日决定,戒肉戒酒戒夜饭。特发此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