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书画雅苑 2017-05-10

 

2017.05.06-2017.06.28,故宫博物院在武英殿专门举办藏四僧书画展,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自1949年至今陆续征集的“四僧”书画作品。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展出作品81件套,总计163件。这是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僧”书画展,不少作品皆是首次示人。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为了切合主题,故宫的展陈设计这次别出新意,特意布置了禅房。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微博

让故宫博物院如此重视的四僧,是指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这四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僧人画家。除了髡残是明亡前就已出家为僧的,剩下三位都是明亡入清后,为了表示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也为了逃避政治迫害,先后出家当了和尚。

在这改朝换代、天翻地覆的历史浪潮中,“四僧”的绘画无不带有深挚的情感色彩,寄托亡国之痛,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特征,都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画派画风大异其趣。

如果你打算去看展,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四僧,如果你已经看完展了,这里还有四僧的更多佳作。

弘仁:萧疏淡远的禅宗美学

弘仁(1610-1664),本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弘仁幼时很有抱负,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研读四书五经,准备参加科考。然而时局动荡,清军入关。他投奔在福建称帝的唐王,力图反清复明,失败后,于武夷山建阳报亲庵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十二开》之五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十二开》之六

弘仁从一个想科举出仕的士子到最后成为不问俗事的世外高僧,历程是非常曲折的。出家后他的心境渐渐归于空寂,将自己置身于山川之中。从静穆幽寂、空灵松秀的山水形象,让我们看到弘仁的内心深处是超逸的,把禅宗的美学意蕴化为对真山真水的感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寓意深邃无穷。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十二开》之七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十开》之四

弘仁的艺术与人品,在当时就十分受人推崇,在安徽歙县、休宁一带追随他的人很多,形成了以弘仁为代表的新安派山水画派。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八开》之二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丰溪山水册十开·悬崖老松》

髡残:三百年来无此灯

髡残(1612-1673)俗姓刘,法名髡残,号石谿,因此也和石涛并称“二石”。因喜研读佛经,终致放弃举业,落发为僧。与弘仁荒僻宁静的山水意境相比,髡残的作品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他的山水,布景繁密,山重水复;风格雄奇磊落,朴茂粗豪,展现了大自然与个人精神世界不受拘羁的旺盛活力。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髡残《友人自黄山来》

八大:天空壑古,雪个精神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字雪个。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的绘画,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笔墨极简,二是饱含孤愤。就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是明代宗室,国破家亡时已经十八岁了,所以丧国之痛感触尤深。所以他的画面上总有一种愤懑、倔强。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真正是“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可称泪眼中的旧江山。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图册十二开》之五

花鸟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意境孤寒、造型怪诞。常画一条鱼、一只鸟、一朵花、一块石,画面上的物象形单影只,自然使人感到孤独。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花鸟虫鱼图册十开》之十

最有特色的是所画鱼、鸟,皆“白眼向天”,孤独、倔强的冷面孔,表示着他对清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山水花鸟册八开》之四

八大七十二岁时所作的《河上花图》,是八大一生中仅见的长篇巨制,与自赋诗作及书法,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全卷以荷花为主,笔减意繁。各种草木竹兰,以淡墨皴擦,浓墨点苔草,疏落有致,凝重浑厚。寥寥数笔、留白甚多,所谓“计白当黑”,八大可说是中国水墨“极简”风格的登峰造极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1641 -约1718),原名朱若极,和八大山人一样同为明朝宗室,是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明清换代的时候,年仅四岁的石涛在内官的庇护下,隐姓埋名,入寺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

所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皆讲求新格,一反当时仿古之风。重视写生,提倡道法自然。他主张借古开今、“我用我法”,就是他,喊出了“笔墨当随时代”这句石破天惊的话。

《十六阿罗应真图》是石涛早年的代表作。画笔以清圆细劲的线条,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盘亘的山石,从此图可看到石涛恣肆流畅的笔墨技巧,显然出自对传统白描扎实苦练的硕果。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石涛是全能型画家,作品面貌千变万化。同样的画石头,《十六阿罗应真图》中的这块山石,回旋的线条就很特别,好像在用画树的方法来画山石。常常一笔皴出,然后再分叉、再反复分叉,构成了山石的立体感。这个皴法叫作“解索皴”。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而《四季山水图册八开》册页显示了石涛勾画山石的另一种笔法,势如破竹,不受一石一崖的局限,山石轮廓的多变也说明了画家不愿受此局限。石涛画的山石是把书法味的线条与点融入画中,让人感受到他画出的既是形成山石的力,也是摧毁山石的力。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如果不想隔着玻璃,如果不想和游客挤来挤去,如果想在家近距离静静观赏,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可以选择中信出版集团《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

八大、石涛、弘仁、髡残画作小览

高清复制 纤毫毕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