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游戏“蓝鲸”,是如何让130名青少年自杀的?

 天地人和w 2017-05-10

在今年年初,俄罗斯的两名初三美少女,从14层高的老式公寓上跳下,双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一位少女生前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留下了“结束”字眼,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而另一位少女,则曾在社交账号中发布过这样一张,她在自己的手臂上用刀刻画的照片,而刻画的内容,也正好是一只蓝鲸

是的,她俩生前是朋友,但她们的社交账号里双双出现蓝鲸,并不是她们真的热爱这种生物,而是因为她们都在玩一个游戏——“蓝鲸”。

要说恐怖的死亡游戏,“蓝鲸”绝对算一个。参与它的大多是青少年,和它可爱名字不符的是,这款游戏已经通过在线操控的方式,导致了全球超过130名青少年玩家自杀。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这款死亡游戏已传入中国!

“蓝鲸”游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蓝鲸”可以说是个煽动人们自我摧残的邪教组织,它比一般邪教组织更可怕的是,它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且针对涉世未深的懵懂青少年。

参与游戏的人,需要先申请进入一个类似QQ群的小分队中,每个小分队都有一个类似群主的人,来向小分队里的人发出游戏指令。

游戏过程中参与者会被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及家庭信息,然后在接下来的50天里,参与者每天都会被分配到一个新的任务,而任务难度也是逐渐加大,从拍裸照、私处照片,到割腕放血,直到第50天,游戏就会宣告结束——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么问题来了,“蓝鲸”是如何能够操纵这群参与者的呢?

首先,游戏会在一开始剥夺参与者的睡眠,要求他们在每天凌晨4:20起床,并让其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让参与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同时进入一个麻痹的状态;

当参与者对生活持有一个麻木状态时,游戏会要求其用刀自残,及上传裸照等私密照片,方便在参与者想退出游戏用以威胁。在这样的密集诱导下,参与者最终很容易就会变得抑郁,并走向自杀。

当然,如果到了游戏的最后,参与者并不想自杀,游戏还会以不是你死就是家人亡作为威胁,来逼迫参与者自杀。

游戏组织者被捕,可游戏还在继续

俄罗斯政府早已意识到,网络煽动青少年自杀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在他们深入调查了”蓝鲸“组织后,逮捕了该游戏的组织者。

谁能想到,这个危害了无数青少年游戏的组织者,仅仅是个才21岁的大学生呢?

”蓝鲸“游戏发明组织者

菲利普·布德金

他被指控在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少年们自杀。组织者虽然被捕,可游戏造成的死亡却仍在继续:

俄罗斯贝加尔区赤塔的14岁少女卧轨自杀,被火车撞得血肉横飞;

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15岁少女坠楼摔摔成残疾;

各种因为”蓝鲸“致使青少年自杀的消息在各国新闻头版层出不穷……

光是在俄罗斯,就至少还有20多万人在玩这个游戏。而今天,这款游戏可能已经悄悄传入中国了!

在我国的社交群组中,已经出现了类似“4:20叫醒我”的群,这恰好是“蓝鲸”任务中的其中一项。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被关注

在针对“蓝鲸”游戏的调查中发现,游戏的组织者非常擅长和孩子进行交流,他们似乎很懂心理学,能放大孩子们性格中的阴暗面,比如让女生相信自己很胖很丑,让男生相信自己很丧很失败。

但我通过本文想说的是,家长们除了要让孩子们警惕“蓝鲸游戏”,要做得更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在小编读书的时候,身边也有同学用小刀进行自残,而原因大多是父母吵架、被同学排挤等。

在脆弱敏感的青少年阶段,家长们不妨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只有让孩子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将“蓝鲸”游戏拒之在外。

而作为大人,你可能觉得“蓝鲸”离我们很远,但如果身边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的朋友时,请千万记得拉他们一把,谁知道会不会又出一个更可怕的“海豚”、“鲨鱼”呢……

  扩展阅读  

自杀游戏传入南京?千万留意你家孩子的QQ群,不开玩笑!

—— 其实这里的南京,可以换成任何一个城市。

曾经,一位记者问“篮球天才”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早上4点,洛杉矶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

一些人很想还原科比和记者对话的原貌,不管具体的对话情景是怎样的,“凌晨4点的洛杉矶”已然成为了一个励志梗。然而,科比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在太平洋的这边,在俄罗斯的凌晨4点,正在流行一款“4点20叫醒我”的真人版自杀游戏。

俄罗斯公共网络技术中心的追踪显示,“4点20叫醒我”是在社交网络上的很多个代号为“4点20叫醒我”的群。这些群集合起来,人数相当庞大,在被封之前有25万个订阅者。除了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和阿拉木图也有初中生、高中生玩这种游戏。这些年轻的生命,有的被及时发现,得到解救;有的则像中蛊了似的,无缘由地跳楼自杀,酿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除了代号为“4点20叫醒我”的群,类似的代号还有“深海鲸群”、“F58”、“静谧的房间”等群,这些群的幕后推手是一个相当神秘的组织,叫做“蓝鲸组织”。

“蓝鲸组织”在2015年就出现在东欧最大的社交网站Vkontakte上,这个组织的命名若隐若现地和一头叫做“Alice”的鲸鱼相关。在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中,Alice是一条“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因为她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鲸鱼的频率为15——25赫兹。所以,她无法和其他鲸鱼进行有效的沟通,她的喜怒哀乐,她内心的波澜壮阔没有鲸鱼可以分享,她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孤零零的自己。

而且,鲸鱼有一个很独特的习性,它们经常集体自杀。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死亡诗社》的开篇辞中写道: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的深刻

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

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

“孤独”的诗意,外加对自杀的耽美,合上了“蓝鲸组织”的胃口。它为那些在青春期里“孤独”的孩子们,找到了一条邪恶的救赎之道,那就是自杀。通过“死亡”这种形式,来追求活得深刻。一些单纯而又叛逆的孩子不幸中了这个组织的圈套,他们想通过死来成为自己王国里孤独的王,却不知道给自己的父母、家庭带来了多大的灾难。

两名美少女离奇跳楼

今年2月份,两名俄罗斯少女的蹊跷死亡引发网络恐慌。15岁的俄罗斯少女尤利娅,在2月的一天,突然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顶纵身跳下……

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INS上留下了“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警方随后发现,在尤利娅自杀前的一段时间,她总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发布一些诡异、阴郁的语句。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

“我像一只鬼……”

  

就在尤利娅自杀的同一天,她的朋友——16岁的维罗妮卡也选择用“跳楼”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她们长得都很美,也有些像。究竟是什么让她们选择在最美好的年龄,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

“蓝鲸”:死亡图腾

尤利娅在INS上发布的蓝鲸,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无独有偶,维罗妮卡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过类似的图片,却更加血腥。她在自己是手臂上,用刀刻下了鲸鱼……

  

警方发现,两人同属于一个名为“死亡小组”的网络社群,“蓝鲸”是这个群体的图腾,也是这个游戏的代号。

根据俄罗斯记者对尤利娅弟弟的采访:

一旦你加入蓝鲸,就必须要完成由组织者给你的50个任务。组织者给玩家们发布的任务有:


这些任务都充满着诡谲。而每一个“蓝鲸”成员所要完成的终极任务就是:

自杀

这听起来不可想象,但“蓝鲸”却能让俄罗斯少男少女们相继赴死……

半年致死80人

据媒体统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130起少年自杀事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蓝鲸”有关。

“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都不差,但生活空虚,性格较为孤僻。”

“组织者利用了他们阴郁的心理,告诉他们,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S’开头的,semiya(家庭)、Saturday (星期六), sex (性),以及,suicide(自杀)。”调查员如是说道。

这些组织者的言语充满戾气,说女孩子“肥婆”,说男孩子是“屌丝”。并质问这些青少年:“这种无聊的日子你还打算过多久?”

俄罗斯媒体RFE/RL的记者曾假扮15岁的青少年混进蓝鲸,亲身“体验”了游戏过程,下面是记者与组织者的对话。

“我要玩这个游戏。”

“你确定?参加了就没有回头路。“

“什么叫没有回头路?”

“就是说这个游戏一旦开始,就不能退出。”

“我准备好了。”

“好,从现在开始你每天都要秘密的完成一个任务。当你完成时把照片发给我证明。而在这个游戏的最后,你会死。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我中途退出了呢?”

“我们知道你的所有信息,会有人去找你算账。”

随后的日子里,组织者给记者发布的自残任务被记者用PS糊弄过去,期间还被换过一次组织者(这种组织者不只一人),而发布的任务也差不多。

不过这些组织者曾经告诉假扮青少年的记者,如果有任务完成不了,自己会“帮助”她。

期间也曾有小组里的人想退出任务,但他们无一不遭受到了威胁。

于是,那些本来就抑郁孤僻的少年,在参与“蓝鲸”的活动中愈发无力,世界满是黑暗,唯一的解脱就是自杀。

“这个世界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选择另一个世界。”  

组织者落网

少男少女如着魔一般的相继自杀,甚至引起了普京的重视。由普京直属领导的FSB特勤部门参与了对“蓝鲸”的调查。并在去年逮捕了21岁的Philip Budeikin。

他被指控在过去的三年里,在社交媒体上组织了八个“蓝鲸”组织,并诱导青年们自杀。  

注意他被捕前诡异的笑容……

游戏借由网络继续传播

然而,Philip Budeikin的被捕并没有减少悲剧的发生,文章开头的尤利娅和维罗妮卡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这才是一连串自杀事件背后的可怕之处:明明操纵者已经落网,但游戏好像根本停不下来。

今年1月起,俄网络监管部门已收到7000多起针对“死亡组织”的投诉,其中涉及的网站九成被关闭。为了保护孩子,俄罗斯正在组建“反蓝鲸”组织,政府也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外国社交媒体,比如脸谱和推特目前还无法控制,玩这种游戏的人数仍在快速增长。

有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有20多万人玩“蓝鲸”游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