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老梧桐 2017-05-11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到清明节之间,韩国的明玉珍后裔都会来重庆江北睿陵祭祖。这些韩国明姓后裔在明玉珍的灵前,恭恭敬敬插好香烛,摆好祭品。点上一炷长香,在主祭带领下,明氏宗亲会的成员陆续跪拜祭祀,并诵读千字祭文。这篇千字祭文既有韩文版本,也有用漂亮毛笔字写的中文版本,记载了明玉珍的戎马一生。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明玉珍,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大夏政权的创建者。至正十三年(1353)22岁的明玉珍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统军元帅(见著杨学可《明氏实录》:寿辉待以殊礼,授统兵征虏大元帅,仍领所部,益兵俾镇沔阳)。十七年(1357)春,由巫峡引兵入蜀,克重庆,被授为陇蜀右丞。次年,克嘉定(今四川乐山),逐渐占有川蜀全境(见著台湾“中央研究院”《明太祖实录》:“自是蜀中郡县相继下,玉珍尽有川蜀之地”)。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初一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见著杨学可《明氏实录》:即皇帝位,建都重庆,国号大夏,改元天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夏,明玉珍病故,遗嘱臣下固守川蜀,勿进取中原。同年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陵。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明玉珍塑像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蜀,夏军败溃。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明升招降后于洪武四年封为归义侯,半年后朱元璋借口他“居常郁郁不安,颇出怨言”,将其徙居高丽(见著《明史》:明玉珍后代于洪武五年正月,徙往高丽)。

明玉珍家族一行来到高丽后,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现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韩国历史记载,明升与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颇深,经常下围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时,献上了一套自己亲手缝制的“龙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李成桂为表谢意,封明升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

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升与郡夫人坡平尹氏结婚,生有4男。4个公子的后代分散在朝鲜半岛。日本侵朝鲜时期,首次实施户籍制度。明氏家族由此成谱化作两大支系:一支系为“西蜀明氏”(本籍四川、当时居住在朝鲜的明氏),另一支系为“延安明氏”(主居韩国,由明升繁衍生息地延安为籍贯的明氏家族)。1986年,明氏后裔将两大支系的家谱合二为一,编辑成一本《明氏大同谱》,并在“明氏大宗会”的统管之下。2000年韩国政府在人口统计调查中,查明在韩国生活的明玉珍后裔人数已达2.6万人。若算上在朝鲜生活的明玉珍后裔,总数估计已达4万余人。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1982年,重庆发现了轰动全国的明玉珍墓。它的发掘不仅为研究元末农民起义地方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揭开了大夏国之谜,让徙往高丽的在韩“明氏大宗会”寻到了祖根。1993年,韩国一商人到重庆洽谈生意,当他得知明玉珍之墓的准确消息后,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明氏大宗会”。经过精心准备,1995年,在韩“明氏大宗会”会长明完植率参拜团正式赴中国重庆明玉珍皇帝陵参拜祭祖。此后,在韩“明氏大宗会”每年都组团前往重庆祭拜先祖。2001年,在韩“明氏大宗会”更是将明玉珍皇帝驾崩的日子阴历二月六日,定为祭祖日。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1999年5月1日,在韩“明氏大宗会”正式出版了《明氏始祖大夏太祖明玉珍皇帝史迹》一书,并修订发行了《明氏大同谱》。翻开该书,一段令人难忘的文字映入眼帘:“明玉珍皇帝史迹,是我们始祖的贵重资料,作为家宝,要子子孙孙传下去。”

韩国明姓:牢记扎根巴蜀,拒做太阳后裔

一座偏安于中国西南重庆的简陋皇陵,十余年来引得一批批韩国人在清明时节相继前来瞻仰祭拜;一个中国历史上短暂存在的大夏国,与当今千里之外的数万异国人有着同宗血脉之缘。点一炷长香,让缭绕的烟雾传递异国子孙的思念;诵一篇祭文,让异国的词句倾诉七万后裔的哀思。血脉纵隔百年千里,溯源纵使千转百回,却是千丝万缕不可割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