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古诗文教学多元导读八大策略

 品茗堂 2017-05-11

                                                 

作者简介岳海江,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咸阳市民大附中义务管理部主任西藏民大附中义务教育管理科科长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






   

小学古诗文教学多元导读八大策略

岳海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文经典启蒙教育在小学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从激趣出发,采用行之有效的“导读”,达到激发兴趣、增加积累、强化理解、促进运用的目的?笔者在实践中研究出了“讲读、唱读,诵读、研读,画读、演读,读说、读写”这八大多元导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多元导读;策略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能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能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增加文学知识积累;能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学习先辈的精神,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品德情意;能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然而,目前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不多,尤其是文言文。教师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学生也因此缺少古诗文的熏陶,文化积淀相对较少,文言文语感较弱,兴趣不浓。针对小学古诗文教材简洁、灵活、故事性强,学生好动、乐于表达、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实践中,我研究出了“以读激趣”的八种适用于小学生,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分别是讲读、唱读,诵读、研读,画读、演读,读说、读写,也就是通过“讲、唱、诵、研、画、演、说、写”这八种策略,达到激发兴趣、增加积累、强化理解、促进运用的目的,同时也为中学深入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古诗文教学多元导读策略及目标见下表)


读(朗读、导读……)   

策略

目标

小学以读激趣

        中学以读学法

讲读  唱读

延展趣读

激趣

诵读  研读

归纳累读

积累

画读  演读

文体导读

理解

读说  读写

迁移悟读

运用

由“激趣”到“得法”

内化(审美、思维、品德、能力)



一、讲读:就是讲背景、讲作者、讲文意等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教师把比较枯燥的古诗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大概文意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就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讲故事时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绘声绘色。讲的时候发挥声音的特点和语言技巧,如女老师的亲和力,男老师的感染力,再加上故事内容本身的魅力会产生强大的磁力,牢牢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深读诗文、走进课堂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

    

   二、唱读:就是指跟唱、吟唱、演唱等 

    

    这里的唱读,不是一字一拖音的没有语感的读法,而是以唱,或是唱和读相结合去学习古诗文。小学生接触古诗词较多,诗词多数都有曲谱。学生可以跟老师唱,也可以跟视频和着音乐唱(如【春晓】春眠不觉晓……)还可以吟唱,大声地将朗诵和歌唱完美结合,达到激趣的目的。

     例如《生查子》,可将吟唱引入教学:

 走进六年级,当我把这首词打在屏幕上时,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哇,老师,这也太难了吧?”学生的反应给老师一个信号——课未上,趣已没。如何激发兴趣?我将吟唱引入教学。在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后,我抛出一个问题:

上阕,去年元宵之夜 明月高悬,华灯如昼,“我”与好友共赏花灯,心情怎样?通过“人约黄昏后”,学生脱口而出:高兴喜悦!

    而下阕,今年元宵之夜,明月高悬,花灯依旧,无骨肉至亲相伴、无知心好友谈天,我心情怎样?学生从“泪湿春衫袖”得出:孤寂伤感!

此时我指导学生,用读或唱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直至最后全班参与表演——

    (1)领诵

     (生1)又是一年元宵夜,又是一弯月上柳 

     (生2)可惜华灯明月之下,无骨肉至亲相伴,无知心好友谈天,真是孤寂伤感,泪湿春衫袖 (做无可奈何的的动作)

    (2)“诵”与“唱”

    (生1或生2朗诵,其他人跟随音乐发“啊”的和声,声音和谐,把朗诵融进去)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朝右转头,目光移动),人约黄昏后。(头和目光移回原位)    

    (3)“伴”与“唱”

   (生1或生2演唱,其他人跟随音乐发“啊”的和声,声音和谐,把朗诵融进去)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分角色“读”与“唱”

   (女生齐唱,男生齐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齐唱、齐诵

    (音乐间奏后齐唱)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不见去年人(伸左手),泪湿春衫袖(伸右手,双手做无奈的动作)。

  (一起朗诵)不见去年人(伸左手),泪湿春衫袖(伸右手,双手做无奈的动作)。

下课后,只见学生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泪湿春衫袖”。学生的表现证实了“唱读”这一策略带来的成效是:课虽终,趣正浓。


三、诵读:指的是让学生经历由形式多样的读到大声、有感情,甚至脱稿吟诵的过程,达到积累的目的的同时也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诵读包括自由读、默读、引读、拍手读、挑战读、解说诵、配乐诵、表演诵等。各种诵读方式交替运用,既能够激发兴趣,增强语感,又能够促进积累。如“拍手读”《咏柳》:先画出221的节奏停顿,老师和学生一起拍手打节拍读,可以单人拍手,也可以同桌拍手,还可以多人拍手游戏式地读。拍手读到一定程度,再配着音乐读出节奏、语气和情感。

“解说诵”指教师根据诗词需要,在学生吟诵的同时穿插进解说,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游子吟》这首诗,情感深沉,适合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去吟诵。在学生吟诵的过程中穿插进去极具深情的解说串联词,层层深入,句句动心,与学生充满激情的吟诵完美结合,可谓浑然天成!

以下是“解说诵”片段:

师解说:夜已深,人入眠,母亲还在为儿缝补衣服。一针针,一线线,这是母亲对孩儿的嘱托。

    学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放慢、拉长,声音悠远)

    师解说:一针针、一线线,这是母亲对孩儿的牵挂!

    学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声音整齐、声音洪亮)

    师解说:灯下缝了一遍又一遍,针脚补了一层又一层。这密密麻麻、层层迭迭的针脚,是母亲对孩儿无尽的思念!

    学生诵: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解说:这密密麻麻、层层迭迭的针脚,是母亲对孩儿回家的呼唤!

学生诵: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解说:这是感动天地的人间大爱,这是孩儿永远也报偿不完的感恩情深!

学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速度再慢、语气再强烈)



 

研读是指学生个人研读、小组研读、主题研读等


在小学的高年段,倡导学生广泛、持久、深入地研读,研读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研读,也可以是小组研读。高年段学生对此种自主探究性学习尤其有兴趣研读的内容可以为:

1研究文学常识:如创作常识、平仄规律、绝句、律诗等。

2研究某位诗人:如苦吟僧贾岛,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诗史巨制的诗圣杜甫(生平、写作风格、背景、趣闻故事……)

3研究某类作品,如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等。


、画读:指的是临摹画、想象画、连环画等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的画面感特别强,指导学生可以对着插图临摹画,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也可以画连环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如教学唐朝李峤的诗《风》一诗,“解落三秋叶”中叶是景,“能开二月花”中花是景;“过江千尺浪”中浪是景,“入竹万竿斜”中竹是景。四句诗可成四幅独立的画,连起来就是这首诗的一套连环画,让学生画出“风”的四幅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诗意,画时兴趣盎然,画后刻骨铭心,可谓一举得。

        以下是学生在示范课上的画作:


 

 

六、演读:指的是演对白、演场景、演情节、演故事等

《礼记·乐记》有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小学古诗文短小精悍,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时,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还可以以演为主线,“演”对于小学生来说真可谓是兴趣盎然!《两小儿辩日》可以演对白;《自相矛盾》可以演场景;《赠汪伦》可以演情节;《掩耳盗铃》可以演故事等。

七、读说:指的是说作者、说文意、说理解、说仿句、说启示等

作为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既能激发表达欲望,又能打开思路,为写作打好基础。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说的训练点,巧妙地进行说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二子学弈》时,围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让学生仿说:

XX,通班之善画者也。”

XX,通班之善歌者也。”

XX,通班之善写者也。”

老师总结:

A班,通校之善学者也

至此,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了这个肯定句式。

八、读写:指的是仿写、改写、扩写、评写等

古诗文教学,还可以根据内容,迁移到写作训练上。教师让学生把已经内化的古诗文内容用白话文写出来,学生对此兴趣浓厚

如《早发白帝城》:学生把27个字的古诗改写成了一段文辞优美的现代文。

早早晨,我离开了彩云缭绕白帝城,顺流而下,一天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杨柳依依,树上有的结了黄灿灿的梨,有的结出了通红的大苹果,有的结出了樱桃呢!两岸的岩壁上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小船犹如飞一样,转眼之间就已经“飞”过了千万座高山,到达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再如《渔歌子》:这首词只有37个字,运用“改写”的策略,经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长篇幅的美文——

                    好一派桃花流水     

 西塞山连绵起伏,从远处看,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它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却又像一位画家走过,挥笔描绘的水墨画。几只洁白的白鸥无拘无束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而偌大的蓝天也因为白鸥的点缀,增添了一些活泼的感觉。

湖边的桃花芳香扑鼻,盛开着的争奇斗艳,含苞待放的却如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花室里迟迟不肯展现自己。凋零的桃花虽不及盛开着的婀娜多姿,香气迷人,但凋谢的花朵落下花瓣,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湖面上,随波逐流,也一样为平静的湖面增添淡雅的色彩。波光粼粼的湖水不时蹦出几只肥美的鳜鱼,它们在欢快地嬉戏、玩耍,平静的如一碗水的湖面也微微地泛起一圈圆晕。一位渔翁身披绿色的蓑衣,头戴青色的若笠,悠闲自得的在湖中心的一只小船上垂钓,嘴里还哼着小曲,一副轻松的神情。

天空下着雨,春天的雨总不及夏天那么热烈。春天的小雨淅沥沥的下着,丝丝春雨轻轻拍打着水面,那“嘀嗒”的声音,多么像一首春天的交响曲,令人沉醉其中,就仿佛是春日私语般的美好。两岸的桃花在绵绵细雨的滋润下,花朵显得娇艳欲滴,让人想把它捧在手心里呵护着。还没绽放的花蕾仿佛也在慢慢苏醒。在这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中赏春游玩,放松自己,抛开一切烦恼,让心灵受到洗涤,应该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回到过去的世界吧!

总之,这八种策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另外,要整体提升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学校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发校本资源库,建立教材包、教案包、网址包、简报包、视频包、曲谱包、歌曲包、配乐包、吟咏包等,并见缝插针地开展系列活动,实现“课内古诗文教学”和“课外的经典启蒙系列工程”双管齐下,从而以文学为依托,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和校园文化,让师生“诗情画意”般成长。

                  (编辑:张  婕)






{关于我们}


课改正能量 教研动力源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邮发代号:38-345

新理论  |  新课程   |  新观点  |  新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