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天馬躍中原 2017-05-11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文 | 君临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公司德国博世,将他的关键业务之一卖了,标价5.45亿欧元,买家是一家中国公司。

最近几年,中国公司究竟买下了多少个德国隐形冠军?

光是今年,就有——

2月份的木林森收购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的家用照明业务;

4月份的楚天科技收购德国制药设备巨头Romaco;

和5月9日刚刚传出的,蓝英装备拟收购德国工业清洗装备巨头杜尔集团旗下业务;

更早一点的,还有——

2016年,美的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

2015年,中国化工收购德国塑料机械巨头克劳斯玛菲公司;

2013年,潍柴动力收购德国叉车公司凯傲集团和液压机械巨头林德公司;

2013年,正泰集团兼并德国太阳能板公司Conergy;

2013年,上工申贝收购德国缝纫机巨头百福;

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

据统计,最近十年来,中国陆陆续续买下的德国隐形冠军已经有200家之多,快要把德国工业4.0都承包了……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三四年前,中国公司的收购对象,还是集中在以纺织业和房地产基建行业为需求的工业公司上,而从去年的美的收购库卡开始,趋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公司收购的对象,开始转向先进产业的尖端工业设备公司,机器人、工业清洗、制药设备,无一不是这种类型。

而今天的主角,收购的目标竟然瞄准了德国最核心产业——汽车工业的业务!

这块业务叫起动机与发电机业务,从属于博世集团子公司SG控股,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全球员工数在7000人左右,其中最牛逼的是他的汽车自动启停技术和能源回收系统,在奔驰、宝马、奥迪等高档豪华车上有着广泛的运用。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自动启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省油,根据博世的数据,一台每年行驶2万公里、搭载2.0T发动机的中型车,由于启停技术的使用,每年可大约节省2000元人民币。

在北上广这种拥堵较为严重的大城市,节油效果会更好。

很明显,在汽车越来越多,环保意识、能源效率等社会趋势下,自动启停技术有着不错的前景,并且博世的技术水平无疑也代表着业界的顶级标准。

博世真的很牛逼。

这家公司由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创立于1886年,迄今已有132年历史。

过去,他是世界第一台带压缩机冰箱的发明者,也是世界第一台滚筒洗衣机的发明者,如今,则是德国汽车工业的根基。

去年,博世营收783亿美元,利润35亿美元,综合实力在德国工业中排前五。

就像所有的计算机都离不开英特尔一样,德国的汽车工业同样离不开博世。

既然如此牛逼,并且还是他的当家汽车业务,为什么博世要将它卖给中国公司呢?

因为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

1

一直以来,全球汽车工业集中在德、日、美、韩、法几个国家,上游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也跟随着下游的车厂成长,历来壁垒分明,各玩各的。

比如德国的零部件公司,很难将业务打进日系车去,日本的零部件公司也难以将业务做到韩国车去,彼此之间就像横亘着一堵长城。

仅仅五年之前,中国的上游汽车零部件公司还是一群蚂蚁,微弱的不成气候。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依附于他们的零部件公司也开始成长起来了。

你要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16年汽车产销量2800万辆,是美国的1.6倍,日本的5.6倍,德国的8.3倍,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

即使仅仅是自主品牌车的销量,也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相当于丰田、大众、通用这些顶级车厂的销量。

开始的时候,自主品牌车为了安全、质量,博得用户的好感,都会尽量选用进口零部件公司的产品,但是随着本土零部件公司的质量进步,进口替代效应出现了。

接着,随着进口替代效应的发生,自主品牌的成本下降,竞争力强化,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份额,又带给了本土零部件公司更多的业务。

这是一个不断加速的滚雪球过程:本土零部件公司的利好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进口替换带来的份额扩张,一个是下游自主品牌崛起带来的蛋糕做大。

这让他们的业绩增速比下游的整车厂更快,就像2012年前后的手机产业链崛起过程中,本土手机零部件公司的壮大一样,一夜之间乌鸡变凤凰的神话不胜枚举!

随着新兴的本土零部件公司不断涌入,外资车厂也感受到了压力,在性价比的纠结中开始尝试引入本土的供应链体系——这就是博世业务出售的大背景,在沙电电气、湖北神电等土狼的蚕食之下,2016年博世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利润有可能会减少到6000万欧元,比前一年度整整下滑了2000万欧元。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博世心里明白,电机业务的技术已经成熟,很难有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了,一旦被中国公司突破了,价格战之下高成本的西方公司将被碾得粉身碎骨。

凡是中国人进来了的行业,都应该赶紧撤!

2

买家是郑煤机(601717)

郑煤机,全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可以说是跟着共和国长大的老国企。

作为国内最大的煤矿机械公司,郑煤机的核心产品是以下这种液压支架。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液压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用于支撑矿顶,形成一个可移动的井下采煤空间,以便刮板输送机及采煤机在此空间下作业。

这种商品结构简单,给君临的感觉就是“傻、大、黑、粗”,毛利率也只有20%左右,却在郑煤机的业务构成中占了60%的比例。

再看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支出1.28亿元,同比下滑30%,占营收比例3.5%。而营收,自2012年之后就开始连年滑落,2016年的营收36亿元,仅仅只剩下4年前的三分之一了。

很显然,这是一家处于夕阳行业中,业务凋零,研发能力又差,缺乏向外转型能力的公司。这种类型的国企,在A股中一抓一大把,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在行业的萧条中渐渐湮没无闻。

幸运的是,在上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中,郑煤机还是赚了不少,积攒下来的本钱足够他生死一搏,拓展向新兴行业的转型。

转型的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转型目标是其一无所知的全新行业的时候。

无数血淋淋的案例摆在面前,TCL收购阿尔卡特、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雅虎曾经几年内一口气收购了数十家公司……他们都败在了理想面前。

君临发现,以资本收购的方式实施转型,大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目标是市值管理,就像A股中流行的跟着热点到处跑马圈地一样,数年之后回过头来看,失败的概率在99%左右。

第二种,目标是获得渠道网络,比如本土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一招,联想、海尔都是个中高手。不能说好与不好,一切取决于收购者的运营能力和被收购方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失败概率在50%左右。

第三种,目标是获得技术,这个才是真正值得鼓励的,失败率也是三种中最低的。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德国隐形冠军的收购,绝大多数都志在于此。

郑煤机对博世SG业务的收购,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他们已经筹划了许久。

早在两个月之前,他们就已经收购了一家大型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亚新科。亚新科成立于1994年,总部在北京,创始人杰克·潘考夫斯基,是个有趣的美国人。

落定!博世SG被收购,又一个德国隐形冠军被中国收入囊中

潘考夫斯基1973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常年从事投资银行工作。作为一个不懂中文,不熟悉中国人脉的投资银行家,潘斯基同志在41岁那年忽然决定来到中国做生意,而且不是做投资,也不是做贸易,而是做实业!

1993年开始,他花了漫长的15年,将亚新科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汽车零部件公司,并且被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中国十佳雇主”之一,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实业界的白求恩同志。

如今,亚新科拥有大量的共轨系统、起停电机、空压机、活塞环新涂层技术,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和法国标致雪铁龙,2015年的净利润为1.7亿元,比郑煤机的4千万元还要高得多。

3

3月吃下亚新科,5月吃下博世SG,不说别的,单在启停电机业务这块,郑煤机的份额已经处于了行业第一名的位置。优势已经奠定,只要扎下心来好好经营,不瞎折腾,前景还是不错的。

如果郑煤机能就此鲤鱼跳龙门,逆天改命,或许将开启中国传统国企收购西方公司的新一波浪潮,所谓的转型升级,又多了一条出路。

很多年前,我们的中华牙膏、小护士、美加净纷纷被西方公司收购,湮灭,心中充满失落,哪曾想到,不过一代人的功夫,就轮到了西方最发达国家的隐形冠军被中国人频频收购。

胜天半子,这就是中国公司的故事。

————————————————————————

(作者简介:君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更多行业解读证券分析尽在证券分析第一平台—君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