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半梦书斋 2017-05-11

齐大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铸造、曾在整个山东半岛流通的刀型古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种。齐大刀系青铜铸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十分精湛,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刀首近于三角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齐大刀刀身文字流畅华美,被誉为刀币之首。齐大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其中以六字刀最负盛名。相传公元前386年,田齐取代姜齐为齐侯,颁铸“齐建邦长法化”六字刀以作纪念。故长期以来一直有人称六字刀是中国最早有铭文的纪念币,它传世极少,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珍品。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齐大刀向以精美著称,种类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系列铸币,目前已经发现并著录的有“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齐返邦长法化”“莒邦法化”7种。正面币文皆有“法化”二字,意为标准货币;旧释“去切”“去化”“大化”等,近有学者释其为“大刀”,可谓意简言赅。背面上部有三道贯通横纹,下有“T”形符号,铭文有一字或两字。从铸造工艺上看,齐大刀只有泥陶范和石范两种方式,旧说另有铜范母翻造子范铸币,此说恐怕靠不住。从铸造时期上看,有学者根据文献资料推定,“节墨之法化”与“安阳之法化”似为春秋末至战国早期齐灭莱国、莒国并入其地后所铸。“齐之法化”的铸期较早,大约在春秋中晚期;“齐法化”“齐返邦长法化”的铸造年代大致为战国中晚期,“齐”为国名或指都城临淄。

  1. “节墨之法化”五字刀,简称“节墨刀”。节墨也就是即墨,齐国古邑名,故城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从传世实物上看,“节墨刀”形制有大小两种。大型刀的铸造年代较早,制作大都十分精细,且少有减重现象。其币文布局错落有致、密中有疏,字体端庄凝重、古意盈然。正面刀身外廓与刀柄连接处有断缘,刀柄较宽稍短,正背各有两条竖筋。背面有三道贯通横纹和“T”形符号,铭文多为一字,二字者有“辟封”“安邦”“大行”“法昌”4种,较为少见,属珍稀品种。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2 “节墨法化”四字刀。正面外廓浅平无断缘,刀柄较短、稍宽,正背各有两条竖筋,刀身弧度较小。其币文粗犷大气,“墨”字颇为硕长,以致字体间距较近,“化”字几乎被挤压至刀柄。这种小型刀的整体制作大多粗糙,精美者甚为少见;且轻重不一,多有减重现象。尤其是背面没有三道贯通横纹和“T”形符号,铭文大都为一个单字,二字者唯有“法昌”一种,较为珍贵。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3.“安阳之法化”,简称“安阳刀”,亦称五字刀。制基本上与大型“即墨刀”相同,正面刀身外廓与刀柄连接处有断缘,刀柄稍窄,正背各有两条竖筋。背面有三道贯通横纹和“T”形符号,唯铭文只有单字者。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4.“齐之法化”四字刀。其币文结构疏朗,朴拙雅致;铸工精湛,形体大气。正面刀身外廓高挺深峻,高于刀柄部,连接处有断缘,刀柄正背各有两条竖筋。背面上部有三道横纹,下为“T”形符号,底部铭文多为一字,二字者唯有“法昌”一种,甚为少见,较为珍贵。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5.“齐法化”三字刀。在齐大刀系列货币中,三字刀是存世数量最多的品种,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三字刀同时又是先秦货币在山东境内使用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流通区域最广的一种刀币,可以说是齐境内的法定国币。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6.“齐返邦立长法化”六字刀。正面刀身外廓与刀柄连接处无断缘,刀柄正背各有两条竖筋。背面有三道贯通横纹和“↑”,形符号,所见实物中铭文只有一字,二字者未见。其存世数量极少,弥足珍贵。据相关资料不完全统计,此种刀币大约占各类齐大刀出土总量的0.323%左右。

7.“莒邦法化”四字刀,简称“莒邦刀”。 “莒邦刀”因存世极为罕见,实物难觏

春秋齐国:“刀币之王”齐大刀

最后,总之,齐大刀系列货币制作精美,可谓鬼斧神工;币文古朴淳厚,韵味十足,代表着中华货币文化的精髓。对于拥有齐大刀的藏家来说,不会以一时的价格涨跌来衡量取舍,而是在追求着一种不以物喜的精神升华和净化,从而体现超越自我的情趣和品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