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手上古钱币的文字代表的是什么?——齐刀币

 闻道山人 2018-06-17

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加剧,生产力有了发展,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商品贸易的需求不断加大,货币的流通量也在增加,流通区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齐国是当时的东方大国,拥有山泽渔盐之利,商业十分发达,齐国又是最早铸行刀币的国家,并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刀币体系。


据《管子·国蓄篇》载:“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有学者从文献资料推测,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即开始流行大型刀币,俗称“齐大刀”。从形制和币文看,前期所铸形体厚大,制作精美,文字俊逸;延至后期则变得渐为粗糙,形体也变得稍小,文字则显得粗狂。


大约到了战国中期,齐国势力达到了鼎盛,境内的刀币形式则由繁而简,逐渐被“齐法化”所取代,成为法定国币。


“齐大刀”背“祖”三字刀


齐大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由齐国铸造、曾在整个山东半岛流通的刀型古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种。齐大刀系青铜铸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十分精湛,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刀首近于三角形,刀身和刀柄是大小相近的两个长方形,刀环呈圆形。


                  战国齐国“节墨之法化”五字刀一枚


齐大刀刀身文字流畅华美,被誉为刀币之首。齐大刀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和六字刀,其中以六字刀最负盛名。相传公元前386年,田齐取代姜齐为齐侯,颁铸“齐建邦长法化”六字刀以作纪念。故长期以来一直有人称六字刀是中国最早有铭文的纪念币,它传世极少,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珍品。

 

                 “齐大刀”背“刀”三字刀


目前流传于世的齐大刀有“齐法化”、“簟邦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建(造)邦长法化”、“齐返邦长法化”等数种。“法化”是当年标准货币的意思。“节墨”、“安阳”、“齐”等均为地名,“节墨”即今山东即墨,“齐”指齐国都城临淄,“安阳之法化”刀币上的“安阳”在今山东曹县一带。

       

                战国时期“节墨法化”小型四字刀


“齐法化”简称“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最通用的法币,也是目前存世齐大刀中最多的一种,四字刀和五字刀的存世量要少得多,六字刀则最为珍罕。齐大刀一般长约17.8~19厘米,宽约2.6~3厘米,重量约40.8~52.4克。战国齐国“节墨之法化”背“工”五字刀。


“五字刀”长18.7厘米,宽2.8厘米,重量为46.8克。自2005年以来,我国古钱币行情向好,尤其是齐大刀升幅惊人,不少品种少则翻了二三倍,个别珍品多则提升了十余倍。


一枚上品的三字刀价格从几年前的两千余元攀升至目前的七八千元,四字刀和五字刀价格早就达到数万元以上,如在中国嘉德2007年春季拍卖会“金银锭、金银币、古钱”拍卖专场上,一枚品相上好的“节墨之法化”背“日”五字刀,曾拍出了53760元的高价。

说明:内容仅供参考

钱币圈  钱币爱好者自己的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