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别中医疼痛的分类及原因

 chenbom 2017-04-10

引起疼痛的因素很多,诸如外感邪气,痰饮瘀血、食滞不化、蛔虫结石、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皆可导致疼痛。究其产生的机理,不外两个方面,一是实邪阻滞,经脉不畅,气血不通,既所谓“不通则痛”;一是正气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既所谓“不荣则痛”。
方法/步骤

1、胀痛,既疼痛而且发涨。胀痛发生于头目者,多属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胀痛见于胸肋脘腹等处者,多属气机郁滞。
2、刺痛,疼痛犹如针刺之状。多属于血瘀内停所致。

3、冷痛,疼痛且有冷感,得温痛减。多由于寒邪阻络或阳虚失温所致。

4、灼痛,疼痛且有热感,喜凉恶热。多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所致。

5、隐痛,疼痛轻微,时发时止。多因阴血不足,机体失养,或阳气亏虚,机体失温所致。

6、绞痛,疼痛剧烈,犹如刀绞。多由有形实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所致。(实邪闭阻气机)

7、重痛,疼痛且有沉重感。多因湿邪阻滞,气机不畅所致。

8、空痛,疼痛且有空虚感。多因气血不足,精髓亏少,机体失其充养所致。(气血精髓不足)

9、酸痛,疼痛而有酸软感。若周身酸痛,可见于表证或湿证;若腰膝酸痛,多属于肾虚。

10、挚痛,抽挚牵引而痛,由一处而连及他处者,又称引痛。因邪气阻滞,经脉不利,或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11、固定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移。其痛在胸腹腔者,多见于血瘀证;其痛在四肢关节者,多见于寒湿痹证。临证时还要结合其他疼痛性质及兼症综合分析,方可定论。

12、走窜痛,疼痛的部位不固定,或游走性疼痛,或攻窜性疼痛。前者见于四肢关节,属风痹;后者见于胸肋腹部,属气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