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结构初探丨以《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为例

 王政nllbm8f3wq 2017-05-11

贝多芬《第23“热情”钢琴奏鸣曲》,克劳迪奥·阿劳演奏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结构初探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钢琴奏鸣曲领域中贝多芬的地位与他在交响曲领域一样光辉,他写作的钢琴奏鸣曲贯穿他的一生。 往期贝多芬奏鸣曲主题: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与德彪西《月光》分析比较;2、埃利·奈伊与阿劳演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3、贝多芬晚期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丨完全失聪丨全凭内心听觉创作的作品丨贝多芬的最高境界;4、那些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大师们丨20世纪贝多芬演奏的风格变化;5、如何演奏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月光”奏鸣曲》?6、他抛开个人不幸,只感受光明和美好丨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7、“不能在45岁以前弹奏的三首作品”丨对贝多芬最后三首奏鸣曲(Op.109-110)的几点体会;8、如何演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9、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早、中、晚三个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比较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可称作较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贝多芬,他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会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音乐中充满着极强的震撼力,他创作的构思与手段显然超越了传统,而且也在不断的超越自己,贝多芬的作品中经常运用主题和变奏的手法,他所创作的音乐旋律质朴优美极富感情,在严谨的和声框架下旋律线条整齐奔放;节奏鲜明突出,和声调性不协和、不稳定、转换的频繁,带给人们对于音乐的无限遐想。 

以下,笔者就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代表作之一――《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进行简单的曲式结构分析。 

一、贝多芬简介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年)德国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贝多芬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 (1)波恩时期(1770-1792),这段时期虽然不是他创作当中的成熟与密集的时期,但是却对他一生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自己最早的一批钢琴、弦乐作品,例如:二首简易的钢琴奏鸣曲(Op.49 No.1、2)、《d小调弦乐三重奏》(Op.8)等等。从这些作品的手法、风格当中,听众可以或多或少地听到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只是在这些作品某些舒缓的地方,才会流淌出贝多芬自己特有的旋律。 

  • (2)维也纳初期(1793-1802),这段时期可以称作贝多芬创作的鼎盛时期也被后人称为他创作的“英雄时代”,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均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艾格蒙特》序曲、歌剧《费得里奥》、第三、四、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到第八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月光》(Op.27 No.2)、《暴风雨》(Op.31 No.2)等。

  • (3)成熟时期(1803-1814),《第三英雄交响乐》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上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阶段。在乐曲的形式上,他进一步扩大了主题的扩展性和戏剧性,加强了主题发展的逻辑性。从这一时期开始,贝多芬有意识地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引入新的体裁和题材。 

  • (4)晚期(1815-1827),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开始尝试以巴赫的赋格艺术与自己的交响曲思维相结合。因此,复调因素被不断加强,曲式结构上多以随意性和多种结构混合的方式出现,作品的艺术构思更加深刻、细腻和复杂化,例如:《庄严弥撒》、《bB大调奏鸣曲》(Op.106)和《第九交响曲》。 

从1750年开始,由一架键盘乐器或独奏乐器加钢琴演奏的多乐章音乐作品被称为奏鸣曲。而在钢琴奏鸣曲领域中贝多芬的创作地位与他在交响曲领域的创作地位一样光辉,他写作的钢琴奏鸣曲贯穿他的一生,其中前10首更具有海顿、莫扎特的形式与风格,中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贝多芬特有的风格与创新。《第十六首钢琴奏鸣曲》(Op.31 No.1)是贝多芬开始创新的重要标志,他的钢琴风格变得越来越独特,鲜明地刻画了他自身的个性特征。 

巴伦博伊姆演奏贝多芬 《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



二、《第十六钢琴奏鸣曲》(Op.31 No.1)作品分析 

(一)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如下: 

1、曲式结构:

  • 快板(Allegro)2/4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110):主要主题1-30小节(G大调);连接30-65小节;副主题66-73小节(B大调转b小调);Coda98-113小节。 

(2)展开部(114-193)。 

(3)再现部(194-278):主要主题194-210小节(G大调);连接211-217小节;副主题218-266小节(E大调转e小调再转回G大调);结束主题266-278小节(G大调);Coda279-325小节。 

2、曲式结构分析 

本乐章的音乐富有贝多芬的性格特征,音乐具有独特的新因素。(1)呈示部(1―110):主要主题(1―30),从弱拍开始,轻快的动机和奇妙的附点节奏表现了一种生命力,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第11小节属调的收拢性终止,12小节处突然出现F大调,随之又转到C大调并且一直持续到第22小节形成完全终止。从23至30小节回到主调并且完全终止。接之而来的是长达35小节的经过连接句,急速向前的热情奔放的引出动机。副主题(66―98),从高音声部开始导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8个小节的乐段,它的终止是半终止、完全终止;第二部分15个小节的乐段,改为b小调,变奏重复前面的乐段,第78 小节后开始离调;第三部分10个小节的乐段,仍然是变奏地重复,旋律在高音声部,和声在下面。结束主题(98―113),音调调皮卖俏,音乐显得摇摆不定。(2)展开部(114―193):这一部分使用了主要主题与经过连接句的音乐素材,主要主题的两个动机交替展开一系列的转调。(3)再现部(194―278):再现主要主题,连接段落比前面更短些,副主题暂时不出现在主调上,而是出现在E大调上。(4)尾声(279―325):由主要主题构成,前面是开头的动机,后面是主要动机的变形,它是一个重复终止,主、属交替出现。 


(二)第二乐章曲式分析如下 

1、曲式结构:

  • 柔板(Adagio)9/8拍子 回旋曲式(一个插部) 

主要主题:1-35小节(C大调);

插部:36-64小节;

再现:65-98小节;

Coda 99-119小节。 

2、曲式结构分析 

本乐章的音乐富有歌谣风格的要素,旋律线条给予优美的装饰,充满甜美的音响。(1)主要主题(1―34):它是一个有再现的二部歌谣曲式,第一部分为乐段,第二部分新材料出现,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采用变奏的形式,旋律线条音型化。(2)插部(36―64):从c小调转入,旋律是一个新的素材,到了第42小节转到bA大调,又一个新材料小乐段与主要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3)主要主题的再现(65―98):节奏略有变化,高音声部是主导声部,主题三度音程分解。(4)尾声(99―119):从重属和弦开始,用自由的变奏重复前面几个小节,第108小节由主动机构成、以重复终止形式出现的结束片段。 


(三)第三乐章曲式分析如下 

1、曲式结构:

  • 小快板(Allegretto) 2/2拍子回旋曲式 

(1)呈示部(1-59):主要主题1-32小节(G大调);连接32-42小节;副主题42-52小节(D大调);Coda52-66小节(G大调)。 

(2)主要主题的再现(67-82)。 

(3)展开部(83-132)。 

(4)再现部(132-206):主要主题132-164小节(G大调); 连接164-174小节;副主题174-206小节;Coda206-275小节。 

2、曲式结构分析 

本乐章是一首明朗轻快地回旋曲,是以回旋奏鸣曲形式写成的,结构严谨,性质温柔如歌,具有一种纯朴的特点。(1)呈示部(1-59):主要主题从弱起小节开始,回旋曲优美的主题旋律进入带有一种戏剧性的趣味。第8小节主调的完全终止,第9小节开始重复乐句,一直到第16小节用了一个完全终止结束。从第17小节开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整个主题旋律,旋律在音区上有些变化。紧接下来是用10个小节的长度来连接段落,副主题在D大调上出现,它是以主音和属音的和声构成的,第52小节用主和弦完全终止结束,叠入开始的结束主题。到第58小节转回主调G大调,并停在该调的属和弦上。(2)主要主题的再现(67-82),以变奏的形式再现主题,和声感加强,旋律线条勾画的更加清楚。(3)展开部(83-132):用主要主题进行发展,运用了卡农的风格手法,所有的模仿进行都很鲜明,从第98小节出现新的因素,用各种不同的主调性多次出现,直到第129小节到达主调的属和弦上。(4)再现部(132-206):所有呈示部出现过的材料都相应移调,大部分都再现了出来。副主题转为G大调,到第196小节开始向下属的转调开始,后用终止四六和弦结束。从第206小节至终是尾声部分,它是由主要主题第二部分的第一个片段材料构成的,以主和弦终止全曲。 

这首钢琴奏鸣曲具有独特新颖、热情明朗的特点,音响丰满华丽,特点鲜明的节奏和动机使听众对于音乐的记忆变得十分简单。第二乐章则表现的舒缓、宽广甚至有些低沉,和第一乐章形成较鲜明的对比。第三乐章再次回到欢快的舞蹈情绪,期间又穿插着柔美、平和的旋律线条,仿佛是对前两个乐章的最终的总结。 


三、结语 

贝多芬作为古典乐派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同时充满了自由大胆和激情超越的精神。贝多芬的音乐至今都让我们后人觉得震撼,是因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来自于他的心声,他用音乐的语言给人们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同时给我们后辈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