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建立创始人与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gong大志 2017-05-12

来源:校导黑板报作者简介:杨晓锋,英文名Jason,校导网创始人兼CEO。


这个话题重要而又敏感,很多文章对这方面的描述都偏道的层面,讲道理偏多,要么是非常宏大的描述,要么是蜻蜓点水式的概括,可能也有不少佳作,我没机会读到。这里我选择了非常小的一个切入点,根据自己亲身的经验和教训,从非常具体的层面来谈谈怎么建立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1
最初的信任感是如何“走丢”的?



优秀的创始人在邀请人才加盟时,都会大谈特谈公司使命、发展战略、产品规划、运营策略等等,同时还会充满激情而又真诚地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甚至人生经历,可谓是掏心掏肺。不管最终能否成功,这种沟通的态度和精神十分宝贵一般情况下,只要创始人确实是靠谱的,并且真的这么做了,最终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然而,当合伙人加盟之后,很多创始人却很少这样沟通了,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绝大多数创始人以为找到优秀的合伙人之后,直接分工安排,各司其职,每个人做好自己分管的事就行了。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 创始人会发现,合伙人做的很多事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内心对合伙人的信任开始动摇并逐渐降低,甚至怀疑是不是找错了人。


○ 与此同时,合伙人发现项目并没有当初描述的那么好做,困难重重,问题不断,甚至觉得当初被创始人忽悠了,内心开始思考是否还要继续。


○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还会有一些老员工对合伙人不满,不时地向创始人抱怨,感觉这些人不怎么样,这么长时间也没整出啥玩意,不断地让大家失望。


相信很多创业公司都面临过这样的情况,而且相当多的创业团队没度过这个坎,因此而散伙。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原因很简单,当合伙人加盟之后,大家本能地默认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理解和默契:

○ 默认对公司的各种调整能同步领会;

○ 默认大家除了有相同的价值观之外还有对很多细小事情相同的看法;

○ 默认对创业有着相同深度的理解;

○ 默认彼此做的很多事互相熟知并认同;

○ 默认大家接受的信息是差不多的;

○ 默认彼此的成长速度是一致的。


事实并非如此,甚至大相径庭。随着时间的递进,磨合的深入,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但创始人与合伙人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定期沟通,尤其没有将最初吸引对方加盟的沟通精神保持下去,让内心的和外在的各种变化同步,让默认的各种一致变成真的一致。



2
如何找回“走丢”的信任?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早有防范,一方面我是连环创业者,知道合伙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的投资人非常英明,在我启动合伙人计划时给了很多宝贵建议。他提醒说:“不要以为从大公司挖几个厉害的人就能把事做好,不要以为他们能力强经验丰富就会创业,很多事情还是要靠你们磨合,上好班和创好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优秀人才加入后你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你们要尽可能地泡在一起,你要帮助他们从职业人转变成创业者,让他们从名义上的合伙人变成真正的合伙人。”



言语沟通



为此,我一方面在工作上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我们曾经为了反对低效率无意义的会议,很长时间都不开会,由于大家都很忙,导致合伙人之间沟通也少了很多,为此我们建立了主要负责人周会制,同时每月输出公司月报,每月做一次Open day,还有我们一直坚持推动的全员日报制,搭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并形成了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工作之余我会定期地找合伙人和主要员工聊天,除了面对面沟通之外,经常在微信分享最近的思考和启发,尤其是出差的见闻和参加培训的收获,还带大家参加一些活动,包括一起跑步健身。有老员工说每次跟我聊天后感觉正能量满满,动力十足,但现在公司人越来越多,跟我聊天变成一种奢望,笑称花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都变成一种福利了。



思想交流



2016年,我又推动了一件事,专门注册了校导网family微信订阅号,鼓励团队尤其是合伙人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分享,每期会推荐一位优秀员工的分享,目前做了接近20期,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很多人说校导网藏龙卧虎,同事之间也有点刮目相看,谁都不想拖后腿,很好地激励大家加速地学习和提升,当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实际上,这种分享也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思想沟通,我通过文章发现了大家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公司各项决策。



决策参与



在这些沟通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核心信息的披露关键决策的参与


在很多公司,合伙人对公司的很多核心信息并不了解,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参与不多。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创始人必须要先突破内心的顾虑,勇敢迈出第一步,主动逐步去披露,逐渐让合伙人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很多创业公司早期的真实情况可能并不乐观,甚至惨不忍睹,而创始人自己比较乐观,但不敢保证其合伙人得知真相后能否不动摇,继续有信心干下去。


那么,对合伙人来讲,我觉得必须对创业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以真正创始人的心态思考问题,对风险和失败要做好心理准备,也就是能扛得住风险,经得住失败,能做到跌倒了还可以爬起来再干,而不是让创始人担心还没跌倒就跑人。


我认为,对于创业团队,其合伙人之间信息披露程度越高,信息孤岛越少,重大决策的参与越多越深,团队就越团结越强很多人说创始人是孤独的,确实如此,很多事即使全员参与讨论,最终还是要靠创始人一个人做决策,平衡各方面利益,非常困难。


但不能因此独裁,不能因此放弃原本可以同合伙人一起参与决策的重大事项和机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将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让原本孤独的创始人更加孤独,更加不被人理解。参与决策的人越多,意味着分担压力、抵抗风险的人越多,意味着在公司困难和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人越多,意味着真正的创业合伙人越多。



荣誉与利益分享



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分享荣誉和利益


对于荣誉,一方面出于公司品牌宣传的考虑,需要聚焦于创始人本身的宣传,但我觉得只要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每一次机会将合伙人推向前台,确立联合创始人的身份,给予登台表达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


至于分利,我觉得除了股权考虑到各种因素不能随意分配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更大方一些。在整个合伙人团队中,创始人的收入一定不是最高的,大部分合伙人比创始人收入高,越是早期越如此。


记得有创业者跑到办公室问我,怎么进行合伙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我说你要接受你的合伙人收入比你还要高,哪怕你的合伙人对公司的贡献价值远没你高。他觉得不可理解,我说这是创始人应有的胸襟。很多不了解实情的员工和朋友,以为校导网融资了,收入提高了,作为创始人,我应该拿到了最高的收入,甚至认为还有分红,以至于一些创业者还找我融资。看着他满脸疑惑和不相信的表情,我补充一句,随着公司逐步发展成熟,一切会逐渐地公平合理


我给一个同事讲,其实我比大家更迫切地想将公司的股权期权分配出去,更迫切地想提高大家的收入。一旦在团队中发现了那些具备合伙人潜质的人,或者有优秀的人才加盟,我比谁都兴奋我会立马找到这样的人,想方设法让其尽早地成为股东。




最后,以一个小故事结尾:


我每年春节发红包时,主要面向三个群体,其中一个群体每次都会远远超出预算,这个群体就是公司团队,总觉得这个该发,那个也该奖励,总觉得公司奖金没有照顾到一些人,虽然追求公平但不一定合理,不一定人性化,只能靠自己发红包做个弥补,由于我不管钱,以至于我只能欺骗家人说公司会报销的。


我觉得对于创始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更值得庆幸和感恩了。那么,合伙人则是优秀团队当中最为宝贵的资产,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则是公司发展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天塌下来都不怕,没有这个根基,生存都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