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北魏王朝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缘何被废止

 潇潇雨ekg9m5f4 2017-05-12

《锦绣未央》热播剧,不仅剧情环环扣人心弦,而且一群帅哥美女表演令各位看官大呼精彩。但电视剧必竟杜撰多,与史实相差太远。其实看电视剧中的北魏那些皇帝和太子很风光,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都没有生母,这就是北魏王朝“子贵母死”的残忍制度。由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圭所立,他借鉴汉朝那些后宫专制的乱象,为了防止后宫女人作乱,给北魏定了一条“死规矩”,如果皇子被立为太子,那太子生母必须被赐死。这条残忍制度以至于北魏南迁洛阳后,皇帝的儿子越来越少,因为生儿生女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但立为皇太子的概率就更高了。有很多皇后、妃子想办法不生孩子,有的甚至生下男孩后偷偷弄死,一条残忍制度使后宫的女人变得残忍无道。

但到了北魏宣武帝元恪(拓跋恪)当皇帝时,这条残忍制度被废除了。这可是北魏鲜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并不是说废就废,里面有很多促成的条件。且让看客给各位分析这条残忍制度废除之谜。

北魏孝文帝

条件一:信佛的皇帝很仁慈。要提到“子贵母死”制度被废除,不得不提到北魏宣武帝元恪,因为任何制度修订废止只有皇帝才能决定,即使有人背后建议,也要靠皇帝“金嘴”说出来。元恪当皇帝也是出于偶然,因为元恪当时不是嫡长子,成为皇帝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元恪异母哥哥、太子元恂成全了元恪。史书记载元恂年仅十五岁因为策划叛乱被元宏杀了。一个十多岁孩子怎么会有谋反之心呢?这与背后那帮想回鲜卑族的老臣支持有关,当时元恂受不了洛阳酷热天气,就带人去了平城,后来元宏知道后就把元恂太子给废了。那时元宏正主张汉化改革,当儿子不支持老子肯定要死。于是元恪就被孝文帝立为太子。元恪就这样被砸中当了太子,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才叫“天上掉馅饼”。

北魏宣武帝与胡太后剧照

史书记载北魏宣武帝元恪这个人性格温顺,并不是那种残暴的人,而且宽宏大量。最重要一点,元恪信佛,而且到了痴迷程度,甚至在宫中设立佛坛,大讲佛事。佛家讲慈悲,一个信佛的皇帝,不会如此残忍。因此,这就给“子贵母死”的制度废除奠定了一个客观有利条件。

条件二:宠妃胡太后生子。各位看官会认为,元恪如此信佛仁慈,是不是“子贵母死”制度就应该废除了。其实不然,这还需要一些外界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来源于一个女人,那就是胡太后。对于胡太后,大家也不陌生,史书对胡太后可谓用了大量笔墨去描述。但不得不承认胡太后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那时胡太后还不是皇后,仅是一个妃子而已。当时在后宫里很多女人都不敢生孩子,唯独这个胡太后不怕死敢生,后宫的女人都认为胡太后这种找死的想法太不可理喻了。那时宫中要想找个皇帝儿子挺难,青一色公主。等到胡太后怀孕后,她的后宫“女人同事”们就劝她别要这个孩子,趁早吃点打胎药抓紧打掉,否则性命难保。但胡太后却说,“做皇上没有儿子不行,将来谁继承大业?”胡太后临产时,还盼自己给皇上生个儿子。还别说,胡太后果真生下一个儿子,那时把宣武帝高兴坏了,终于有人继承自己大业了。因为那么多老婆除了没生的,就是生女儿的,胡太后生下的儿子就是长子了。胡太后哪来这样大的底气?难道她不怕被赐死吗?其实胡太后底气来自于宣武帝元恪对她的宠爱,她也摸透了元恪的性格,所以胡太后敢生。

胡太后剧照

女人如果强大起来,世间无人能敌。那时胡太后生下儿子后还不是皇后,但胡太后会来事,她就经常在元恪面前“吹枕边风”,但据史料记载,宣武帝元恪真就答应了胡太后的建议,不再施行“子贵母死”的制度,胡太后就保住了性命。当然具体说什么了,无外乎为了元恪儿子健康成长,深入汉化改革,佛家慈悲为怀等等之事。

条件三:朝中宠臣极力建议。当时如果只有胡太后的“枕边风”还不足以让宣武帝元恪废除“子贵母死”的制度。元恪知道这可是老祖宗历朝历届坚持的制度,如果单纯听女人话就废除,还不能坚定元恪的决心。但胡太后也这知道凭自己妇人之力不可能把北魏这条严格制度废除,于是胡太后就拉拢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这三人可不是简单人物,都是宣武帝身边的宠臣,有这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把废除“子贵母死”制度缘由讲的头头是道,宣武帝不废都不行了。于是胡太后不仅没被赐死,而且在后宫还升了宫,成了贵嫔,就是仅次于皇后的位置,从此这个厉害的女人走上历史舞台。

一个女人受宠、一条制度被废,从此北魏走向衰弱和灭亡。

此文为泥腿看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

更多精彩历史探秘,请关注企鹅号【泥腿看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