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之歌”,每一首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C音MM 2017-05-12

 多么美妙的夜晚,

  幸福笼罩着一切,

  谢谢你,

  夜半亲爱的故乡!

  从冰冻的王国,

  从风雪的王国,

  你的五月飞奔而来,

  她是多么新鲜清爽!

  ——阿·费特


由于俄罗斯地处北半球的北部,近五个月的冬季冰天雪地,进入五月后可以告别风霜冰雹,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

《五月-白夜》是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五首,也是柴科夫斯基采用“夜曲”体裁创作的一首标题化作品。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俄罗斯地理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特有的自然景观“白夜”现象。借助夜晚来描写五月的俄罗斯告别严冬,迎接初春,安静与柔美中不失活跃和动感的情景。

 

《五月-白夜》采用了规整的复三部曲式,开头清澈、明亮的和弦,婉转如歌的旋律,拉开了“夜”的序幕。第二部分开头出现了左右手旋律相互补充的复调手法。在旋律的不断流动中,主题得到了巩固。节奏和织体比起第一部分变的有些复杂和丰满,情绪上也出现了短暂的高涨。再现部分的主题朴素无华,在ppp的力度中静静地结束。

也是柴科夫斯基的这首夜曲,运用淡淡的笔触,朴实、含蓄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清净悠远的“五月之夜”。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之歌”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关于柴可夫斯基写四季钢琴套曲,还有一个小故事: 


1875年,在老柴创作芭蕾舞音乐《天鹅湖》过程中,受到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的邀约,写十二首钢琴小品,以配合贝纳德从俄国诗中选出的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


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的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他一共写了十首这样的小曲,只有6月和11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他用他先前创作的《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用《雪橇》作为11月的一曲。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首。


柴可夫斯基在这些乐曲中,不但生动地描写了每一季节中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深刻地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反映着俄罗斯民间音乐语言的音调。最后这十二首音乐小品汇聚成俄罗斯的音乐月历,将柴可夫斯基在乐曲中所凝聚的对俄罗斯土地的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歌颂,传遍世界各地。




一月:壁炉边 (January:At the Fire Side)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

——普希金

作品采用升f小调,3/4拍,朴素而有表情的中板,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中段速度渐慢,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


二月:狂欢节 (February:Carnival)

“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

——普·维亚杰姆斯基

D大调,2/4拍,适当的快板,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三月:云雀之歌 (March:Song of the Lark)

“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媚的阳光。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

——阿·马伊科夫

g小调,2/4拍,有表情的小行板,旋律轻捷灵巧,中段用断奏和装饰音形成的旋律,展现了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


四月:松雪草 (April:Snow Drop)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

——阿·马伊科夫

降B大调,6/8拍,稍自由且稍快的小快板,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五月:清静的夜 (May:White Nights)

“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

——阿·费特

G大调,9/8拍,小行板,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细腻真挚的颂叹之情。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造成初夏的开朗气氛。


六月:船歌 (June:Barcarolle)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

——阿·普列谢耶夫

g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描写夏天泛舟嬉戏的情景。一般说来,船歌都是以6/8拍为多,惟这一首乐曲的主部却是4/4拍。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中间部速度转快,情绪变得开朗欢快。随后又回到如歌的行板,再现第一部分主题。最后在慢慢减弱的音响中结束,仿佛小船渐渐远去,只留下微波轻轻拍打着堤岸的声音。


七月:割草人之歌 (July:Song of the Reapers)

“肩膀动起来呦!手臂回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

——阿·柯里佐夫

降E大调,4/4拍,中庸的快板。民歌风的旋律构成纯朴明朗的主题,表现了农夫割草时的欢乐。柴可夫斯基加入了起源于乌克兰一带的俄罗斯古舞「特雷帕克舞曲」,地方风格非常特别。


八月:收获 (August:Harvest)

“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稞麦倒在地上,成捆的麦子垛成山,夜半牛车搬运忙。”

——阿·柯里佐夫

b小调,6/8拍,活泼地快板。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描写着农作物成熟时,大伙一起工作的景象,有的人割麦子,有的人捆绑麦杆,拖车的轮子整夜响个不停,就像音乐一样的好听。


九月:狩猎之歌 (September:The Hunting)

“出发时刻号角响,成群猎犬已整装,晨光初照齐上马,骏马奔跳欲脱缰。”

——普希金

e小调,4/4拍,不过分的快板,三部曲式,与大多数狩猎的音乐一样,以三连音为基础,主部是模仿圆号的音型,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


十月:秋之歌 (October:Autumn Song)

“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

——阿·托尔斯泰

d小调,4/4拍,如歌的行板。悠缓缠绵的旋律,充满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伤感韵味,蕴含着悲凉的哀伤之情。


十一月:雪橇 (November:Troika)

“别在忧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地把雪橇追赶。快让那些悒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

——尼·涅克拉索夫

E大调,4/4拍,中速的快板。在响亮的和弦伴奏下,双手八度齐奏的旋律,仿佛是一个相貌英俊、性格爽朗的赶马的小伙子在放声歌唱一首俄罗斯民歌,旋律充满欢乐情绪,但也隐藏着某种忧郁。柴科夫斯基在音乐中展示了这样一个富于农村生活的画卷:白雪皑皑的俄罗斯广阔原野上,沿着松林边的蜿蜒小路,一辆雪橇飞驰而过,积雪在马蹄下沙沙作响,雪花飞舞,活泼的铃声和欢乐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飘向远方……


十二月:圣诞节 (December:Christmas)

“圣诞佳节夜晚,姑娘快把命算。脱下脚下靴子,扔在大门之前。”

——如科夫斯基

降A大调,3/4拍,圆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圣诞夜少女们跳圆舞曲的情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