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疗是真的吗?磁场镇痛效应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奶油饼干666 2017-05-12


一、引言

    利用磁场治疗疼痛性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许多医学名著中记载磁石有散风寒、强骨气、通关节、消肿痛等功能.一些临床研究单位用磁场疗法治疗象急性扭挫伤、肩周炎、腰腿痛、头痛、牙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近万例,疗效显著,这说明磁场具有镇痛作用.关于磁场的镇痛作用,国内外有不少工作者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磁场的镇痛作用,临床采用部位和穴位施磁的方法,观测不同场型和场强的磁场对痛阈、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和自发脑电活动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实验结果,并将这些结果用于临床外科手术,获得了成效.

二、实验研究

    ()磁场对痛阈的影响

42只家兔为对象,用辐射热痛阈测定法,对每只家兔先测试痛阈作为对照,然后施加一定场型和强度的磁场作用于“足三里”穴,每隔5分钟测痛阈一次,在15分钟内观察痛阈的变化,撤去磁场后,再观测15分钟,看其恢复过程.实验结果如表1~3和图1~2所示.

  12列出了在部位施磁下,磁场作用时间为15分钟时,三种类型磁场的场强与痛阈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磁场对痛阈均有影响,但其场强阈值不同.永磁体直接贴敷穴位,磁体表面场强在2000Gs以上时就有显著效果,而均匀稳恒磁场和低频脉冲磁场,只有在场强高于8000Gs时才有显著的镇痛效果.3列出了在不同频率的8000Gs脉冲磁场作用15分钟后,磁场频率与痛阈的关系,它表明脉冲磁场对痛阈的影响以低频为佳.1表示,在磁场(8000Gs脉冲磁场)作用期间,痛阈的变化与磁场作用时间的长短无明显关系,而图2却说明在撤去磁场后,镇痛效应尚可延续10分钟左右.

    ()磁场对离体和在体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的影响

    神经动作电位C波是反映疼痛信号的一种客观指标.为研究磁场的镇痛作用,观察磁场对在体和离体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的影响,我们剥制青蛙离体坐骨神经标本10个和分离在体猫、兔一侧坐骨神经标本10个,用电刺激器进行刺激,其动作电位经放大器放大后,至示波器显示记录二用表面场强分别为500, 1000. 20003000Gs的永磁体在距离神经约1mm处,垂直施加于神经,以及用平行磁场作用于神经.在磁场作用前、作用中和作用后,各记录神经动作电位1O.磁场作用时间分别为2分、1分和2秒,观测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可以看出:垂直作用于神经的磁场只有当其强度高于1000Gs时,对离体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磁场强度高,抑制作用强,对在体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的抑制优于离体.而平行于神经的磁场对动作电位C波振幅无明显抑制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垂直作用于神经可抑制神经动作电位C波振幅,而具有镇痛作用.

 ()磁场对自发脑电活动的影响

    实验前置家兔于特制的木盒内,经家兔头颅骨向大脑皮层额叶、顶叶和枕叶插入针形电极各一对,双极引导,参考电极置于一侧耳朵,在室温25℃左右的安静环境下,用RM-85型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康层自发脑电活动.在施加磁场前、磁场作用下和撤去磁场后各描记脑电图5分钟。固定施磁时间为2分钟。磁场强度分别为0(以同样重量和截面的铜柱为对照)500, 1000. 20003000Gs的永磁体直接贴敷于家兔(30)双侧太阳穴上,异名极相对,观测磁场强度与自发脑电活动的关系,固定磁场为3000Gs,.作用时间为0(对照), 1, 2, 610分钟,观测自发脑电活动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如表56和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磁场作用下,自发脑电幅值增大,频率减慢,呈现高幅慢波,同睡眠或麻醉时出现的脑电图相似.在磁场作用时间一定(2分钟)时,只有在3000Gs磁场作用下,对皮层各区自发脑电活动才有显著的影响;而在磁场一定(3000Gs)时,只有作用时间在2分钟以上,才能引起皮层各区自发脑电活动显著的变化,当磁场撤去后,这一影响平均可持续40分钟左右(见图5 ).磁场对皮层各区自发脑电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者是感觉运动区.

三、临床应用

    在磁场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磁场镇痛效应应用于以下腹部手术为主的临床研究.采用表面场强大于3000Gs的稀土钻永磁片按手术部位选择穴位贴敷.超低频脉冲磁场(频率为0.3~1.7Hz,表面场强8000Gs)按神经节段和手术部位施磁:在资料完整的15种手术428例中,总成功率为96.96%,优级率为30.14%(见表7).年龄最大者为70岁,最小者为12岁,均未见特殊反应.

    为探索磁场镇痛效应应用于下腹部手术时术中镇痛效果、肌肉松弛程度和内脏反应情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对其中30例慢性阑尾切除术病人,分别在施加磁场前、诱导期和手术各步骤中,同时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脑电、肌电、血管容积、呼吸运动、血压和皮肤温度等生理指标,其结果如表8所示.从生理指标分析可以看出:(1)从肌电图的分析,每一步骤均小于100mm2,说明肌肉松弛特别明显,(2)各项生理指标在探查、切除处理等步骤中生理功能扰乱小,表明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小,(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为5.15小时,其中最短者只有3小时,这是药物麻醉所不及的,(4)术后镇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0例中有8例术后无疼痛,未用任何镇痛药物;(5)术中血压比较平稳,(6)生理指标反应出,术中仍未达到完全无痛,尤其在缝皮时仍有轻微的疼痛.上述结论与临床中手术者的感觉、患者的主诉和术中观察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说明把磁场镇痛效应应用于某些外科手术是可行的.

四、结语

    磁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可以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磁场镇痛效应便是其中一种.从本文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效果来看,磁场确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把磁场镇痛这一效应用于临床,不仅可治疗某些疼痛性疾病,而且可行一些外科手术,术中肌肉松弛良好,内脏牵拉反应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镇痛好.实验中观察到磁场对生物体的作用还具有三个特征:(1)阈值性,即作用于生物体的磁场只有超过一定强度时才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这磁场强度称为阈值.不同类型的磁场都能引起生物效应,但其场强阈值不同.(2)滞后效应,即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到生物体的一定部位,需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产生效应.磁场强,滞后时间短,磁场弱,滞后时间长.(3)后效作用,即撤去磁场后,效应不立即消失,而能持续一段时间.一般说来,磁场强,后效时间长,磁场弱,后效时间短.这一点在我们的磁场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磁场为什么能镇痛,其作用的生物机理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研究者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磁场镇痛效应的机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1)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是通过体液来实现的,而磁场对体液的影响存在着共振机理;( 2 ).场影响细胞膜钠、钾等离子的通透性,从而改变了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3)磁场的作用使具有生物活性的致痛物质失活,从而重新分解和组合,(4)磁场影响生物体的功能和结构的有序化;(5)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磁场作用于经穴,可疏通经络,通调气血。因而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

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能引起磁生物效应的磁场强度需达到一定的数值,这说明磁场对生物系统的影响有共振作用,由于这一作用而影响致痛物质电子能态的改变,从而使析出的致痛物质重新分解和组合,而达到镇痛作用。

    从上述的说明可以看出,磁场镇痛效应不仅有临床上的实用价值,而且对磁生物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