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节特辑| 护理价值是如何一直被低估的?!

 渐近故乡时 2017-05-12

今天是5·12护士节,健康界尚医图书部祝愿天下所有的白衣天使们节日快乐!感谢最可爱的你们,是你们美丽的双手呵护着生命!


本周周四晚八点,著名骨科医生、医院管理专家、“人本位护理”理念倡导者张中南教授来到健康界北斗学院平台,开讲护士节系列专题课第一讲,“医疗的特性与护理价值”!


分享伊始,张教授直言:“现在很多人其实对护理工作的价值认识并不正确,认为‘护理’只是医疗的附属品,这个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说到护理,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举世公认的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女士。她所创建的护理模式具备三个特点:1.提高安全,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提升疗效,伤员残疾率从95%下降到15%;3.改善感受,给伤员们带来巨大的心灵抚慰!


护理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疗效、安全和病人感受,这还要从医疗的特性说起!



如上图所示,医疗一共有四个特性:治疗的双向性;病人的感受性;疾病的多变性;经验的局限性。


医护人员执行医嘱时,通常油然而生一种信念——实施治疗后,患者的疾病将会好转或痊愈。但是,别忘了,它还可能导致风险和副作用。所以治疗具有双向性。风险和副作用究竟有多少?


举例来讲,鱼肝油常被认为安全性极高,服用不会伤害身体。意外还是发生了。记得多年前,我国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孙女,时值13 岁时找我看病。她的膝关节明显畸形,疼得无法走路。遗憾的是,因她发育尚未成熟,骨骺没有闭合,不能实施关节置换,只好做关节融合手术,至今她的腿仍像一条直棍。


据她的父母介绍,这个孩子五六岁时,由于家长常年工作忙碌,无暇看管,孩子在家偷吃大量鱼肝油,结果体内的钙过度吸收和沉着。那时看她的X 光片,生长骺板上出现很多正常人没有的白斑,即钙化斑,致使关节生长不均衡、不对称,从而形成膝关节畸形。


事关药物的风险和副作用,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人为因素。患者使用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均取决于医生或护士。既然由“人”执行,难免出现差错。


所以,医生和护士千万不能只想着好转和痊愈,而忘记治疗可能引发的风险和副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是门经验科学,无法通过逻辑推导找到答案。


尽管针对有些疾病已制定诊疗规范,但并不代表这种疾病的诊治百分之百正确或有效。


比如脚气,谁都知道它具有传染性。奇怪在于,我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只有一只脚长脚气。而这些病人的两只脚频繁换穿袜子,且常常相互挠痒。没有传染的原因何在?至今无人能解释清楚,包括赫赫有名的皮肤科教授。所以,有些疾病看似人人皆知,诊断时却难以套用所有人。


再看治疗。阿司匹林被全世界公认为是预防心脏病最有效的药物,号称黄金标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黄金标准的预防药物怎样得以界定?多年前,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护理学会,把十万名医生和护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不服用,随访15 年。结果表明,两组心脏病发病率相差显著,于是阿司匹林被证明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实际上有效率不过67% 而已。反过来讲,还有30% 以上的人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心脏病。可是即便有30% 做不到,它照样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标准药物并被广泛采用。


两个案例证明:虽然有些做法已被定为常规,其实仍有缺陷。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很大,哪怕同卵双生的兄弟姊妹,外貌看上去长得极像,但微观结构、脾气秉性和组织生化反应差异巨大。



病情永远在不断地变化,要么好转,要么恶化。由于治疗和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大部分病情趋于好转。但医疗误差和巨大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小部分病情恶化。人的病情随时都在变化。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症状和体征也在不断改变。病人此时看上去有说有笑,血压、脉搏、心率均属正常,或许医生离开五分钟再回来,病人已经断气。虽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可以肯定的是,病情时刻都在变化,只是快慢不同。


为什么医疗的如上特性决定了护理价值?就医感受如何决定病人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判断?


首先是治疗效果,其一就是身体功能的恢复,比如说一个感染的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医疗数据显示病情好转,但是医疗相关数据病人看不懂,他的判断标准是我的感染或者炎症是否被控制了?病人如果做了手术,他并不是通过手术后看X光片来判断自己治疗效果,而是通过看自己生病所丧失的功能是不是恢复了,又是多长时间恢复的,来做相应的判断?这个恢复就需要护士的大量工作。比如说术后,病人多长时间能够坐起来?多长时间能够站立?什么时间能上卫生间自己解大小便?术后的疼痛程度如何?药物呈现的副作用怎样......每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病情时刻在变化,需要持续的观察、评估与判断,医生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只有具备专业技能的护士能做!


另外是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病人一般来看病住院,往往都有一些社会功能的丧失,比如上下楼、工作或者娱乐,那么给病人的治疗,能不能让他快速恢复这些社会功能?这也需要进行评估和指导,并且其中护理占了大部分的作用。医生当然也是起作用的,治疗是基础,但仅仅有基础是不够的。自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靠护理。


其次是服务,是不是以患者的感受为主。第一,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地照顾到病人的需求,能不能及时出现在病人身边也是就医感受和安全的关键因素。第二,尊重病人。这一点在手术室里的表达就很明显。如今很多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打好麻醉等待消毒的时候,全身脱得一丝不挂,非常尴尬。其实我们巡回护士完全可以用被子把病人全身都盖上,然后医生拿好了消毒钳,夹起了消毒纱布,开始消毒的时候,消在哪儿暴露在哪儿。否则病人的感受会好吗?这种对病人的尊重和保护,由谁来做呢?又是靠护士。第三,温馨的环境。温馨的外界环境,给人的感官上一种愉悦的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等,那么我们是否能让病人到了医院,在各个方面都感觉愉悦呢?这些感受都需要护士的工作。


同时,要给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指导。比如说一个病人剖腹产生完孩子后,十分疼痛,呻吟不止。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子宫收缩疼,不疼的话就可能要大出血,而且这种疼痛没有什么药物可以解除。病人在知晓情况后,往往都会平静许多,不再那么恐惧疼痛。所以用专业知识给病人进行指导,就医感受就会好起来。这同样需要我们的护士!



<号外>护士节尚医图书特别活动!


尚医经典图书《唤醒医疗》、《唤醒护理》和《护理样本》特价7.5折!


活动截止至5月26日晚11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