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三十二篇《晨风》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晨风


  
  [经·国风·秦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作品介绍]

《晨风》,《诗经·秦风》第七篇。为先秦时代秦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诗歌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反复歌唱心中的思念和忧愁。


[注释]

  1. ①鴥(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

  2. ②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3. ③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诗集传》:“忧而不忘之貌。”

  4. ④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5. ⑤隰(xí):低洼湿地。六驳(bó):木名,梓榆之属,因其树皮青白如驳而得名。驳即“驳”字。

  6. ⑥棣: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7. ⑦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译文]

鹯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平。怎么办呵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

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

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

赏析

一个女子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其实那位“君子”,恐怕压根儿已将她忘个罄尽。这首诗的内容实有揶揄嘲弄这位“君子”“二三其德”的况味朱熹诗集传说此诗写妇女担心外出的丈夫已将她遗忘和抛弃,这比起《毛序》“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朱谋玮《诗故》“刺弃三良说”、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秦穆公悔过说”等,相对而言较为通达,可作参考。

全诗三章,章六句。首章用鹯鸟归林起兴,也兼有赋的成分。鸟倦飞而知返,还会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忘了家,不想回来。这位女子望得情深意切。起首两句,很可能是杜甫《望岳》中名句“决眥入归鸟”所本。从眼前景切入心中情,又是暮色苍茫的黄昏,仍瞅不到意中的“君子”,心底不免忧伤苦涩。再细细思量,越想越怕。她想:怎么办呵怎么办?那人怕已忘了我!不假雕琢,明白如话的质朴语言,表达出真挚感情,使人如闻其声,如窥其心,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从“忘我实多”可以揣测他们间有过许许多多花间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忘得多也就负得深,这位“君子”实在是无情无义的负心汉。不过诗还是表达得相当蕴藉的,细细咀嚼方能品味。五代冯延巳脍炙人口的《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当系从此诗翻出。

“山有……隰有……”是《诗经》常出现的起兴成句,用以比况物各得其宜。上古时代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多见山峦坑谷正是历史的必然。那颙望着的女子瞥见晨风鸟箭样掠过飞入北林后,余下所见就是山坡上有茂密栎树和洼地里有树皮青白相间的梓榆。三章则换了两种树:棣和檖。之所以换,其主要作用怕是在于换韵脚。万物各得其所,独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心里自然不痛快。三章诗在表达“忧心”上是层层递进的。“钦钦”形容忧而不忘;“靡乐”,不再有往事和现实的欢乐;“如醉”,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全诗各章感情的递进轨迹相当清晰和真实可信。

朱熹为了自圆其说,《诗集传》还特意举了例证说:“此与《扊扅(眼移)》之歌同意,盖秦俗也。”《扊扅歌》的本事是这样的:百里奚逃亡后当上了秦相,宴席时厅堂上乐声齐奏。有个洗衣女佣说自己懂得音乐,于是操琴抚弦而奏,并唱道:“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后询问,方知是失散的妻子,于是夫妻团圆。朱熹用秦俗来证秦风,也颇有说服力。不过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不必泥于一说。方玉润《诗经原始》说:“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说得很圆通,让人自己去心领神会。高亨《诗经今注》云:“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这后面两个“也可能”,补充得很有意思。《韩诗外传》和《说苑·奉使篇》载赵仓唐见魏文侯时引及此诗,还用来表达君父忘记臣子之意。因此,关于此诗的主题,还是有继续发掘的余地的。

佚名


赏析

 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女子的爱“想”,从古至今都是出了名的“真理”,科学点说,是男女大脑结构抑或激素分配的不同所致,感性点说,女子自古多愁多情。

《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女子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狡童》刻画了一个初遭失恋而情感缠绵,对恋人仍一往情深的少女形象。《中谷有蓷》中是位饱尝辛酸的弃妇,听她的怨诉,似闻重压之下,受伤的心灵在呻吟;《柏舟》中少女的爱情遭到母亲的反对,听她的哭诉,可感到哀怨中混和着绝望的呐喊。《将仲子》中“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将女子初涉爱河瞻前顾后的忐忑不安心理刻画入木三分。《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与《东门之墠》“岂不尔思,子不我即”中描绘了女子的恋慕期待之情,《遵大路》“无我丑兮,不寁好也”中遭受对方遗弃的女子苦苦哀求的场景催人泪下,而《大车》“毂则异室,死则同穴”又表现了女子大胆旷达的一面,诺言掷地有声。

《晨风》描绘了一个见不到爱人归来的女子心中的百般揣测和无限惆怅。这首诗以“晨风”起兴,是早晨的风吗?——在朝阳的映照下让风儿轻轻柔柔地拍打你的脸,的确惬意至极!可你猜错了,晨风是一种鸟。哦,那就是一种轻盈小巧、喜欢在早晨迎着风轻舞飞扬的精灵了?你还是错了,其实,它是一种鹰鹞类的猛禽。这么凶猛的飞禽居然被冠以如此飘逸的名字。让我们继续品位:晨风鸟在疾飞,它们飞到了北边的林子里。如此凶猛的鸟也有回巢的时候,那么人呢?“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我不禁忧心忡忡,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我的爱人还不露面,难道他完全把我忘记了?我们仿佛正见到黄昏中伫立路口的柔弱女子,她脸带忧色,心中焦急毫无保留地从眼中和小动作上泄露出来。也许她正来来回回地踏着小碎步,也许她急得双手交握连掐痛了自己都不自知,也许她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爱人的忠诚,只差没有放声大哭了。三遍反复的“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已足够衬托出她内心强烈的不安。

女人是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安全感的来源是彼此信任,信任的来源又是足够的了解。也许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诗中女子的焦虑只是源于对那个男子还没有足够了解,但是,她爱他的心却是肯定而明朗的,所谓“如果爱,请深爱”,不妨换个说法是“如果爱,请好好深入了解”,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爱,才是充满信任和足够坚固的。
 
      所以那些为了到底爱不爱而反复纠结的人们,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不妨全心全意地好好去了解对方吧,这是件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事情,但想要得到一个自己完全信任也完全相信自己的好伴侣,这一步却又必不可少而且正是关键所在。不要说什么“一辈子也未必完全了解一个人”,没错,百分百地了解一个人,从技术角度和感情角度来说都不可能,只要了解到足够全心信任对方的程度,那就够了。反倒是真要出现百分百的了解了,生活岂不是反而失了猜测的乐趣。曾经看过一段话,说感情初级阶段暧昧朦胧的美,正美在彼此猜测的过程。我深以为然。
 
      当然了,一定有人会说,很可能女人不是不够了解男人,他们可能青梅竹马相识已久,只不过爱得过了头,才会如此患得患失。这话也没错,所谓“无欲则刚”,没有爱,当然就没有恨和其他让人烦恼的情绪,但是并非人人都有那样的慧根,多数人还都沉溺在红尘中看不破所有是非情爱不是么?不过,也绝非教人在爱别人的时候有所保留,有保留的爱,那就不是真正的爱了。有谁会认为,一个爱你只爱六七分的男人会让女人觉得心里舒服呢?好好地爱一个人,不是保留,更不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也未必靠谱,而是需要智慧来辅助的。爱得深不是难事,一见钟情、深陷情网的例子这个世上多了去了,难的是怎么爱,并且一直爱下去。
 
      话说回来,患得患失恐怕还真是深爱的情人们间不可避免的通病。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你来我当你不会走,你走我当你没来过”。在已经足够了解对方的前提下,要是每个女子在面对爱情的时候能多一份这样的释然洒脱,爱的时候用心爱,不爱了干脆地放手,那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悲秋伤春的感叹了,不会有那些情情爱爱的纠缠和悲剧,也不会有翁美玲终止于26岁的香消玉殒,不过,也就少了多少赚人眼泪的传世佳作,比如这一篇文字优美意境朦胧的《晨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见很多事,经历过一些,才发现,那样种种细腻哀婉的思绪,反而也未尝不是种值得经历的人生过往了。“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此去经年,过去的很多事情都是酸楚的,无奈的。桂花开了又谢了,我亦随着桂花的开放一年一年的老去,能抓在手中的似乎只有日常了,日常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女人可以依靠的东西。我想,在浩然而未知的岁月面前,我所能做的,大约只能是感念眼前,感念此刻吧!

佚名


赏析

     

《毛诗序》:“《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高亨:“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 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高氏承方玉润而来,并稍加发挥。方玉润云:“今观诗词,以为‘刺康公’者固无据,以为妇人思夫者亦未足凭。总之,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我以为当写乐师的遭遇更准确。周封秦,则派乐师去秦宣传周文明,使其接受周礼乐文化是正常的。然而,秦是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在所有诸侯国中,唯秦受周礼乐文化的影响极小。乐师在那里的遭遇可知,乐师的痛苦可知,乐师的孤独可知!打开秦诗,我们看到受到赞美的只有其武力,这大约是周文明中急需补充的东西,剩下的就是忧愁思念,就是深深的孤独感。原因大约在此。

诗三章,章六句。首章起二句起兴、比喻。“鴥彼晨风,郁彼北林”,言所思之人如疾飞之鹰鹞,离得那么快;而自己的思念则如茂盛的林木,没有一天消歇。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类以草喻愁思,新颖别致。故三四句言未见君子,心中之忧,五六句即埋怨对方忘了自己,表离别之久,思念之深。“未见君子”,套语也,前诗中已有。二三章仅换起句。“山有××,隰有××”,亦套语也。前《唐风·山有枢》及《秦风·车邻》已有,可参阅。诗结构整饬中有变化,用重唱的形式表达强烈的思念之情。

佚名


赏析

       

鶳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柂,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诗中的文字仿若是颗渴盼倾诉的心灵,淡淡的墨香氤氲开来,让人渐渐融入诗中营造的氛围,领悟那女子忧心如醉的心路历程……

于是我看到这样一幅甜美的画面:清晨、深秋、北林边。袅袅熹光透过叶片的间隙软软的洒下来,而光影之间舞动着细碎的灰尘,现出一份慵懒与闲适。九月的微风携来晚秋的一缕清寒,北林中枫叶正红,偶尔间杂的鸟鸣在深邃的天空中悠长回荡: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那等待中的女子自有种浸透人心的美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扰扰绿云如瀑般垂至腰际;深情的眼眸是清晨凝成的第一滴露珠那样清澈透明;双唇是针尖刺破肌肤沁出血珠儿的红……

她安静的伫立,在树旁,在溪边。平静而姣好的面容显不出一丝等待的痕迹,而内心却似潮水般渐渐涌动起希望。她是在盼望着那个君子的到来吧,期待着那一次相遇,也许从此浪迹天涯,从此高飞远走。她最后一次检查嘴角是否依旧挂着饱满的微笑,是否自己的模样依旧妥帖如初。

而时间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惴惴不安中悄然流逝,等待的容颜不经意间染上了一份落寞与失望。依旧是如画的北林,入画的女子,却惟独缺少了故事中那不能缺少的一半。时光无心,匆匆行走间凋谢了她的希望——那等的人终究是没有出现,许是遗忘了时间,记错了地点,但此刻她却无法控制自己去想,许是他竟未曾将自己放在心上,无数的疑虑占据了内心的整个空间……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期待在时间一点一滴的消磨中最终转为了失望。只留下那句“如何如何?忘我实多。”仿若是穿越了千年的叹惋……

忽然明白也许这一切皆是源自那内心中不确定的爱吧!想起了曾看过的一首小诗: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就是那女子真实的情感写照吧,“忧心钦钦、忧心靡乐、忧心如醉”诗中的描写又让人感到期待之中蕴藏的美好而浪漫的情愫。喜欢那句话:爱与人的关系好似鞭子与陀螺,它让它动了,却也让它疼了。然而在经历过这些后重新回味深陷其中的那份焦虑与不安,亦会发现这样的记忆是弥足珍贵的……

青青河畔草,静静等,天荒地老。

诗中那女子是否还会继续等待,这一切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我总以为,也许答案是肯定的,时隔千年,她依旧痴痴的守望。

我想,这,正是一段诗经故事的最好结局……

佚名


赏析

本诗每章都有“未见君子,忧心……”,分明是一种“思念中带有忧愁”的情感表露;而“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当然是一种“怨愤中带有怀疑”的情感表露。这两点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思而怨,怨而疑,疑而忧”的情感模式。这种情感模式的浑融状态,应该就是本诗的情感核心,也是本诗的精神实质。从本诗运用比兴手法,“感发意志”,为诗歌下文营造气氛,具有预祝、预占、暗示、模拟与异质同构于诗歌下文的事理、情理或者主旨的机理、作用。诗歌开头所谓“鴥彼晨风,郁彼北林”,就是诗人托心事于客观之物,暗示后文内容的一种手法。诗人借此不但“引譬连类”,而且“感发意志”,为后文营造出必要的气氛。诗人以一种反向的情感模式与后文发生联系,自然而然地形成本诗“悲凉”的基调,正好与“思而怨,怨而疑,疑而忧”的情感模式相一致。
  一般情况下,A句本身是赋,只是在与B句相对时担任起“兴”的任务。因此,本诗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应当既有比兴的功能,又有实际描写客观景色的作用。是所谓赋中有兴,兴中有比。作者正是以晨风鸟飞入茂密的北林这样的客观事实,起兴后文。同时以此为后文铺垫出一种反向式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的核心是一组比喻。晨风鸟比喻丈夫,北林比喻家室。言下之义,晨风鸟都知道飞回北林,丈夫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明白了这一层寓意,后面“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之语,就容易理解了。按笔者的看法,“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写其心事,思而忧矣;“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写其心绪,怨而疑也。整个四句中,“未见君子”是关键,它是引发抒情主人公后面三句情感表露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未见君子”,主人公才“忧心钦钦”;正是因为“忧心钦钦”,她才忘情地道出“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怨艾之语。后面两章,前两句“山有苞栎,隰有六駮”、“山有苞棣,隰有六檖”,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相似,也是赋中有兴,兴中有比。赋所见之景,引起下文,为女主人公后面的抒情奠定反向的情感氛围;同时,作者还以此暗喻夫妻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与后面的不和谐抒情构成反向对比,愈益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悲哀与不幸。其中“山有苞栎”、“山有苞棣”,比喻一家中丈夫所处的位置;“隰有六駮”、“隰有六檖”,比喻一家中妻子(以及子女)所处的位置。正常情况下,他们各安所份、各得其宜,以礼相待。而女主人公目前的处境,却与此大相径庭。这两章后面四句,作者正是以回环往复的方式,用与首章后四句意思基本相似的语句,深化表抒女主人公目前处境。作者用“靡乐”、“如醉”这些逐渐强化的表情词语,与首章“钦钦”相对,递进和加深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哀、痛苦与不幸。
  有人认为本诗是所谓“怨女之辞”,即诗中的女主人公并非已婚女子,诗中的君子亦并非其夫,而是她的情人。她们正处于热恋阶段,约定在某处见面,女子久等不见男子前来赴约,故而发出“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怨艾之语。除过这些区别,其余诸如反向对比关系等,都与上文分析基本一致。每章的“起兴”之辞,其对应关系也是在“婚”与“未婚”之间,做出相应的改变。“晨风”、“苞栎”、“苞棣”喻男子,“六駮”、“六檖”比喻女子;“郁彼北林”,既是他们的约会之地,也是他们热恋关系的一种象征,表明他们的关系已经发展到非常亲近的地步,否则,女子不会“未见君子”,就“忧心钦钦”;更不会在后面喊出“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的怨艾之辞。不管读者认可“男女之情”中的哪一种说法,作者都是以情绪化的语言,从侧面刻画女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内心波澜。细心的读者,从每章不断回环往复的词语中,一定能体会到女主人公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这里面不但有思念,还有忧愁、疑虑,甚至担心、怨恨与责备。诗中主人公不言痛苦,读者却可以体会出她的些许痛苦;诗中未言焦躁,读者却能在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焦躁与不安。诗中也丝毫没有无可奈何甚至失望的表示,读者却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无可奈何以至于有些失望的心境。这些言外之意,不但使诗歌韵味无穷,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某些性格因素,让我们近乎逼真地看到了女主人公“思而怨,怨而疑,疑而忧”的无奈眼神,独独一句“忘我实多”,千载之下,仍回响不绝,直可使人心酸欲哭,实乃至情之语!正因为是“忘我实多”,而非“弃我不见”、“弃我于不义”,因而“男女之情”中所谓“抛弃”一说是站不住脚的。否则,女主人公怎会“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也就是说,她已经被抛弃了,还有什么希望再见到“君子”,再“忧心钦钦”呢?揣摩其语气,实非“弃妇”之语,最多是因为受了冷落,疑心可能要被“抛弃”,而绝非已成事实。因而“抛弃”一说,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是有点矫枉过正了。全诗所表露的情感,应该不是彻底的绝望,而是有些失望的无可奈何!所以她一再感叹“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这是尚有一线联系而未彻底断绝时的语气,是类似于现在所谓“问题家庭”中的“妇人”之语。她有点懦弱,有点无力左右现实的无奈,因而她“思而怨,怨而疑,疑而忧”,想让“君子”回来,希望他能够幡然悔悟。这说明在她的内心里面,尚存有挽救回来的希望与侥幸。如此分析,对“怨女之辞”一说,也同样适用。简而言之,就是彼人和她尚有关系,还未彻底分手。

佚名


《黄鸟》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白话翻译:

“鹯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平。怎么办呵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

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

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

关于本诗的诗旨,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刺秦康公弃其贤臣说”。《诗序》云:“《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秦康公是否有弃贤臣之事,史书无载。就此诗而论,若说被弃的贤臣作此诗,则前后难以贯通。《郑笺》、《孔疏》曲从序说,不可取。

      二是“秦穆公悔过诗“,明代何楷的《诗经世本古义》,认为《晨风》是“秦穆公悔过”之作,并说“此诗与《秦誓》相表里”,系同时之作。不知所云。

      三是“弃妇说”。高亨:“这是女子被男子抛弃后所作的诗。(也可能是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因作这首诗。)”高氏承方玉润而来,并稍加发挥。方玉润云:“今观诗词,以为‘刺康公’者固无据,以为妇人思夫者亦未足凭。总之,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意测。”

       四是“女子怀念爱人的诗”说。

本诗名曰《晨风》。晨风不是早晨的风,而是鸟名,即鹯(zhān)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泊客孤陋寡闻,读《诗经》才知道。

泊客以为,本诗诗文朴实无华,生字较少,读之基本上能知道诗之本意。

读此诗,应了解两点:一是起兴。二是本诗作者也即女诗人到底是已婚女士还是未婚淑女。

先看起兴。泊客以为,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

一曰首句起兴鹯(zhān)鸟:“鴥彼晨风”,鹯鸟乃鹞鹰般猛禽也。在此起兴,无疑是女诗人想表达的是,既是像鹯鸟般这样的猛禽,也都知道返家,那像你君子这样的很有能力的贵族君子呢?不也应该这样吗?

二曰浓密树林:“郁彼北林”,鸟归巢,代表家。

三曰“山有苞栎,隰有六驳。”、“山有苞棣,隰有树檖。”从鹯鸟归巢起说,再从浓密树林起说:“山有......隰有......”连山坡上的树、洼地里的树都是各得其所,即指各人家有各人家的美满生活矣。

四曰“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泊客以为,以上树种大多有果实,在此,女诗人也有暗提醒君子,“我们家里也有男男女女”,也有“如果实般的孩子们”,请“君子你可千万记着这里有你的家啊”!

理解了起兴,也就知道了,本诗本文作者是否已婚了。

本诗的重点在于“忧心”和“忘记我”。从三章每章起兴后四句,连续反复叹息即能知道。

综上所述,泊客以为,本诗如果说是思念诗,不如说是弃妇诗。

◆  ◆  ◆  ◆  ◆  

诗经132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