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继宋、元、明以来,清代的复合工艺亦很发达,其制作工艺包括了范铸、锤揲、炸珠、焊接、镌镂、掐丝、镶嵌、点翠等,并综合了起突、隐起、阴线、阳线、镂空等各种手法。金银器还与珐琅、珠玉、宝石等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被人忽视的“烧蓝”近年来又开始流行起来,被收藏家更加重视了。 烧蓝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烧蓝工艺又称点蓝工艺、烧银蓝、银珐琅,是以银作胎器,敷以珐琅釉料烧制成的工艺品,尤以蓝色釉料与银色相配最美而得名。 由于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烧银蓝”。它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