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末世安魂 2017-05-13

图文/台北故宫博物院 编辑/艺周刊全媒体组

玻璃,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有颇黎、陆离、流离、琉璃、药玉、瓘玉、玻瓈、料器等名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早诞生的人工材料之一,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的多种层面。考古资料显示古埃及与西亚地区约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出现具原始玻璃性质,称之为费昂斯(faience)或釉砂的物质,以及烧成温度较高的玻砂(frit)制成的物件。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西周时期的考古发现亦可见此类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份,所烧制出近似玻璃质感的物件。随着历史的发展,玻璃由如玉如石,带有光泽的人工材质,初而隐约映光,逐渐澄澈透光,以至成为可供摄光照影的多功能材质,其特有的美感质素与不断延展的应用功能,持续传达开物为用,融旧创新的永续价值。 本院典藏玻璃文物,源自清宫庋藏各类器用。包括佩饰器、文房具、容器、陈设用品、装置配件等。其中不乏收纳于多宝格,代表宫廷制作或西洋珍奇的精美物件。

其体积尺寸容或小巧精微,却展现有别于大型用器的收藏品味,以及玻璃作为特殊人工材料,在清代皇室的责成督制下所呈现多面向的发展。

炼石制器-原始玻璃

中外文明史中,玻璃的早期型态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基质,添加具有助熔与发色功能的其他矿物质,经烧结形成玻璃态(非晶态固体结构)的材质。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战国 琉璃珠 径 2.2 公分

历年考古出土先秦时期蜻蜓眼珠、隐约透光的烧结状管形器、块状镶嵌物等,可纳入原始玻璃范畴。由汉代以历唐宋,玻璃材质的使用范围以佩饰、容器、镶嵌器为大宗。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战国 琉璃珠 径 1.8 公分

唐代以至宋元时期若干陶瓷器的器形及色泽,与伊斯兰玻璃器存在相当关连,显示域外玻璃器在中土产生的影响。半透明簪、钗、坠饰之使用,反映尝试以人工烧炼,琢磨加工的技法,产生莹洁如玉,色泽似天然珠石的制作意图。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战国中期–西汉早期 玻璃璧 径 8.1 公分 孔径 3.2 公分

绚素交映-清代宫室玻璃器用

明末清初西洋玻璃制器的传入,带来我国玻璃工艺的另一高峰。

清康熙年间于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立专业作坊 – 玻璃厂,融入欧洲传教士与商贾引进之色料、配方与技术,研发制作宫廷御用玻璃器。

举凡透明光洁的平板玻璃、色彩丰富的单色玻璃、套色加彩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玻璃画、以及多面切割镶嵌玻璃等,在宫中建筑门窗、车舆乘具、饮食器、文房具,乃至装身饰品中展现取汲于丰厚工艺传统,持续研发,推陈出新的特色。无论是精巧玲珑,可握持携带的鼻烟壶,或各式观赏装陈珍玩,均显示制作技法的与材质应用的多元面向。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雍正 蓝玻璃六方水盛 高3.6公分 宽5.2 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竹节式玻璃镯 径7.5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乾隆 套红玻璃花插 左:高10.6公分 右:高11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铜鎏金嵌料石盒 口径7.7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欧洲 十八世纪中期 深蓝玻璃描金画珐琅盒 高3.3公分 宽4.8 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婴戏葫芦瓶 高11公分口径2.5 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人物渣斗 高7.3公分 口径9.3公分

镜涵万象-玻璃的光学应用

明清之际,西洋千里镜、玻璃眼镜等镜面器用随同使臣、传教士以及商品贸易传入中国,受到宫廷与士人阶层的重视。

具有观远、放大与照影等不同光学功能的透明玻璃,制作成时人所称之窥筒、千里眼、显微镜以及各式容镜,开启了新视野与更广阔的知识疆界,也为近代中外文明交流搭建了桥梁。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清 乾隆 显微镜 径12.7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欧洲 十八世纪 西洋显微镜 长8公分

美到极致,贵到咋舌的玻璃艺术品

十八世纪晚期 – 十九世纪初期 西洋带表望远镜 长13.9公分

闻名。不如相识!订阅《艺周刊》官方公众号:artweekly,艺术无微不至!合作微信:hujiayi1399,投稿邮箱:52997257@qq.com 海南省珍宝博物院官方公众号:zbmuseu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