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染指不妨因滌砚 折腰何惜為浇花

 文山书院 2017-05-13

染指不妨因滌砚

折腰何惜為浇花


       此为古徽州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滌砚”,滌即涤,即洗砚,借指著述。宋代诗人艾性夫有五言律诗《涤砚》:“淙淙瀑布泉,濯濯刷丝石。坐令黟川漆,涨作梁州黑。以涅定不缁,欲玄终尚白。适与吾道同,持归试新墨。”


       研同砚。陈曼生有行书对联“染指不妨因涤研;折腰何惜为浇花”。陈曼生的对联文人意趣浓厚。染指与折腰在汉语中均有贬意,“染指”出典于《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是郑国的贵戚,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就走了。“折腰”是指陶潜的“为五斗米折腰”。而陈曼生正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将其与涤研与浇花联系在一起,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自古多风流。或描绘世态万象,抒发励志情怀;或寄情山水,妙笔写就大好河山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成就了今天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从苏东坡的煮茶,到李清照的赌茶,无不反映了文化人的意趣高雅。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从明代后期开始,饮茶形式由煎茶、分茶逐渐演变到沏茶,于是茶壶就应运而生。而陈曼生等人将茶壶与诗词、篆刻、绘画熔为一炉,使喝茶这一普通的日常生活内容,变成了极具文化色彩的高雅举止。


       据史料记载,陈曼生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他于斋中设一巨大藏室,平日赏壶、玩壶乃至设计壶式均在此地。他在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之墨宝,近观此作,愈觉大佛面目慈祥,无量光明。好友邵二泉赏壶之余建言:“曼兄敬佛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斋名,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与众人皆言大妙,“阿曼陀室”便由此诞生。


       而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发展。此前的时大彬壶均以小楷刻于壶底。他不光设计和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还亲手制作和镌刻了一此精彩的壶中绝品,让最见文人功力的金石书法在紫砂壶上大放异彩。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陈曼生写下了大量的壶铭,不仅文切意远,简约生动,还融进了切茶的特点。阿曼陀室有一幅曼生自题对联:“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这也诙谐地体现出曼生的怡然自得。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陶艺家、青岛大学物理科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钱祥芬老师,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制作了一大批既有新意又有古韵的紫砂壶,比如其作品《仿古如意》壶。


       仿古如意壶早年就流行于市井作坊,但钱老师的《仿古如意》壶,四个如意云纹,体现了“四季如意”的古意,显示了其师承传统的一面,同时,她在如意云纹中加强其立体感,使如意云纹生动活泼,呼之欲出,在这一点上,钱老师的实践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个超越。


       在此壶的制作上,尽显艺术家的功力。一是壶的高矮大小比例上,把握极其到位。二是壶把、壶嘴的线条柔美流畅。三是壶钮捏塑到位,既无喧宾夺之嫌,又不显得勉强、累赘。


       整把壶看上去,自然天成,在传承中有扬弃、有继承、有创新。正是如此忠实于传统又适度地创新,钱老师把经典的作品演绎得更为经典,因此,被国内许多大型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