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互联网和医疗实体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孰主孰次?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将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及个人的职业定位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每个医疗人都要尽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定自己的判断! 作者观点如下: 如图: 医疗实体是医疗行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保险是通过一种商业形态在医疗费用支付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互联网提升了看病的效率及提高的信息的对称性。 若没有保险和互联网,医疗实体照样可以存活的很好,几千年来就是例子。从出现100多年的医疗商业保险和20多年的互联网之后,医疗商业形态就增加更多的科技和金融色彩,可助力一个更优秀的医疗体系或医疗生态的建设。可以让医疗“腾飞”! 但没有的医疗实体,医疗商业险和互联网医疗都是空谈,何谈去颠覆医疗?! 为什么说医疗实体仍是医疗体质最核心的部分,不会改变呢? 因为:
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痛点:基础医疗的薄弱 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最大的未来! 持续的痛点就是持续的机会! 为什么说中国医疗的未来就是基础医疗呢? 1.政策引导 (1)移动医疗探索下沉、医生集团落地,这些需要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来提供场地; (2)自由、多点执业,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和医生对体制不满等条件,加快体制医生出来建诊所。 2.社会环境需求 老龄化水平高,社区慢病管理及康复需求增大; 2015年中国老龄化水平约为15.5%,2.2亿;到2030年将达到23.3%,3.34亿 二胎放开,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多。 3.基层门诊量大 基层医疗的门诊量大,目前占总门诊的量的60%,以后会占到80%以上,10年后基层就诊疗量约比现在要增加16亿人次/年。(目前中国平均年门诊量约为77亿次) 4控费: 各国的医疗医改经验表明只有强基层,做好慢病管理,疾病预防,患者教育等基础工作,才有能节省医疗费用支出。 5.落地: 基础医疗几乎将现在所有的医疗健康服务落地;并且方便快速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6.体制外基础医疗有更多的盈利点和想象空间 作为单个或多个独立的小的诊所个体有非常多配套需求需要满足 检测:检测仪器耗材统一采购,或建立区域检验中心 药品:药品统一采购 手术:建立区域手术中心 新技术:新的诊疗技术引进及其培训 转诊:与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与医生集团合作 系统:诊所运营系统 健康促进工具、保健品:健康管理相关产品 媒体:个体诊所品牌推广 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产品的融合售卖;医疗责任险 7.回归: 基层医疗的大力发展是中国“赤脚医疗”的回归,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对生活品质要求的回归,是人性的回归。 “移动医疗”作为工具属性,不需要那么拥挤,99%的移动医疗企业都要死掉。 医疗投资重心正在改变“移动医疗——医生集团——基础医疗” 投资正在从投概念到回归医疗本质。 基础医疗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相关数据、参与更深度的探讨及寻伙伴,请加诊锁界小服微信号:chainclinic,或直接在公众微信留言,务必写上自己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意愿” 。 注:转载请务必注明微信出处及作者,否则维护版权到底。 下一篇: 中国儿科连锁诊所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