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养生】这么靠谱的脐疗方,不知道怎么行!就靠它们搞定健康啦

 锦绣书库 2017-05-13

这么靠谱的脐疗方,不知道怎么行!就靠它们搞定健康啦

脐疗的关键

脐疗的关键:神阙穴——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肚脐皮薄凹陷,无皮下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容易受寒邪侵袭,但同时也便于温养,故神阙穴历来是养生要穴。

看看传统医学怎么解释脐疗?

藏象学说:神阙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真阳在,人命在,真阳散,人即死,故脐为命之蒂。”

经络学说:脐通百脉,为十二经脉始生。(十二经之根)脐处于人体正中位置,与任脉、督脉、带脉相连接,又与冲脉交会。《灵枢·经脉》篇记载有“足阳明下挟脐”、“足太阳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等。


脐疗有哪些方法

1.保暖肚脐(温法):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公众平台 道家辟谷讲堂,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2.揉按肚脐(摩揉法):

这么靠谱的脐疗方,不知道怎么行!就靠它们搞定健康啦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艾灸肚脐(灸法):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私信 bigu19,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这么靠谱的脐疗方,不知道怎么行!就靠它们搞定健康啦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公众平台 道家辟谷讲堂,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4.肚脐拔罐(罐法):

这么靠谱的脐疗方,不知道怎么行!就靠它们搞定健康啦

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5.药物敷脐(敷法):

这是一种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 私信 bigu19,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给大家推荐几个日常可用的脐疗方法:

(1)感冒:

1方:葱白30克,生姜30克,食盐6克,白酒适量。共捣烂如泥,纱布包敷脐上,热水袋熨之至汗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于风寒感冒。再盖被子,喝热水,取微汗。

2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适量,研细末,水调或姜汁调膏。敷脐,胶布固定。用于风热感冒。

3方:葱白30克,连翘15克,共捣烂。用纱布包好敷脐上,等到将要出汗时,急喝白开水一杯,以加速出汗。用于风热感冒。

(2)痛经:

1方:冠心苏合丸或苏合香丸,研细,加适量醋调成稠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加灸效果更好。

2方: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趁热(以不烫皮肤为度)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即效。用于寒凝气滞之痛经。

3方(乳没散)乳香、没药各等分,研细末,水调为药饼。贴脐,胶布固定。用于痛经。

4方:生盐半斤,白酒适量,将生盐放锅内炒热,入白酒和匀,再炒片刻,用布包好。乘热熨于肚脐、小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连熨数日,以愈为度。用于气血淤滞型痛经。

5方:食盐、葱白、生姜各适量,共捣烂,炒热。熨脐部。

(3)月经不调:

1方(调经糊)乳香、没药、白芍、川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克,冰片18克,共研细末,公众平台 道家辟谷讲堂,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成糊。分贴神阙、子宫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2日一换。用于月经不调,经前腹痛者,疗效满意。

2方(活血调经散)桃仁、红花、当归、香附、肉桂 白芍 吴茱萸 小茴香 郁金 枳壳 乌药 五灵脂 蚕砂 蒲黄 熟地各等分,研细末,酒调成膏状。敷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一换。用于月经过少。

3方:党参10克,白术7克,干姜5克,炙甘草3克,硫黄25克,共研细末,备用。将肚脐用温毛巾擦净,取药粉200毫克填脐内,复盖一软纸片,再加棉花,外用白胶布固封,5天换药1次。用于月经过多属脾肾阳虚者。

(4)水肿:

1方:大蒜适量,捣烂。敷脐部则消。用于下焦水气。

2方:甘遂、甘草各31克,将甘遂研末,水调。涂脐部。另用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用于水肿。

3方(理中散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硫黄 白矾各等分,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再覆盖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适用于皮肾阳虚型水肿。

(5)便秘:

1方:肉苁蓉适量,制成粗末,炒热,布包。敷脐。用于虚秘。

2方:杏仁 葱白 盐各适量,研成膏状。涂脐上,并涂手心。用于大便不通。

3方:芒硝60克,川大黄30克,枳实20克,厚朴20克,牙皂角20克,冰片10,研细末。A.蜜调膏贴脐,胶布固定,二日一换。B.蒸脐法(熏脐法),每周1~2次。C.制成脐疗袋,1~2个月换药1次。

4方:大戟3克,大枣3~5个,大戟研为细末,大枣煮熟,去皮核,共捣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用于冷秘。

5方:皮硝6克,皂角1.5克,将皮硝用水化开,入皂角碎末共捣烂成饼状。敷脐。用于热秘。

(6)胃痛:

1方:艾叶适量,揉碎成艾绒,连同碎末,用酒炒热。纱布包裹,敷神阙穴,直至痛缓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用于胃痛偏寒者。

2方: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适用于热性胃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