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被盗墓贼从地下带出,差点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爱可思文 2017-05-13
公元279年,正值中国的西晋晋武帝太康二年,在一天星光俱暗的深夜,在河南汲县的山野间,一行五六人匆匆从走过,他们没有火把,全屏着暗淡的月光前进,这一伙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大包袱,行至不远,忽然间到了火把,等到他们反映过来时,这五六人已经被包围了。面对冰甲们,他们很快就招供了自己的身份,这五六人是流窜于当地的一伙盗墓团体,今日刚刚得手了一批珍宝,好不容易从墓中盗取出来,却不想遇到了士兵衙役们。


  陵墓

  于是一件震惊朝野的盗墓大案很快就在天下流传起来,盗墓贼是人们所痛恨的群体,谁也不想自己百年之后还被人打扰,所以毫无争议的是,这群盗墓贼们先是被压入大狱,随后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但是这件案子并没有随着盗墓贼的死亡而结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魏襄王

  主要是这伙盗墓贼选的墓是一个王陵,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在民间谈论之际,官府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在准备善后工作,一方面将墓葬中的珍宝都运出来,毕竟一个已经开启的墓室已经无法安全的保护这些珍宝了,所以还是由官府代劳的好,官府用了十几天才完成这项工作,运出来了三十多车的珍宝、竹简等陪葬品。


  陵墓

  最让人惊奇的不是那些堆积成山的珍宝,而是出土的那批竹简,竹简出土后,中书监荀勗﹑中书令和峤奉命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且考订释文,这批竹简共排了十三篇,按年编次,叙述了夏、商、周三代,按照晋国、魏国的顺序,在周平王东迁后开始用晋国的年号来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一直到魏襄王二十年止。


  魏襄王

  这些竹简被是未经秦火焚毁的珍贵史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材料,被称为《汲冢纪年》、《竹书纪年》。这本书记载了89位帝王,共计1847年的历史,但是这本书在宋代失传,现在的书只是从前代的一些记载中搜集来的部分史料合集而已。

  这本书记载的历史差点就改写了中国的先秦历史。


  竹书纪年

  在《五帝纪》中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与其他史书记载的尧舜禅让不同,直接说舜帝兵变囚禁了尧帝,取得了天下王位。

  在《夏纪》中,记载了太康失国,后羿代之的历史。

  在《殷纪》中,记载伊尹专权流放了太甲,太甲在桐宫待了三年之后,悄悄潜回王宫杀死了伊尹。

  在《竹书纪年》中的历史与我们常接触的历史有很大的区别,这本书里到处充满着人性的丑恶,充满着权力的斗争,与之前史书记载的仁、义、礼、智有着很大的区别。几乎巅峰了当时人们的认知。


  五帝

  后世学者并未放松对《竹书纪年》记载的历史的研究,后来认定这本书是一位法学思想者所编纂的,魏国最先开始了法家思想的改革,申不害在魏国颁布了《法经》,为了宣传法的思想,首先推出了性恶的观点,对于前史的记载,只是为了宣传法的思想,为变法的时候提供史学支持。

  但是不得不说,《竹书纪年》上记载的一些历史事实也被证实了,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这本书的可信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