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向领导进顺耳忠言呢?

 曲海刚 2017-05-13

兰师纵横

▲知人善任与知人善免


1

历史上直言敢谏的最著名人物要数唐太宗时期的魏征了,但是看一下魏征谏言的过程,就会觉得这个人虽然是出于好意,但不懂得给皇帝留面子。而宋太宗时期的寇准,就聪明多了,他敢在金殿上拽皇帝的衣角,更敢拿鞭子抽皇帝,却被皇帝喜欢得不得了。宋太宗说得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征,但寇准却没有魏征那般凄惨的下场。他生前燕舞升平,富贵一身,虽遭奸佞所害,但死后英明永载史册,任后世凭吊。


那么同为谏官,魏征为何不如寇准呢?这缘于寇准在谏言时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他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说的时候用什么方式表达,不能说的时候用什么方式表达。而这也正是鬼谷先生在《内楗篇》中所讲到的。



内楗,就是通过内心的谋划,做出让对方心服口服的谋略,《内楗篇》在古代其实就是教人如何游说君王的论章。鬼谷先生开篇即言:“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也就是说,合理地运用内楗之术,就能无所不能,让帝王从内心深处离不开一个人,而我们提到的寇准,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准。


2


有一次寇准在朝堂上大胆进谏,自古忠言逆耳,宋太宗气得坐立不安,恼怒不已。没等寇准把话说完,就起身往后宫走去,谁知寇准急忙上前,拽住太宗的衣角,劝太宗把话听完。太宗哭笑不得,只好稳住情绪听寇准把话说完。正是这件事,让太宗对寇准青眼有加,遂赞道:“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后来,寇准认为当时朝廷处理的两起贪污案有失公允,就准备旧事重提。但他考虑到这是对太宗处事的否认。所以,这次他没有直言,而是借太宗议政之机,引用前人言论,影射太宗处事不公。太宗是聪明之人,自然听出了话外之音,这次他没有给寇准机会,当即拂袖而去,回到了后宫。但是回到后宫以后,太宗考虑到寇准此言是必有因,所以他又召寇准进来问个清楚。谁知寇准这次也不干了,非要召集群臣一起才肯说,待群臣毕至,寇准便将之前的两起贪污案重新提起,指出朝中大臣家属贪污金额巨大却轻刑逃脱,而地方小吏的贪污数额很少,却被处以极刑,实有不公。



太宗立即追问是哪位大臣家属,寇准如实指出是参知政事王沔,太宗严厉斥责了王沔,对寇准的正直大加赞赏。从此以后,太宗知寇准可用,提拔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也就是从这一时,太宗就离不开寇准了。有一次寇准被人诬陷,太宗将其贬到青州去。寇准被贬之后,太宗终日不乐,经常询问寇准的情况,过了不久,就找了个理由,把寇准又召回了京城,并提为参知政事,即为副宰相。


有一次,太宗提起“储君”之事。这是太宗的心病,无人敢提,当初有一位大臣提出此事,被太宗贬到岭南去了。而此次太宗主动提出此事,可见对寇准的信任。寇准也是心知肚明,太宗是以“皇弟”身份继承大统,且太祖之死又有“烛影斧声”之说——人们认为是太宗弑兄继位。其中涉及诸多因素,稍有不慎,便可引来杀身之祸。寇准思来想去,便说道:“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太宗闻言屏退左右,凑到寇准近前,问道:“襄王怎么样?”寇准立即跪拜道:“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太宗心里怎么想的,寇准心中有数,所以就顺水推舟,请太宗立即决定立襄王为储。



历史上,能够得到皇帝眷恋青睐的臣子并不多见,寇准就是一个,其原因就是他俘获了宋太宗的心,在与太宗接触过程中做到了恰到好处。


3


试想一下,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被上司领导这样对待过呢?我们在与领导的接触中,是不是也做到了恰到好处呢?


现实中,有些人抱怨待遇不公,自己怀才不遇,其实他这是在逃避,为自己的无能在找借口。我们从来不排斥有个性的人,不同流合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但是远离和杜绝这些都不是上策,最智慧的做法是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改变这种状态。那么在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做到了直言敢谏呢?有这样的机会时,我们是否做到了合情合理呢?


其实,这一切的根本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们自身不求上进,只想着不劳而获,那么这一切都无从谈起。《鬼谷子》是一部为有志者、有能者开辟成功道路的法典。



上司、同事有错时,我们可以直言指出,可以委婉暗示,也可以借机提醒,但需要区分场合。公开场合的时候,如果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可以委婉暗示,都是内部人员的时候,我们可以借机提醒,当然也可以在私下里直截了当地指出其错误。这些都是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处事之道。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法,具体实践还需要我们在实际交往中,通过了解对方的各方面因素,再做决定。


但是,置之不理,放任不管,甚至是同流合污绝不是一个可取的行为,即便这样可以和领导、同事打成一片,成为“生死同盟”,但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因为历史上以及我们身边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


只有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才能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指出对方的不足,触到了对方的痛点,我们之所以进忠言,是因为不希望对方执迷不悟、一错再错。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当,会让对方对我们恨上加恨,而如果懂得挑选时机,注意分寸,就会让对方对我们另眼相看,感恩称谢。做到这些,“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的情况就不会是不可能的事,“内楗之术”可以让一切变得有可能。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由爱生恨很简单,难的是由恨生爱。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句顺耳的忠言,抵得上赠他千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