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六十三篇《皇皇者华》

 fuhaizhenren 2017-05-1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皇皇者华


    [经·小雅·鹿鸣之什]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作品介绍]


小雅·皇皇者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使臣出外访贤求策,在途中自咏之作。开头用“皇皇者华,于彼原野”的美景烘托了灿烂鲜明的光彩,为奔波劳碌的使臣们提供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广阔天地;接着连用四章的篇幅,详写奔波在路上的各色马匹,不厌其繁地描述它们“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实在写使臣之多、驰骋之疾、求访之勤、事君之忠。全诗五章,每章四句,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语音协调,用意恳切。



[注释]


  1. ⑴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华:即花。

  2. ⑵原隰(xí):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3. ⑶駪(shēn)駪:众多疾行貌。国语·晋语》引诗作“莘莘”,意为众多。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4. ⑷靡及:不及,无及。

  5. ⑸六辔(pèi):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如濡(rú):新鲜有光泽貌。

  6. ⑹载:语助词。

  7. ⑺周:遍。爰(yuán):于。咨诹(zōu):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8. ⑻骐(qí):青黑色的马。

  9. ⑼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10. ⑽咨谋:与“咨诹”同义。

  11. ⑾骆:白身黑鬣的马。

  12. ⑿沃若:光泽盛貌。

  13. ⒀咨度:与“咨诹”同义。

  14. ⒁駰(yīn):杂色的马。

  15. ⒂均:协调。

  16. ⒃咨询:与“咨诹”同义。



[译文]


那一枝枝灿烂明艳的鲜花,盛开在广袤的原野湿地上。策马疾驰的使者和小吏们,每每想起还有不周到地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骏马良驹,手里的六条马缰柔韧有光。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在民间遍访那治国的良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青黑骏马,六条马缰犹如素丝般滑柔。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博采治国的良谋。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鬃白马,六条马缰闪耀着鲜艳光泽。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遍访民间搜求治国的善策。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白花马,六条马缰收放得自如协调。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询访治国的大道。


赏析

此诗是使臣出外访贤求策,在途中自咏之作。《左传》以为“君教使臣”之诗,历来无异议。这些使臣在外奔忙,访问咨询各种情况,周密思虑,尽心尽职,以此可见周朝盛世气象。

“君教使臣”乃此诗之原旨。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故必须以咨周善道,广询博访。上以宣国家之明德,下以辅助自己之不足,以期达成使命,因而“咨访”实为使臣之大务。而在出使之际,君之教使臣者,正在于广询博访。使臣在奉使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常懔懔于心,怀有“靡及”之感,更是忠于职守、忠于明命的表现。《小雅·皇皇者华》这首诗,正是从这两方面著笔歌咏的。

诗的首章,先阐明君教使臣之旨,诗人说:“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意委婉而寄意深长,既以慰使臣行道的辛苦,又戒其必须忠于使命,常以“靡及”自警。从措词来看,是婉而多风,而用意则是非常庄重。至于君教使臣之具体内容为何,则于诗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用使臣口气,反覆表达,以见使臣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时以忠贞自守。

第二章原诗云:“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前三句皆为使臣自道其出使在征途上的情况,第四句“周爰咨诹”,始表明“博访广询,多方求贤”之义,亦即“君教使臣”的主要内容,而为“每怀靡及”句中使臣所怀思的主旨。三章至五章的诗意,与二章全同,特因叶韵关系,在语词上作了改变:“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駰,六辔既均”。此数语,皆以道使臣在奉使途中威仪之盛。因车有四马,故章次亦叠至四次。二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三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谋”,以及四章、五章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其意义皆为“遍于咨询”,亦即“广询博访”之义。由此表明使臣之在征途、无时无刻不以君命为念,则使臣之敬奉使命,可想而知。明此义,则知此诗中之“每怀靡及”、“周爰咨诹”两句,乃全诗关键所在。

综观此诗,倘使无首章“每怀靡及”之语,则二章以下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等语,意义皆不明显,亦不见有君教使臣之义。倘无二章以下“周爰咨诹”诸语之反覆见意,则使臣奉命“每怀靡及”殷殷之意,更无由表现。故此诗艺术特点之一,是前后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特点之二是:诗的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首章以“皇皇者华”起兴,落响超迈,命意笼罩全诗。二章以次,语词变动,错落有致,命义相近而不显其重复,语音协调,可诵性甚强。特点之三是用意恳切,不论君之教使臣,以至使臣对国家明命之反应,字里行间,都非常感人。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这虽是古语,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兴也。此遣使臣之诗也。君之使臣,固欲宣其上德而达下情。而臣之受命,亦惟恐其无以副君之意也。故先王之遣使臣也,美其行道之勤,而述其心之所怀,曰:彼煌煌之花,则于彼原隰矣。此駪駪然之征夫,则其所怀思,常若有所不及矣。盖亦因以为戒。然其辞之婉而不迫如此。诗之忠厚亦可见矣。”

第二章:“赋也。使臣自以为每怀靡及,故广询博访,以备其不及,而尽其职也。程子曰:咨访,使臣之大务。”

该诗末注:“按《序》,以此诗为君遣使臣。《春秋》内外传皆云君教使臣,其说已见前篇,《仪礼》亦见。《鹿鸣》疑亦本为遣使臣而作,其后乃移以他用也。

“然叔孙穆子所谓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敢不拜教!可谓得诗之意矣。

“范氏曰:王者遣使于四方,教之以咨诹善道,将以广聪明也。夫臣欲助其君之德,必求贤以有功。故臣能从善,则可以善君矣;臣能听谏,则可以谏君矣。未有不自治而能正君者也。”

这是一首赞美使臣不辞辛苦广采民意的小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自古以来,很多开明的统治者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因此,经常安排使者四出搜集民间谣言情况之类。这些小臣受王命差遣,奔走四方,眼见春天来了,灿烂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他们就行走在乡野民间,不辞辛劳,还深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多敬业啊!

接下来,连用四章的篇幅,详写奔波在路上的各色马匹,不厌其繁地描述它们“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实在写征夫之多、驰骋之疾、求访之勤、事君之忠。到最后一章“咨询”,只换一个字,实为协韵而已,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上变化。真可谓君明臣贤啊。

这首诗写得很美,美在“皇皇者华,于彼原野”,为全篇烘托了灿烂鲜明的光彩,为奔波劳碌的征夫们提供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广阔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再劳累,他们的心也是高兴的吧!

这首诗写得很有味道,此中滋味在于反复详写征夫们不辞辛苦、广采民意,忠君之事,但读来颇有现场感,四章犹如四队骏马奔驰四方,只有马匹色彩各异,但他们的使命相同,读来不觉其烦。

佚名


赏析

    

皇皇者华 (原文)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诗经》是中国人心目中地位极高的「五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皇皇者华》出自《诗经·小雅》,全诗内容淳朴,节奏空灵,表现了中国极古诗歌所独有的韵味。

诗文大意是: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里

山坡湿地上铺满了灿烂的花朵

但是来来往往忙碌着的人们

虽然看到这令人欢喜的美景

却无暇顾及

害怕因为这留恋美景的短暂停留

都会耽误手中的任务

 

我那有着六根缰绳的马儿

它那颜色如沾了水一般的润泽

载着我飞奔驰骋

我们因为相互关爱而彼此访问

 

我那有着六根缰绳的马儿

它那一身青黑相间的花纹

如丝绸一般柔滑

载着我飞奔驰骋

我们因为热爱自己的事业而相互议事讨教

 

我那有着六根缰绳的马儿

有着白色的皮毛和黑色的鬣鬃

它是如此光泽而健壮

载着我飞奔驰骋

我们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而共商国事

 

我那有着六根缰绳的马儿

它有如云烟一般飘逸而均匀的皮毛

载着我飞奔驰骋

我们为了世间的和平而相互咨询议事

全诗采用直白描述的方式,忠实地呈现了使臣勤于国事的情景。文字虽简单而质朴,却意味深长,音韵铿锵,把一幅使臣兢兢业业为君主辛勤奔忙,不辞辛劳的画面,节奏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恍如穿过时空的长廊,回到了先祖那片辽阔而古朴的华夏大地。

在一个鲜花遍地开放的季节里,善良温厚的人们,和乐地各司其职,为了君王辛勤努力地工作着。《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郑笺》:「言臣出使能扬君之美,言其誉于四方,则为不辱命也。」这是一首君遣使臣,臣乐事君的雅乐。雅者,《诗序》解为「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为王朝所推崇的正音,《荀子·荣辱篇》以「君子安雅」记之。

同样是雅诗,因为音节不同,用途有异,于是就有《小雅》和《大雅》之分。《皇皇者华》出自《小雅》,全篇诗章行文自在,却不失庄重。章首以「皇皇者华」大气蓬勃之势,统领全文,在第二章至第五章的诗文里,「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章次叠厚,尽显阵容之威仪隆重,呼应其后的「周爰咨『诹』、『谋』、『度』、『询』」,字句间虽立意相近,却语音和谐无有累赘。

反复吟咏其间,仿佛看到在那久远的时空里,一派车马繁盛的景象。使臣深承君王厚望,远赴他国,宣德化而柔远人,维系和平,利益百姓,泽被后世。这琅琅上口的吟唱、忠贞自守的画面,伴随其不朽的生命力,一一展现我们眼前。

《皇皇者华》与鹿鸣、《四牡》三诗,为春秋时代统治者常在宴会上使用的雅乐。君臣欢聚一堂,在乐工的倾情演奏下,「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的盛况被诠释无遗。时至今日,古音虽已沉寂于历史,难觅音踪,但这些上古善美的诗文,仍如绕梁之音,回荡在子孙后辈的耳际心田,让我们总能沉浸在这古韵之中,感念先祖,常念常新。

佚名


赏析

       

《皇皇者华》诉说的是奔波而关注民生的问题。这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抒怀的雅歌,描写的是一位使臣奔波在路上,自咏自唱,抒发心中的感慨。《周易》中有一卦,名《观》,观者,观看、观察、审视也。巽为风在上,坤为地在下,风行大地,无处不到,无处不观。君子观此象,应效风行大地之理,四处观察各地民俗风情,审察民心向往,查看各地生产状况。借本卦之喻,周文王的心态已从一个只关心自己小邦周的君子,上升到一个欲君临天下的“天子”了。

《观》卦所描述的本是风行大地,风吹水涣的干旱情状,周文王值此天下皆逢旱灾之时,巡察、审视各地,教民助民,从而使自己本来是站在小邦周的立场上的大君之子,开始站到关心天下民生疾苦的王位角度,来关注天下苍生了。从六四爻起,周文王从庆幸自己的正确,到更多地关切民生疾苦,天下苍生的贫富,思想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升华。他不再是一个小邦周的诸侯伯了,他将视拯救天下众生于水火之中为己任。其实,这也是“风行大地”的“观”之根本宗旨。

据此而看,本歌实是描写周文王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的事,他被商纣王释放后,担任了商朝专任征伐的使臣,于是借机奔走在各诸侯国之间。这首歌是周文王自咏自唱,表现出他不耻下问、谦虚谨慎的美好品格。从而也表现出周国之所以能成功倒商的根本原因。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歌勤于王命、出访调查的使者的诗。据《周礼·秋官·司寇》载:周代朝廷的使者,按照官阶和所负使命不同,有“大行人”和“小行人”之分。从诗意中来看,这位使者出访调查民情,是属于“小行人”的职责。所以,该诗的作者应该是位“小行人”。

  诗句一开篇,即景赋实,描写使者驾着马车,途经鲜花盛开的原野,但他却无心观赏,因为他唯怕完不成自己的使命。接着一连四章以排比的手法,极力渲染使者乘马的高大威武以及缰绳的精美,以此来烘托使者出访使命的光荣和神圣,并反复强调“载驰载驱”,要普遍地挨家挨户调查访问,不错过一个有贤才的忠良之人,突出了使者谦恭、谨慎和负责的敬业态度,从而刻画了一位勤于王命、忠于职守的使者形象,衬托出了使者热爱事业的政治热情。整首诗在句式上于整齐中寓蕴变化,如马有“驹”、“骐”、“骆”和“骃”之分;辔有“如濡”、“如丝”、“沃若”、“既均”之别;就连访问也有“诹”、“谋”、“度”和“询”的不同,从而加深了诗的容量,突出了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所以,古代在派遣使者时,都要演奏这首歌,以鼓励使者在出使过程中牢记职责,尽心尽力地履行使命。

  周代时,派往各地的使者非常多,他们忙忙乎乎的干什么呢?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体上是三件工作:一是考察民风民情,二是征询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为国家发现和寻求治国人才。

  考察民风民情,可以了解人心的向背。治理国家靠什么呢?孔子说了三点:粮食,军备和民众的信任。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军备充实,不担心因落后而挨打,就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民众对政府百倍信任,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尽心尽力地去做,就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那是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不论国家出现什么灾难,绝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点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三点有个轻重缓急,最最关键的是老百姓的信任。老百姓最初的不信任是通过不满与牢骚、甚至一些在民间流传的“顺口溜”或“儿歌”表达出来的,所以, 古代的君主非常重视对民心的考察。当然,这种考察之后不是谋求采取什么手段来镇压,而是谋求改善统治的办法。《诗经》就是由派往各地的乐官收集整理后呈给君主以分析民情的百姓心声。

  认真听取民间的意见,可以完善治国方略。政者,正也,为政者的公正之心,是老百姓所众目共睹的,老百姓观察他的君主或上司,所看重的正是其公正之心。对君主的“服”,可以是压服,但更深一层的却是顺服。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可以对人压服,重压之下,刀斧当头,你不服也得服,尽管心里不服但外表得服,装也得装出俯首帖耳来,这是霸道。道德的教化可以让人顺服,是口服心也服,这是王道。民众如何能服呢?你的统治要顺应老百姓的要求。所以,精明的统治者总会向民间询问治国大策,让民众参与国政的治理。即使你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但再通过“行人”的嘴给你以解释,会让你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虽然对政策有些不满,但也会觉得比较顺畅,不至于铤而走险。这种征计问策不是走过程,也不是掩耳盗铃的自欺欺人,摆出一副听取群众意见的样子,其实仍然我行我素,而是对来自民间的意见和建议十分慎重,当采纳者就采纳,采纳不了也要给老百姓解说清楚,老百姓怎么会不理解不拥护呢?

  发现和提拔人才,可以强化国家机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什么能为中国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他们拥有优秀的人才。领袖固然重要,但辅佐之官吏同样重要,良好的辅佐官吏不能得到,领袖也难当。每个时代的治乱,最高思想的决策,也就是几个人而已,所以人才难得是知己。《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心性完全一致,这股精神力量可以无坚不摧。周武王起来革命并打垮了纣王,真正鼎力的也就是十个人,其中还有一位妇女。孔子说,人才真是难得啊!历史上都是这样,周朝开国时是人才最鼎盛的时期,也不过勉强算十个人罢了。所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发现和挖掘,把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网罗在自己周围,并对其委以重任,治理国家就成为易如反掌的事情了。提拔忠诚而有才能的圣贤,把那些奸诈邪佞的小人踹下去,老百姓就服了。如果把奸诈邪佞的小人提拔起来,把正人君子压制下去,那老百姓就不服了。也就是说,从政治国,离不了选拔任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老百姓就拥护,选得不好,老百姓就反对。作为一个领导人,主要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两项,一是出主意,管方针大策,二就是用干部,让贤德之人担当起具体的工作。可见,把干部用好了,上层干部再把下层干部用好了,各级都是人才,各级干部的风气都正,都能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自然就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为国家推荐人才是各级官员的职责,连周代的“小行人”都肩负着这一重任。但现在有些人把这种应有的职责变成了个人的行为,当作是给予被推荐者的恩赐。既然是恩赐,就要被推荐者感恩戴德。在很多情况下,把推荐人才与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画上了等号。我推荐了你,你就成了我的人,从此收入我的门下,要为我鞍前马后牵马坠蹬。某个官员晋升了,一定会找到幕后的那个牵线人,人们就会说“他是谁谁谁的人”,把非常神圣的事情搞得很庸俗,完全变成了市场交易,这大概就是“人身依附”最早的由来吧。某人由于你的推荐而得到提升,有必要让他知道吗?世人肯定会说:岂止让他事后知道,事前早就把信儿递过去了,不然他烧香都寻不着庙!其实,任何事情都既有一利又有一弊,与其让当事者知晓,不如不知道的好。为什么呢?宋仁宗时期的首辅王曾提拔了别人,从来不让人家知道,有一次,范仲淹对他说:公开提拔起用人才,这是首辅的当然责任,你什么都很好,只是不肯说明什么人是你一手提拔的,未免有点欠缺。王曾便说:“恩欲归己,怨将谁归耶?”意思是说,若要使受提拔的人在私下里对我感恩图报,那些没有得到好处之人的怨恨,又该让谁去承担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你让被举荐的某人知晓你的恩情,他当然会感激涕零,但那些与其不相上下而没有被你举荐的人,岂不是要在私下里或公开地怨恨你吗?既然你举荐人才是出于公心,就应该丝毫不图回报,又为何要让人家知道呢?这边你不图报,另一边自然也就没有怨恨,你活得岂不十分惬意?

  今人的心胸与古人相比,不知是宽阔了呢还是狭窄了?一个君主如果能做好这三件事,一个官吏如果能像“小行人”这样兢兢业业,再加上高科技的运用,我们治理国家肯定会比古人强得多。但如果不这样呢?我们岂不是连古人都不如了?

佚名




《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白话译文:

那一枝枝灿烂明艳的鲜花,盛开在广袤的原野湿地上。策马疾驰的使者和小吏们,每每想起还有不周到地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骏马良驹,手里的六条马缰柔韧有光。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在民间遍访那治国的良方。

我骑乘着雄壮的青黑骏马,六条马缰犹如素丝般滑柔。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博采治国的良谋。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鬃白马,六条马缰闪耀着鲜艳光泽。鞭策着马儿驰骋在大路上,遍访民间搜求治国的善策。

我骑乘着雄壮的黑白花马,六条马缰收放得自如协调。鞭策着马儿驰骋在乡野上,跑遍民间询访治国的大道。

      泊客以为,读《皇皇者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诗旨。关于《皇皇者华》的诗旨,基本没大的争议。这在《诗经》当中是比较罕见的。古代的毛诗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诗集传》(朱熹):“疑亦本为遣使臣而作,其后乃移以它用也。”“当代的《诗经注析》(程俊英):“这是一位使者外出调查情况、采访意见的诗。”

二是作者。据《周礼·秋官·司寇》载:周代朝廷的使者,按照官阶和所负使命不同,有“大行人”和“小行人”之分。从诗意中来看,这位使者出访调查民情,是属于“小行人”的职责。所以,该诗的作者应该是位“小行人”。《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也说:“诗是使者所作,诗中之‘我’是作者的自称。

三是使臣之职守。左传》云“《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汉代郑玄《郑笺》:“言臣出使能扬君之美,延其誉于四方,则为不辱命也。”《诗集传》(朱熹):“此遣使臣之诗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达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无以副君之意也。”《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称:“……陈廷杰说:‘此为使臣之词,博咨民隐,欲以达下情。’”

古代,尤其是先秦时代,信息传递及其缓慢,传递方式也是及其落实。先秦之前,王为了巩固和便于统治,是采用“封建”的方式,即分封诸侯或者家臣。君遣使臣之目的,乃“宣上德而达下情”。也即:一是扬君之美;二是宣上之德;三是博咨民隐。一句话,是为了巩固统治政权。拿现在的政府机构来比较,大概涵盖了党委宣传部、新闻媒体、统计局、调查队甚至巡视组这样的职能。

《皇皇者华》诗文可以看出,此诗是使臣出外访贤求策,在途中自咏之作。描写了使臣奔波在路上,自咏自唱,抒发心中的感慨。赞美了使臣谦虚谨慎、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优良品质,实质赞美了王君之贤明。

      因此,《皇皇者华》是一首赞美使臣不辞辛苦广采民意的诗。



◆  ◆  ◆  ◆  ◆  


诗经163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