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拳

 昵称38341247 2017-05-13

  74改 之四

  2013-01-13 09:46阅读:

  基本功

  正面手缠丝注意挺直腰;老师纠正,侧面手缠丝下捋的时候腰不直;双缠丝劲,两手上托下按,下按的手落在腿外侧,而不是直上直下,这样横捋的时候,上托的手变横走就可以先走过身体中线,下按的手才动(下手走到膝盖上后就不动),这样的动作就自然多了,;正面单手手缠丝,手臂横捋的时候,小臂应该平行于地面,肘行到一定位置后不应继续前进,而是要打开小臂;练习缠丝劲的时候,老师说我膝盖的动作有些过,就是身体转身应该提前些,这样减小了膝盖的动作幅度,网络上也有人有疑惑,裆走后弧的时候,按照陈正雷的教学两膝盖走横8字,而教练却要求膝盖千万不可乱移动,否则容易受伤,我们老师的动作折胯很明显,但是膝盖的动作确实没有我做的那么大;我练习缠丝劲都用了折胯,就是有些过似的,老师说动作做的越好越吃劲;老师纠正,侧面手缠丝的时候,有一条腿定住后应该不动,我想应该是支撑腿,老师纠正这条腿的膝盖在脚尖内外侧摆动,同样起势后右转的时候,左腿似乎也应该保持不动;双手正面手缠丝,要点:在两侧要松沉下去,两腿分的大开些吃劲,腰先走,然后肩膀,胳膊,最后是手,这是我犯的毛病,手的动作太快;单手手缠丝,也是在侧面松沉;正面双手手缠丝,注意膝盖沿着脚尖的方向收回;老师曾说我左右倒换不明显,自己体会可能原因:应该在一侧松沉后再倒换,而不是在半高处就倒换重心。老师纠正我,重心到右侧时,右膝过分外撇,右膝应该在右小腿内侧,就保持不动;缠丝,定势时的下沉我做的过大,应体会心气下沉,是略微,下沉时膝盖不动,支撑腿膝盖过分向内,是塌了,过分外撇也不对,裆劲向外(老师掰我大腿内侧),膝盖向内的劲,另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撅屁股立身不正;老师曾说,膝盖劲往内,大腿内侧劲往外,自己体会,是不是也是缠丝的意思,螺旋拧的劲?单手正面缠丝,分4步,其中二:翻掌身心略沉,四:左胯收回;单手侧面缠丝,右臂落在右腿外,收右胯右腿,腰左转、右臂走下弧线到胸前中线,翻掌,似乎是手腕带动过左脸侧,随腰右转,随小臂逆缠到右腿外侧上方,不同于以前教过的缠丝是穿掌;双手正面背折靠缠丝,要点是在左右有个松沉,不知道云手有没有,转腰时仍然见老师明显的直腰左右倾;侧面后捋缠丝,后捋是过腹前,前捋过面前,要点是胳膊不用力,随腰转;后捋缠丝,老师纠正:前捋过面前的时候,我是腰带臂,腰动臂才动,老师纠正为先蹬腿,再转腰,蹬腿时臂就走到面前;在高处时长臂应充分打开伸长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在低处时,长臂在腿外侧充分伸开;我的双臂转圆不够,双臂、肩膀都有些僵硬;双臂在高处时,身体下沉,是直下;后捋时,前腿蹬,我的腿过分挺直,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停止伸直了;另外就是脸朝向,不应随腰转;动作要再慢些;近期个人体会,正面左右缠丝劲,往右转腰时,意在右胯根,似乎做到了不需要左胯的推动就可以转动,同时腰也能像老师那样右倾了;裆走后弧不能是简单的蹬左腿,而是左臀向后侧转(缠丝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如此?);老师多次纠正我定势的时候撅屁股,说还是腿力量不足的原因,真是无可奈何;单手缠丝,重心到支撑腿时,老师纠正我,重心移动的不够,支撑腿应略微90度;脚尖内扣,是腿缠丝的结果,由胯开始的腿的拧转,由上至下一直到脚尖,所以是贴地的;老师对不走平面的演示,直接的蹬转就是走平面,应该是裆走后弧的蹬转,腿往腿的反方向走,而不是横着走,几乎所有动作都是如此,比如懒扎衣,缠丝;单手缠丝,老师纠正,手臂应抬高到与脸相平,翻掌后,掌心向外手指张开外抚,腰要正,至少在定势的时候挺直,增强腿部力量的方法是放低架子挺直腰;老师演示,腰胯的灵活,他的腰胯可以轻松地上下摆动,体会到久坐把腰胯压的很死的意思了,老师讲四个支点,两胯和两大腿,没有太明白;练习云手缠丝时,右肩、左胯同时松,云手时同理(现在没能做出来);右手正面缠丝,1、右腿蹬,好像不是一直蹬到左胯根,上身不动,右肩松,右掌沉到右腿上方;2、左转腰,左脚不必刻意脚尖向前,穿右掌到面前,注意身体中正,不能后仰、前倾,要点是:右掌滞后于腰的转,但是不能滞后以至于,甩到体侧,类似于甩手似的;3、左腿蹬,同时右掌翻掌,要点是:身体略微左转,因为是裆走后弧的蹬,而不是平蹬,我反复多次不成功,或者是挺屁股没蹬腿,或者是右转了;4、右转腰,同时右掌向外推出,老师纠正我,还是有些糊涂;第一步是垂尾闾。同学们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就练垂尾闾。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第三步,扣尾闾。尾闾往前扣。第四步,转尾闾。会扣尾闾了,骨盆不动,转动尾闾骨。

  13.4.25老师讲松胯,往哪里转就松哪边,右腿蹬后,松左胯左转;13.5.3老师纠正站桩没有含住胸,挺了起来;13.5.20今天知道压前胯是什么意思,就是尽力向内折胯,大多数动作都要的;

  zzj:架肩(手向上抬肩架,向外运动肘翻肩架)、卸肩(大臂与身体夹角过小)、耸肩(前臂前顶导致);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裹裆即是指两胯向后、向两侧半圆形撑开,同时两大腿根部内旋,切记!切记!有些人在练习时常会出现“夹裆”(即所谓“尖裆”),就是两膝与两胯这间成三角形,两胯没有横撑之故。正确的应是两大腿根内旋,两股外开,两胯横撑,两膝与胯之间成圆弧形,即为圆裆。画图不好画!文字表述:松胯就是设想臀部轻轻地微微地坐在高凳上;圆裆就是设想坐在一匹很肥硕的马匹上的感觉(即:骑马要骑肥马)13.5.5老葛说我过于形式化,以手带腰整反了,金刚倒锥横捋的手仍然紧张;13.5.27老师讲,站迂拙了再下一步;13.6.3老师纠正我站桩坐胯不够低,有些哈腰,这样几乎就看不到脚尖了,不知道有没有跪膝;13.6.11看书:站桩要1小时以上;缠丝如搅糖浆,感觉空气中如有阻力,各个动作分节中体会到的劲(?);从头到尾的绷劲;13.6.17站桩老师讲动态过程,松开各个部位,如肩膀、脊柱,不仅是胯,外面看不到,自己不断的松,一点一点的沉,最后所有的劲都落在大腿上,而且小腹越来越坚实,如果越来越松就是错了;垂尾闾大脚趾抓地重心在脚后三分之一;自己最近的腰往后挺来保持垂尾闾不对;自己理解,站的高度应该是:如果身体开始用力来维持垂尾闾了就说明过低了;膝不过脚尖,只要重心在后三分之一就可以,比如六封四闭膝盖就可以过脚尖,前提是重心在后面;13.6.20自己体会,懒扎衣定势,腰直的感觉是胯略前送,看不到脚尖,否则就是撅屁股了;起势

  起势,注意抬头肩膀后收,双臂上抬时以腕领,下落时也是手腕领,指尖略由上摆下,此时会有气感;右掌逆缠的位置,右大指尖对准肩井穴,两臂、肩膀注意放松,为此两臂不用刻意摆平;起势,吸气下沉,沉到脚跟,身体可以不动;左脚跟放松抬起时吸气,落下后呼气再次心气下沉;两臂抬起下落时注意腋窝有空,双臂弧形,所有弯的地方都是弧形,包括圆裆;落胯时膝盖不能动;再次略沉才能左转,不能走直角;同理下一步右转的时候也有个略松沉;右转后双臂推出,松胯,移动重心到右腿,有些疑惑怎么松胯;起势,左转双掌抬起后高度,翻掌时右掌应能遮住脸;再右转时,身体左侧不动,老师纠正我腰没有右转,从来没有注意过,要紧要紧;起势,开始前要求不动,由百会到会阴到涌泉一条线,起势第一步身体不是下蹲而是下沉,双掌下落到腹前的时候再开始落胯下蹲,手掌随着气往下沉到腹部,感觉有指尖发麻发涨,双掌互缠后不是平捋到右侧,而是随着腰的右旋到右侧,右掌前按一直到仿佛按到一面墙后再停止不动;起势的时候,只要不送胯,即使不下沉也可以;起势,左手位置在左膝上方,右掌在身体中线,到位后身体略下沉再右转;老师今天示范起势的时候,两手的位置在实战中的作用,原来是按住对方胳膊的招数,这样两手的位置关系、一起联动就明白了原因,老师纠正了捧手不够直手腕突出,也是没有清楚实战拖人胳膊的用意;起势抬手的时候要分清楚是两步动作:向前、向上,下落的时候分清肩、肘、腕依次下落,下落的终点是手腕距离胯根1拳。老师讲抬手的时候吸气,落下的时候呼气,而且是用腹式呼吸。起势:站立注意不要向前挺胯,重心在脚跟,脚尖抓地,感觉脊柱拉长,双臂下沉后在身前,感觉腋窝仿佛夹个鸡蛋,手指中指前伸塌腕。身体感觉为牵线木偶,吊住脊柱和两手腕,其他部位下沉。两臂前伸到最长再向上提起,高度过肩,下落时感觉由肩膀到肘部,再到手腕依次放松下坠,落到胯前时顺势左旋开始下一动作。起势,松沉,抬左脚跟,一直到左脚感觉很轻松的时候再开步,双臂抬起时,由肩膀、上臂、小臂依次上抬,腕过肩膀后,再由同样的顺序下降,过腹时,肚子鼓起,往下松胯落胯,要点是顺势,不能分节,转腰;起势,吸气下沉重心完全落在右腿后,抬左脚,外跨身体摆正后,再松沉;zdw:抬臂时,微微坐胯外撑命门,形成对拉;落臂时,头顶领劲也是对拉;沉肩:抬手时肩胛骨先向两边开再下沉;坠肘:抬手时肘尖看地;挑肩:抬手时肩胛骨先向中间挤再上抬;架肘:抬手时肘尖外翻;

  金刚捣锥,起势后,折左胯,右膝不动,而且折的幅度很大,右手为托掌在身体中线,折胯左转老师讲就是为了给右手让路不至于贴到身上,注意托掌手腕要直,指尖指向外,外按掌要明显塌腕;老师说我动作对,但是有些机械,两掌旋腕的时候,应该略微下沉,这样感觉就柔和一些。起势的左手肘应低于腕低于肩,肩膀容易耸起。起势毛病:两臂僵硬向上,应该是手腕上领,注意肩膀放松。起势后,两手抬在左侧后,双手互缠,应该是小臂带动手腕,如滚臂一样,而不应该仅仅是旋腕,另外老师纠正我右手上托的感觉不够。起势后右转的时候,左腿似乎也应该保持不动。两掌左上侧朋出时,身体略微下降迎合,原则是“有上必有下”,臂往上、身往下;身再略下沉,配合两臂互缠柔和转,平转腰如磨盘,老师纠正我两掌相距过远;起势,松沉后最后一沉稍快似乎,老师称为折叠。动作的速度问题,接近停止的时候放慢,比如起势的上抬,而不是匀速。老师纠正我,胳膊注力,不够放松,又纠正我,起势,右转的时候,左胯放松不够,老师反复强调此时松胯,始终没有体会到做到。起势双臂的上抬、下落,都是体内的劲,但是不能外现的太过,比如外分,如果做出挺胸就不对了。13.3.28老师纠正1、上朋的双掌相距过远 2、离身体太近,应该大概在左肩稍外上;3、腰左转的不够 4、肩膀紧张(因为努力左转)指肚松5、旋腰右平转时,肩膀机械端着,应该肩胸略外展;确认无疑,起势后,折左胯,右膝不动,而且折的幅度很大,右手为托掌在身体中线,折胯左转老师讲就是为了给右手让路不至于贴到身上,注意托掌手腕要直,指尖指向外,外按掌要明显塌腕;金刚捣锥,接起势后,左手臂的位置经常叫不准,应该是腕与肩平,肘低于腕,肘的角度是斜下45度,塌腕,右手在胸前中线位置,横捋的时候同上,右小臂应该平行于地面,到右侧后,毛病为:右臂不够伸长(老毛病),右臂过右腿在外侧了,不合于实战

  金刚倒锥左肩膀有挤的意思。金刚倒锥,下落是胯的下落,而不是腿的下落,要点是落下时重心仍然在左腿,下落右腿是直上直下的;金刚倒锥,老师纠正,手上托时,身体需要沉心气,左拳下落合手时身体继续下沉;金刚倒锥上步前,左小臂平抬时,注意右胯不要挺出,似乎是腰虽然左转,两胯仍然是侧向,或者说是正面向侧方,仍然是端正。第一个金刚倒锥,横捋的时候,老师纠正右臂架肘,架肘原因讲是气不能下沉所致;13.3.28老师纠正提起的小腿不是自然下垂,而是内收脚在膝盖旁;zdw:双臂向左上方外棚时,重心略右移,双手随走随缠;如抱球的双手转过一段后,保持距离就不再动,后面的动是由腰胯带动,两手随转随互缠上捋,虽然是平的;松左胯腰右平转,重心由左腿到右腿,松左胯裆走后弧而不是直接平移;松右胯提左腿;开步后屈膝松胯摆好肩平、胯平;下面走后弧下沉;左手前棚、上撩;双手捋的时候距离一肘;震脚前抬腿注意膝与胸合,肘与膝合,膝抬高近胸,肘往前近膝;13.4.4老师纠正,两手平捋时,肩膀紧张,动作可以暂停来纠正紧张,两手距离应该慢慢变大,有个开胸的动作;左脚开步脚跟着地后,脚尖踏实;松右胯同时提左腿,也是上下对应;双掌翻掌时,右掌缩回离身体过近;震脚时右拳打手时放松不够,右肩右拳没能松下去;13.4.9老师纠正,震脚脚落回原位,震脚时胯松膝盖不动,一直不敢震担心膝盖;zdw:斜前上步定势,两胯松、端平,尤其是右胯,右膝盖外翻,四平八稳;13.4.25老师纠正,肩膀正常了,横捋到右侧左手、右手都伸长的不够,右臂不是一直不动,要外开,自己理解是不是开的不够,包括胸,就是说第一动是合;13.5.6横捋到右侧右掌位置在右脚,上下对照;横捋两臂绕肩关节转开,而不是不动;13.5.23老师讲,第一动折左胯两手上托重心在右腿,第二动以左胯为轴左侧不动右转,自己理解转后重心移回左腿;侧开步后,重心沉到右腿,蹬右腿到左胯后转腰上步撩掌;13.6.6斜开步后,双臂有略向后动作,老师讲向后是为了向前,向下是为了向上,向左是为了向右;

  懒扎衣:接金刚倒锥,相合的双掌抬起一段高度后再开始双逆缠,重心移回左腿时开始双顺缠;略蹲再侧开步;揽扎衣定势,身体不是完全面向正前,而是右侧稍稍向前,我的毛病是右手臂没有伸长,有些回缩;揽扎衣的动作,注意右肩膀平移到右侧,而不是转肩膀;揽扎衣定势,重心右腿六,右脚内扣;揽扎衣,支撑腿为右腿,重心6所在腿,应与地面垂直,左腿注意脚尖内扣,左胯内折,两脚位置平行,但是由于左胯内折使得身体斜对前方,老师纠正我的腰,讲应该塌腰,这样后面有人推腰就推不动,我自己的体会塌腰就是收尾闾腰向后突;揽扎衣定势,右手立掌在膝盖上方,两脚3脚半宽度,右脚斜前45度,左脚略微内扣(在缠丝劲的时候两脚的位置也是这样),重心偏右腿,注意身体要沉下去,两大腿微微里合内扣(很重要,自然状态时两腿外分,里合老师说是所谓圆裆?);懒扎衣定势右胯,老师讲叫空胯,感觉很形象(是不是感觉有个窝?);懒扎衣、单鞭定势,虚步一定要勾脚到正前方;懒扎衣定势,两脚不必过分内合,关键是脚底踏平地,各人情况不同,需不同的调节,我的是小八字,也不必过分重心在承重腿,关键是立身中正;懒扎衣,老师纠正我右转腰的时候,左腿过于伸直了;接懒扎衣定势,勾左脚,左手找右手,两手相合,左掌尖指向右手腕,这点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高探马;老师对不走平面的演示,直接的蹬转就是走平面,应该是裆走后弧的蹬转,腿往腿的反方向走,而不是横着走,几乎所有动作都是如此,比如懒扎衣,缠丝;懒扎衣定势后,看老师示范,两臂向左捋的时候,重心已经到左腿,捋到一半,重心已经回到右腿;懒扎衣、单鞭定势的时候,应该先摆正腰,然后松沉,否则就是撅着屁股松沉了,老师的话叫窝着,老师已经反复讲过多次了;懒扎衣,老师纠正我,1是撅屁股,腰不正,2是右转腰太过,同样在正面单手缠丝中,也是转腰太过;3是老师纠正我收臀幅度很大,以至于略有些跪膝,不知道这样能行不;4是松沉,由肩膀开始,我没有做出来;5是松沉后肚子要突出来,其实这是松沉的发起,肚子不突出,气下不来,松沉不到位;6是动作还是硬、用力,不柔和;懒扎衣定势后,重心走到左腿后,老师讲先蹬左腿,再右转腰带双臂走,我原以为是蹬腿的时候双臂就走;zdw:定势膝盖撑开下垂线对准脚,否则膝关节受力疼痛;右手拉开时,带动左脚尖内扣,所谓上下相合或交叉相合;定势,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就是上下对正;13.5.10对镜看两手相合姿势正确,翻腕左腿蹬后,屁股明显后突,老师说原因1胯松的不够,2两脚跨度过大,自己体会很多动作都是过了,要紧要紧;

  六封四闭:由松肩开始,松胯,最后推手;横捋最后有一个向外咧的劲,横捋是先蹬右腿,再转腰横捋;六封四闭,双掌注意塌腕,就是向上翘起要明显。六封四闭定势,体会松沉到下肢沉重,两臂尽量前推,但是又不能伸直;老师举例单鞭定势、六封四闭定势,直下是体操的做法,所以有时做的慢是因为松要有个过程;六封四闭,老师纠正,重心应偏于右腿,下推是由腰的右旋带动,两腿距离不宜过大;六封四闭,左胯是活动的,右胯是松的(没有太理解,老师特意纠正其他人),左胯向里一斜,如同坐在右胯;两臂斜下推,要点是伸长不伸直;六封四闭,先松沉再推出,推出注意速度慢停;老师讲慢的原因是,检查体位,心气下沉,老师多次强调心气下沉,否则就是太极操了;展开翻腕后,第一次松肩合于锁骨前,六封四闭第二次松肩推手;zdw:接懒扎衣,第一动左手接右手,右手迎合,左手劲由左脚生,经由胯、腰、肩、肘、手,一节一节走;双掌由右捋到中线(?身前)时,重心第二次倒换回右腿,双掌继续捋到左侧,捋到身前时已经是尽头了,只有反向旋转腰胯才能继续捋;双掌合于耳后推掌同时收左腿;推掌时顶劲领起后背撑起手与背形成对拉;13.4.18老师纠正松肩未松臂,松肩是为了松臂,第一动合手后的松肩和最后一动推掌的松肩及后面的松臂;两臂从右侧松下后平捋,左手在中线的时候开始转腰,老师纠正转腰时右侧跪膝,膝盖垂直就应该停止;两手合于锁骨下时右掌注意掌心向外;腰动手就动;

  单鞭:接六封四闭,第一动腰右转胯不动,再左转到一半的时候提勾手,此时目视左侧;腰略右转,略蹲侧开步;定势松沉的时候,右胯根略内收,有些左马步的意思;单鞭定势前最后一动,右脚尖顺势勾回朝向正前方;单鞭裆走后弧到左腿,左臂跟随到左侧,注意不要到左腿外;单鞭定势松沉,往下尽力松胯,注意突腰收臀;单鞭定势,老师讲劲落在两胯根,而不是在膝盖,要紧要紧,其实很多动作都是如此;老师举例裆走后弧,转移重心时转到对胯根就停止,而不能再往前,劲力也是落在胯根,很多动作也是如此;单鞭定势,双臂应该在双腿稍稍外侧;略蹲的时候,可以略弯腰,转后立正;右腿的第一蹬,注意很容易走平面,开步大了似乎就容易;定势左臂伸出略长于右臂;单鞭定势,两臂过于伸直,应该略往前有个弧度,不是一条直线,单鞭定势,双臂应该在双腿稍稍外侧;懒扎衣、单鞭定势,虚步一定要勾脚到正前方;单鞭定势,老师曾说,膝盖劲往内,大腿内侧劲往外,自己体会,是不是也是缠丝的意思,螺旋拧的劲?单鞭定势的放松,从上到脚跟,自己最近体会,尽量用脚跟;单鞭定势,右胯不能挺出,相反应该略含住;揽扎衣和单鞭定势,比如揽扎衣,支撑腿为右腿,重心6所在腿,应与地面垂直,左腿注意脚尖内扣,左胯内折,两脚位置平行,但是由于左胯内折使得身体斜对前方,老师纠正我的腰,讲应该塌腰,这样后面有人推腰就推不动,我自己的体会塌腰就是收尾闾腰向后突;单鞭定势正好相反,左腿为支撑腿垂直于地,右胯是否内折,目前不太清楚。zdw:提勾的发起,劲由左胯的松沉,到背、肩、肘、手腕领起,节节贯串,左手尖与右勾手腕形成对拉;松右胯自然提左腿,不是生硬的提腿再下沉(要紧);左手逆缠左臂外棚重心倒换到左侧后,松左胯劲由肩肘到左手;左手穿掌、外滚逆缠、拉开,拉开同时带勾右脚尖,形成膝盖里合的劲;松右胯劲节节走到左手立掌,交叉劲,后塌前撵;穿掌不过中线,中线随身体朝向而动;第一动、第二动重心走下弧,第三动重心走上弧;左掌向左拉开后,最后一个沉劲立掌,如同书法里面的一横最后的一收;13.5.16老师纠正定势左腕没有塌腕;13.5.30老师纠正定势两臂应该前探出;

  第二金刚倒锥,接单鞭,左手立掌有个右旋腕转的动作,如同画个逗号,直接下落不合圆转的意思;单鞭后,不是右手找左手,而是身体在左侧下沉,如同搂膝时双手相合于左膝上方;单鞭转向第二个金刚倒锥时,注意面向左方与双臂捋的方向相反,也是对称的意思吧;上步,裆走后下弧。

  白鹅亮翅,接第二金刚倒锥,注意退步与上合手的对称,两臂相合后,旋腕,后移重心到右腿,再开双臂转腰,注意次序,不能含混丢动作;白鹅亮翅后的折胯是难点,因为幅度小,但是还要体现出来,方法是:右掌不是水平横捋到身前,而是微微向上方,身体也是略微站起,这样右掌捋回右侧的时候给右胯留出折胯的空间,右胯一折,左腿顺势迈出,注意不要踮步;左腿的收回,老师讲不是单纯的收腿,而是腰的右转带着收回;第二个金刚倒锥到白鹅亮翅,与第一个金刚倒锥一样,先略左转,裆走后弧重心移动到右腿(自己觉得重心应先移动到左腿),左腿侧后步,再裆走后弧转腰合手托掌,右腿经由左腿侧再侧后开步,下面要点是:腰先略左转,右臂逆缠翻掌,裆走后弧重心转到右腿同时右转腰,两臂仍合住在右侧上方,随腰左转打开,注意右掌仍为斜向上侧掌,左腿的收回,老师讲不是单纯的收腿,而是腰的右转带着收回;定势不要撅屁股;另外要点是,步的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导致用力,也不能过小,需要自己体会了;右脚内扣到的位置为正前方,左脚收回变虚步的时候位置也为正前方,老师说这才能圆裆(没体会到),左脚的虚步为脚掌着地,重心不能完全落在右腿,否则胯就拧着了???,我是脚尖着地重量基本全在右腿,这是不对的;定势时,右掌位置有些低,应该在右额头外高处,两手都要塌腕,肩膀注意要放松。白鹅晾翅,老师多次纠正,虚步不够踏前,看老师虚步似乎脚跟与右脚尖相合,又多次纠正了胯前伸,没有坐胯,这样的姿势很累,虚步没法承担太多重量,而且似乎有些撅屁股,不过老师不认为是;另外,老师纠正我腰的动作,让我两手按住他的腰,似乎是前面松,后面紧,记不清了,反正老师讲要体会放松下坠的感觉,所谓中节不明。。要点在于:必须收胯,膝盖必须不过脚尖(很多人都过),必须收尾闾,收尾闾的直接效果就是大腿下段肌肉极度拉紧,而撅屁股就不会这样,左脚虚步几乎不着力;白鹅晾翅开始时,相合的两掌掌尖略向内,也叫塌腕;zdw:退步画内弧线脚尖先着地;定势双臂弧形,抬臂时肩胛骨向两边横撑,左胯下沉左膝上领身体后坐;13.4.25老师讲定势是开,前面两手是合,开合不仅是手而且是胸;

  斜行,接白鹅亮翅后的折胯是难点,因为幅度小,但是还要体现出来,方法是:右掌不是水平横捋到身前,而是微微向上方,身体也是略微站起,这样右掌捋回右侧的时候给右胯留出折胯的空间,右胯一折,左腿顺势迈出,注意不要踮步;然后身体重心从右腿移动到身体中线,右掌贴耳后,左掌在胸前,左肘、右肘尽力向右拧,然后身体坐胯下沉,下、切、转,右胯、右腿、右脚尖依次转,提勾,拉开,同时右胯、右腿拉开摆正,以舒服为要,最后下沉定势斜行;右转时左腿一定不要动,折右胯,右臂合于耳后,松沉下去再转腰提手;腰下去后有个再次吸气直腰提手。斜行定势,腰容易歪的原因,左胯没有折住,要点,两臂需伸展开但不能完全直,右腿不能由于低架子而过弯,定势前的展开,是右胯的展开;斜行,要点是,前倾的身体有挤靠的劲,不是左掌到膝盖然后再提起分节,而是连续的劲;斜行定势,双臂应该与肩膀齐;斜行定势,老师纠正我右胯挺出了;斜行,老师讲不是下蹲,而是。。。(是坐胯么?);斜行个人体会,右掌在胸前仍然应该立掌,以前老师讲的挤靠,是不是指对左胯的挤靠?斜行定势,老师纠正我右胯挺出了,这是很久前的错误了;斜行,接白鹅亮翅定势,老师简化了动作,强调了要点,还是腰胯的问题;原来两臂在面前划过,要点在于,胯的转动带动手臂,先左胯然后是右胯,到面向右侧;开步后,要点是裆走后弧,两臂随着走;动作的简化是,原来的右掌合于耳后,改为自然弯曲右臂,转后自然合于胸前;身体左下倾劲在左胯根,注意腰不能弯;左掌过左膝盖后,要点是不是单纯的提勾,而是腰的左转带动左臂的提勾,注意转的时候折左胯;右臂向右打开,要点是左胯、左腿不动,身体、右胯打开,松沉右掌变立掌时,松沉在左胯根,要紧要紧;我的问题1是头低,下颏探出没有收回,可能是颈椎的问题,2是定势的时候腰歪,但是自己因为用力坐胯而意识不到,老师说还是胯紧;今天对太极的腰胯有了更深的体会,一切都是以腰胯开始;斜行,右手横捋到右侧后,松沉才变立掌;斜行,左手过于低过膝盖,在膝盖处就行,右掌收到脖子处后,里合的时候大拇指应该贴住身体;斜行左臂不应该是直的,仍然是肘尖45度向下;斜行、掩手肱拳、青龙出水的定势,都要注意右胯不能送出去;开劲,例子斜行右臂打开,练习方式,吸气收腹双臂左右打开,胸口仿佛有个前突的动作,呼气肚子膨圆;老师讲何时勾脚,比如斜行,身体转动时,腰、大腿、小腿,依次转动,最后勾脚,要求胯的灵活性;斜行,老师纠正我:身体右拧的时候,重心应该是已经到了左腿,而不是上次讲的在中线,这样拧着就舒服多了,可见舒服的状态就是正确的,又纠正我:由于上述的问题导致右腿过度弯曲;斜行:转的时候腰似乎过度弯曲,定势后右胯不应该送出;13.3.28下转的时候,右腿动作不确定,应该是随腰胯依次转,还是不动撑住呢?zdw:第一动右手顺缠容易被忽略要做出来,太极处处是缠丝;左手过左膝后变勾手上提;右手开手时,松右胯外翻右膝,圆裆撑住;13.5.30下切转前,右臂顺右腿方向提起,先大臂,再小臂,合于耳后;13.6.3老师示范,右手合于耳后后,腰顺势下,很顺溜;

  搂膝,接斜行,松沉时腰略右转,不必强求两臂在膝盖两侧对称,搂起的时候,腰略左转(顺其自然),以腰劲自然起身了;注意膝盖不能太弯以至于跪膝盖。搂膝,先松肩再松沉,松沉只是松胯,膝盖不动;老师纠正我松沉的幅度不够,几乎大腿平行于地,甚至略低,另外要点是速度不能太慢,否则断劲,劲不能到左脚,不能弹起;松沉时腰略右转,老师讲松肩有两次,没有明白;左脚收回到右脚跟前,定势折右胯;搂膝后定势,注意折右胯;搂膝的时候手腕领劲;搂膝定势合手双手应该相距较近,右手在左肘弯处,老师讲实战是推左肘弯用的;单鞭后,不是右手找左手,而是身体在左侧下沉,如同搂膝时双手相合于左膝上方;搂膝后合手向上吸气,下落呼气,提膝盖(迈步?)的时候再次吸气;搂膝要点,不能哈腰,不能曲后腿,而是身体下沉,踩到左脚一弹再后退;搂膝后合手向上吸气,下落呼气;zdw:松垮下合,立身中正,尾闾带腰沉;两手搂起后掌根下沉向前撑起,松左胯左转腰面向正前;

  上三步,松沉两次,第二次的时候抬腿,也是对称的意思,同理掌转向后再迈步;右脚尖斜前45度,否则开步不顺;开步后,裆走后弧移动重心到左腿,再劈掌;上三步,两掌后捋到胯前,掌尖向前,同时提左膝,略松沉,旋腕变掌尖向后,左腿前迈,(似乎不能送左胯);上步要点,膝不能过脚尖;右脚上步后,要点是,右侧不动,左腿前移(似乎是转左胯);第二个上三步最后一动,左手过头合于右臂弯,要点是,左臂是由上下松而合的(是不是由肩膀开始松的?);上三步,左胯根要合住;老师纠正我,上三步第一步,腰不正,右胯挺出;上三步的时候,老师讲我哈腰了,腰没有挺直;今日对镜子又看到上三步的时候哈腰了,原因不明;上三步第一步重心在左腿;上三步第二步,左脚注意有个外撇,否则前弓步不自然;上三步,左掌叫劈账,右掌收到耳后,然后从胸前推出,第三步左手相合于右手时,腰不宜先转正,而是两手即将相合的时候,就提腿上步转腰,似乎是这样;在上三步的时候,有一腿肯定是跪膝的,老师讲化解方法,似乎是重心转到另一腿,没有明白;上三步第一步为淌水步;上三步有折胯的动作有时没有做出来;上三步最后一步,右脚跟平移,容易犯的毛病是踮步,就是踮脚尖,脚跟抬起;感觉动作应该是,坐胯,然后右胯一软,腰顺势一转,左脚提膝后落在斜前45度位置;上三步,第一掌左掌劈出的时候,右掌还在后面不动,第二掌身体是侧身状态;上三步第三步注意左胯里合,使身体朝向左侧(?);今日有两次老师纠正:膝盖偏离脚尖,一次好像是上三步在脚外侧,另一次旋风腿双臂抱起、身体下蹲右脚外撇的时候,膝盖没有对准脚尖,身体需要拧着才能保证膝盖对准脚尖;zdw:手臂不是平推,是向前向下的立圆;上步脚跟先着地;蹚水步第一步,右腿重心由1分、5分、9分,然后提左腿上步;第二步右脚尖外摆,提左脚时右脚不需踮步;13.4.25老师纠正,上步前掌先劈掌,后掌再动,劈掌不是简单的劈掌,而是松肩带动的,要紧;13.6.13有些疑惑这里腰的动作应该怎样?

  演手肱拳,第一动裆走下弧(?);演手肱拳,仍然要求速度,老师纠正我,两脚分开过宽,右膝盖外分,导致不能发力,蹬转腰发力;发力,老师纠正不能注劲,似乎是拳到顶即松的弹力,自己体会两臂对拉容易发力;演手肱拳两脚不能太宽,窄的时候,注意架子挺直腰、折左胯,右脚尖一定不能外撇,应该内合,否则也是影响发力,切记两臂外分的时候内合右脚尖;两手相合,以前都是两手画小圈,老师纠正为,腰略左转,松右肩,右臂自然横落在身体左前,左手虚合在右臂弯之上;右臂略翻转,右移动重心,要点是身体右侧不动,勾左脚尖,两腿合裆;注意腰要直,左腿不能完全直,左胯随转随松,身体不能起来(可能还略有下降),身体向外(右)略倾;先左后右,左侧完成后再开始右侧的动作,右腿蹬,裆走后弧,留有余劲收右腿,右臂外摆;注意,右侧开始的裆走后弧,越紧越做不出来(另外自己体会架子高也不容易做出来),右腿的收和右臂的收,绝不是同时轮回的,是有次序的,切记;这里的腰容易不直;演手肱拳,老师纠正大家,没有收右肩胛骨,自己虽然看不见,腰左拧就可以收回;演手肱拳的定势,左拧身或者不拧身,右拳的方向始终与身体垂直(或者略偏左侧),由此清晰了演手肱拳的右拳位置,另外注意右膝盖应略外摆撑开;斜行、掩手肱拳、青龙出水的定势,都要注意右胯不能送出去;击地锤身体继续松沉,要点是腿不动,胯向下,左拳顺缠后收于右上臂,老师多次纠正左臂缩回,应该是从末梢收回,小臂上臂给拳让路,类似的动作是掩手肱拳,由于先缩臂导致无法发力,没有很明白;掩手肱拳右拳方向,应该与左脚平行,腰左拧正对齐左腿;掩手肱拳最后一次重心倒换,以腰带臂,老师腰略左侧倾,定势要点:腰尽力左拧,右拳方向与左脚夹角略小于90度,而不是上次记述的相同方向;掩手肱拳定势:腰左拧,眼看拳的方向;左拳在右肋稍高些;掩手肱拳定势,腹部如圆球顶住左胯根,抱头推山定势同样,是球顶右胯根,自己体会是呼气沉丹田如球;掩手弘拳打出的时候,太过向前导致右肩膀耸起,老师纠正,看镜子很明显。掩手肱拳,要领是裆走后弧,重心往左侧,腰向右转,反之亦然,合手到右侧后,右腿蹬地再次裆走后弧,到位后左转腰发力,个人体会似乎往左的时候腰略右转,刚好为发力蓄劲;zdw:第一动裆走后弧;出拳劲起于右脚,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发于稍节;左胯快速松下;13.6.13切线出拳;

  背折靠(撇身拳),接金刚倒锥,由合手松肩(开肩?)开始分开双手,欲左先右,看老师重心也要移到右腿,到左侧后,略松,老师讲再往左一寸,同理在右侧也是如此,应该缠丝也是这样;背折靠的劲,1是左肘尖的里合,2是右肘尖的向上;撇身捶、背折靠:接金刚倒锥,身体再向下沉,两臂左右分开,(这是一个发力的动作),侧开步,两臂走上弧线合手,容易犯错的是把两个动作做成一个连续的动作;合手后欲左先右,左右两腿倒换重心的时候,先下沉到重心腿再蹬转裆走后弧,而绝不是平行的左右走,老师讲太极的所有动作都是旋转,这里腰就体现出来;老师说我重心倒换不明显,我照镜子确实如此,虽然自己觉得在倒重心;背折靠,老师说我动作不对,身体过度左折,应该是基本坐正,略微左斜,我的毛病在于用力左折,不用力反而对;背折靠的左手,不应该是背到后腰,而是掐腰,放松左肩膀,左肩膀才能前送,腰向右拧;背折靠,上下交换时,腰略侧倾,胯根含住;双手正面背折靠缠丝,要点是在左右有个松沉,不知道云手有没有,转腰时仍然见老师明显的直腰左右倾;背折靠,接第二个金刚倒锥,两臂放松,是身体由内到外的开劲导致的,宁可不过分分开,否则单单分开双臂,就不是身法了;两臂向上,要点是劲力从后背发起,松到胸前合手;欲左先右,我一直以来都是左右晃腰,老师严重纠正,应该是:左腿蹬腰略右转,合住的两手位置不动,再向左;两手在左侧时,自然左高右低,再蹬、转到右侧;老师纠正,在右侧双臂翻转上下交换后,再开始蹬转到左侧;左侧,右掌变拳,先蹬,再转腰胯,再转肩膀,再转右臂,老师形容是拧毛巾由下到上,一定要做出分节,不能一蹴而就;蹬后,左膝外开,注意必须保持不动,才能开始腰胯的转动;定势架子不必过低;背折靠开始时,两臂上举,老师纠正从身体略前方抬起上臂,而不是身体两侧甚至后面;zdw:第一动双手开到不能再开时停止,重心先到左腿再平开步;定势前最后一动,右拳后拉裆走后弧,右拳如牵左脚尖内扣;右拳、左肘、左脚尖一线;横捋时高手边走边缠力量在掌外沿到小臂;横捋两手不是相平,低手弧线走到膝盖上方,劲由肩到背、手,有斜行的意思,只是架子高些;定势右边后拉左边前合,注意身扭裆平;

  青龙出水,青龙出水,接撇身捶,裆走后弧移重心到左腿,右拳合于右胯,左掌掌心向下在胸前,裆走后弧重心移回右腿,腰略左转,两臂下弧线分开;再来一次移回左腿,两臂相合,左掌尖向下,右拳在胸前左臂弯处;身体下沉,左腿蹬腰左转,右拳拳眼向外打(弹?)出,老师纠正不要挺出右胯,身体要坐住才行;老师形容是从门缝里打出,左腿的蹬能控制住不前冲,没有明白;欲左先右腰的动作始终做不出来;第一动腰由弯变直立带动左掌从胸前穿出;第三动两臂相合右拳提到鼻尖下,第四动略转腿转腰后右臂不得不发,如同拧毛巾,同样前面几个移动重心,都是由下至上,而不是同时,以前听别人说腰到手到,看来有些问题吧,或者是在别的地方;第四动注意左腿转的幅度要小。老师讲松沉就是身体的重量下去了;青龙出水,定势重心在右腿,定势前最后一动合手,右拳拳心向上,老师纠正我仍然挺出了右胯,老师演示胯是正直的,腰略左斜;老师纠正,青龙出水,腰先动,手再动,比如第一动的左臂探出,应为腰右转后自然探出,其他的动作都是如此,不可提前动作;青龙出水,以前老师讲过,往前移重心,往后移重心,没有明白,今天老师讲前胯、后胯,自己理解为,第一动蹬右腿前移重心(类似平移),第二动蹬左腿展开,是后移左胯,第三动同第一动,第四动蹬左腿后移左胯,老师用自行车旋转把做比喻,左腿蹬到右腿停止后,左胯自然外旋,然后是腰的外旋,最后是右臂的外旋打出,老师反复强调右臂劲从后背发出,一定要体会到旋转的劲;青龙出水,背折靠重心在右腿,裆走后弧重心到左腿,这个动作不容易交代清楚;右臂缠丝,由肩、肘、腕依次旋转,而不是直落下来,左臂随腰的右转刚好落到右臂弯上方;重心归原中间?,两臂分开,腰向前脸向前;重心移到左腿脸向右侧,两臂相合,下面要点:松沉,依次左腿蹬,左转腰,转肩,右臂弹出臂后侧向外;老师讲,如同拧毛巾,由下至上,到最后右臂的挥出仿佛水到渠成不得不发,而不是腰、臂同时动作;老师纠正我,右胯送出,应该和右腿一样,保持不动,而且折住衣襟,定势的时候两胯面向正前方,而腰是左拧,老师特别强调,右臂的挥出不意味腰的停止,应该继续左拧,脸始终是朝向右臂的方向,约为右前方45度;宁可挥出动作没有弹力,也要交代清楚动作的次序;背折靠开始时,两臂上举,老师纠正从身体略前方抬起上臂,而不是身体两侧甚至后面;zdw:右臂先平圆再立圆;第一动转后,松胯下沉重心后移左掌外右掌后对拉,左掌拇指向下;下面左掌走外圆开,右掌先走外圆拳背前撩,再立圆收到腰间,与左掌相合;发力先松左胯,劲由左脚发,胯、肩、肘、右拳,斜下冲,与左肘斜上对拉;两个对拉;

  双推手:接上,两臂横捋到身前后定住不动,腰转身体转向后再顺势上捋,右肩膀朝前;左腿上步和右腿并步的时候,注意右腿一定不能动,不能发软往前曲;两臂推出的时候,边推边放松,越推越长(没有体会到),看老师似乎是边下沉边上推,两掌推个曲线,最终还是平的;双推手,腰略右转,双掌合于右脚上方,左逆右顺缠丝,下捋到中线后保持不动,左脚尖抬起,要点是尽量外撇,略提右脚,迈出脚步需要开大些,左腿蹬转重心移动到右腿,双臂随后合于耳后,左脚尖内撇,不容易做出来;双推手定势时,右膝盖一定不能动,动就跪膝;zdw:第一动松沉再向上领起,再松沉(不容易做出来,好像有个晃腰的动作);推手以右腿为中线而不是身体正前方,重心完全在右腿;掌根推出,左脚跟步推掌,不能分的太开;

  肘底看拳左掌在脸附近,注意立掌要直,撑开,右膝略微跪膝,但是老师说重心落在脚跟上,就没有问题;zdw:第一动松右胯,第二动松左胯转腰,左臂从后画圆;重心右9左1;倒卷肱,先松肩膀再松胯下沉开手;定势后,合手到耳后时,重心有个向前,再向后的略动;合于耳后,再合于胸前,是身体肩膀的下松带动手掌合于胸前,注意肘尖向外;前手由立掌变逆缠随肩膀下松;推掌不是单纯的推掌,而是由于后跨的转动发起的;前胯不能动,老师纠正我前腿往前了,后腿退后的角度太小,似乎略为45度,又纠正我胯左右斜了,好像是挺前了;注意腰要立正,前后左右都要正;后手合于耳后,再到胸前时,身体应随肩松沉;退步定势的时候身体位置最低;倒卷肱,右手,第一动的高手,合于右耳旁,注意小臂一定平行于地不能下垂,不要耸肩;右手合于胸前的同时,左手下捋,到腹前中线时,重心后移到左腿,腰左转重心移回右腿,带着两臂分开,右掌前按,右臂不能完全挺直,左掌合于左膝上方,我的毛病是总落在左腿外侧;不太好练。倒卷肱,高手合于耳后,小臂平行,收前脚的时候再转为合于胸前;倒卷肱定势的时候,老师纠正我一是耸前肩,二是后腿膝盖过于外分,好像应该略微里合,老师纠正了两次,似乎应该是前马步的意思吧;老师纠正,倒卷肱,撅屁股,耸后肩膀,前手是按掌,合时才变立掌;过于圆裆,自己觉得和我的弧形腿有关,但是老师不这么看,膝盖要注意内合一些,在倒卷肱里后腿是同样的问题,而且是我自己的问题,其他人没有的;倒卷肱,定势时挑肩膀,应注意定势后松沉肩膀,两个老师都纠正过;倒卷肱里的向前推手,也是由腰的转动发起的,和小擒打的推手类似,似乎最后定势腰也是稍稍往前倾;倒卷红退步应该是回到中线与左脚相合再向后迈出;双推手接倒卷肱时,右臂应该是走下弧线再到耳后,而不是平行往后打开;倒卷肱两臂相合后,前脚先内扣,两臂再分开,脸始终朝前;倒卷肱第四步时,左掌左腿在前,右掌右腿在后,左腿收回在右腿旁虚步点地,两手相合类似前推掌,两掌走到右斜上方斜向下捋,左腿后撤步,左掌画弧线后两掌相合,右腿再后撤步,左脚尖内扣,再收回,两掌分开变白鹅亮翅;倒卷肱两臂相合后,前脚先内扣,两臂再分开,脸始终朝前;zdw:退中有进,重心走后档最后落在前腿,松后胯裆走后弧到前腿;前掌与膝上下对应;推掌重心前移;掌在耳后时与前掌有合劲;

  闪通背,接斜行定势,左勾手有个绕手腕的画小圈;收步后,第一动,掉肩膀,掉左肩,左掌合于膝盖下,第二动掉右肩,动作可以很大,再直起腰,左臂画一半后与右臂相对后再反向画圆;上步后,重心由右腿略前移,再下沉重心前移到左腿,由身发动右臂前伸,劲由腿到后背一直贯穿上去;右臂前伸即将结束时,翻身,这个连贯性在所有动作中都要有,就是前一个动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闪通背,接斜行,要点是:右手合于左膝上,左手在外,老师讲是身体正面45度角,此时上半身的正面;身体松沉,左右小臂带双掌互缠,右逆左顺,裆走下弧,先移动裆再走左腿,注意不能太慢导致断劲;第一个转腰近于结束时,左掌上托,略旋腕变立掌后,开始第二个转腰;第三个转腰开始时,左掌向外,右掌向外,相对画圆,左掌收于立掌掌心向外,右掌合于腰;上步,重心前移到左腿,左转腰到一半,转肩膀,最后送出右臂,依序而做,不可提前送臂,体会由腰开始终于右掌的发力过程;闪通背要点:接斜行,腰略右动,欲左先右,两掌到右侧后左右互缠旋腕翻掌,老师纠正我到左侧的幅度不够,讲欲左先右的目的是更好的往左,松沉,两掌到左膝盖上方后,裆走后弧重心移到右腿,左腿借力收回变虚步点地,这点与搂膝不同;左腿如跟随两掌;双手正面手缠丝,最后一动,老师纠正我右臂直接收回腰侧,应该是继续走圆弧;左手收回到侧位后,右手才伸出,而不是两手同时一前一后(真的么?),似乎是腰的略微右转带动右臂前伸,老师讲如同身体长出来一样放松;zdw:第一动松右胯左勾手变掌收回来迎右手,两手相合左上方外棚;左手立圆缠实战格挡;

  云手,云手前最后一个演手肱拳后,两臂相合于右拳位置,不能再往右,先略向上再向下,然后是老师称为咧劲到左膝上方转身;云手,要点1,低手托到与肩齐后再逆缠外捋,高手捋到末端后顺缠,注意胳膊不能伸直;要点2,松对侧,练习云手缠丝时,右肩、左胯同时松,云手时同理(现在没能做出来);要点3,插步时,左腿(左胯吧?)松,老师讲要圆裆(没明白);要点4,腰略左右转,腕高于肘;云手最后一动,左臂自然位置,不是刻意与右臂合;云手插步后,老师特别强调,不是蹲,而是松导致的沉;云手高手在末端是斜掌;云手,插步后松沉,平开步后,再次松沉,动作小,容易被忽略;云手插步步幅过小,至少是一脚长;穿掌随穿随转;云手要点是开步前松沉,体会转腰,手臂的转动;云手,左脚开步的时候重心略放低,与我昨晚体会的相同,云手也是转腰,老师特地复习双手正面手缠丝(?第二种),开步后,注意胳膊的动作慢于腿,仍然继续向左走;云手第三步,过渡到高探马,合手翻掌斜前开步,重心移动到右腿,再移回左腿时,两臂分开左掌平托右掌合于耳后,要点在重心到左腿借力画弧,似乎仍然是弹力;云手,低手不能贴身,要有一拳远,高手手腕与肩膀同高,肘低于腕,掌心向外按,老师纠正我云手的时候摆头,不自觉的;云手低手往下,是松肩导致,而不是手到;云手要点,外摆手走圆弧;13.4.12第一动手动腿不动,折胯(否则很僵硬);zdw:上穿、外滚,不能在下面翻手,下面翻手导致挑肩架肘;上穿在脸部附近;

  高探马,接云手最后一动,高探马,两臂合,松沉,才能后侧步,左腿蹬重心到右腿,两臂分;右腿蹬到左腿,同时右臂合于耳后;左腿松沉,借弹力转身;要点是,不能马上完全转正,以腰的力量,左转同时下沉;转太快,右臂外朋的不自然(?);高探马,老师纠正没有做出松沉来,没体会到;高探马定势右掌在右腿外侧;高探马,转身前最后一动,原来老师讲是蹲左腿弹起,现改为身体略蹲后弹起;第二个高探马,略左转,腿不动转腰,配合身体的松沉,两臂相合,有上有下,右转的时候注意松胯,提左腿侧步的时候,松右胯才能迈开步似乎;其他类似小擒打,第一动先略右转,最后一动合手定势的时候,注意收回右胯;云手第三步,过渡到高探马,合手翻掌斜前开步,重心移动到右腿,再移回左腿时,两臂分开左掌平托右掌合于耳后,要点在重心到左腿借力画弧,似乎仍然是弹力;高探马定势,胯略微左向;老师纠正我高探马右掌过高,应与脸齐,左掌应贴身;高探马腿要点:右腿不动,左腿先略向左,下一招再向右分开;过渡到高探马还不对,合手后重心到右腿,再回左腿,然后再分开手,身体右旋分开手是对的,给右手让道合于耳后。今日新学过渡,高探马定势后,腰略左旋,左臂上右臂下,左臂先走,左手合于右小臂弯,指肚?,右腕平托与肩齐;右掌旋腕立掌,左脚尖踏实,右臂缠丝小臂转平,左膝内合,提左膝,胯略右旋注意右腿不动,侧开步;裆走后弧,重心移到左侧,两臂走到左侧后继续往上,左臂走圆弧下落变立掌,右掌合于左肘下;勾左脚尖,收右脚略后于左脚,左掌下落立于右脸侧,提右脚外摆踢左手,身体借势转向右侧,右臂始终位置不动,左臂、右腿打后落于身侧;zdw:接云手第一动类似金刚倒锥定势前的侧步;侧步左手旋转着前推;右掌合于耳后,同时右脚尖内扣;转身后左手经右肘下向后拉;右掌右前方推出力点在掌外沿,与左肘后拉形成对拉;要点是左掌与右肘先有合劲再对拉;要走出腰裆劲;13.5.27老师纠正,折左胯对,但是右胯不能送出,也是要折回;

  右擦脚,接高探马,两掌相合掌心向外按,另有一人做时欲左先右,右掌先向左,两掌下捋时,右掌慢,左掌快,老师另举一例好像是正面手缠丝;两手相合,左掌尖指向右手腕,这点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高探马,相合前,右手腕有个柔和的向左的小画弧;接高探马后,左手不是直接从左侧抬起,而是在左侧走个弧线再到肩上方(?),如提左膝。右擦脚,左脚斜跨步时,脚外侧先着地;右擦脚、左擦脚要点,拧胯,前腿尤其是膝盖不能动,不能前曲;左擦脚老师纠正我拧肩膀,原因是拧不动胯,只好拧肩膀;右擦脚,(松右胯?),左掌合于右手腕,两掌外按,下捋;下蹲的时候(左膝盖注意对准脚尖?腰左拧向前?),左掌合于右肘弯,两臂同时逆缠顺着下蹲的势互搭,(掌心向外?);起身劲力从脚到腰到胳膊一直向上伸展,两臂一直过头顶才展开,体会伸展,擦脚后立即松沉;打脚是从下到上的劲好像;右擦脚:两臂先合,继续下蹲,两掌互缠翻掌掌心向外,右肘向前,脸向前(?),身体拧向左;老师纠正我右擦脚右臂过直,应该略弯,自己觉得可能是因为踢不到的原因,筋拉开后也许会好些;zdw:上下对拉,身体下坐两臂上朋;蹲身腿盘起;身体朝向45度吧。拍脚时左手斜后方配合;

  左擦脚,右擦脚后松沉,左臂再向上挑起,两手合于手腕,而非右擦脚的合于臂弯,松沉,左肘向前,脸向前,老师纠正我腰没有落下去不直;右擦脚后,右脚尖先指到侧方,抱臂下蹲时右脚尖再外摆后方45度,注意左脚顺势摆正,左擦脚脸朝向前方约45度,左脚落回,右臂从高处走弧线两手相合,此时脸的方向与高探马相同朝后;

  左蹬一跟,zdw:蹬用脚跟力;蹬后双拳松弹回;

  击地锤,类似于斜行,全身重量靠向左胯根,左胸上右胸下;击地锤,右臂高举时变拳,身体下沉时顺势合于耳后,左拳过膝后,要点是两腿不能再动,身体有个右肩膀到左膝的左拧,可能是所谓的右肩与左膝合,另老师纠正我腰不直,这回才明白,腰前倾但不是哈腰弯腰;重心完全在左腿;击地锤定势,老师纠正我后腿过直,应该略弯,好像我做单鞭定势也有这个问题,是不是都不会有这种腿绷直的动作;纠正2,这次腰不再弯了,但是向右下侧倾斜,似乎应该向左腿方向倾斜;纠正3,左拳拳心应该向地,这样舒服多了;这次老师换了说法,右肩膀下,左肩膀上,意思同上右肩膀与左胯对折相合;击地锤定势要点,含住左胯;击地锤,要点是,先靠到左胯根,然后左上同时右下,形成一个斜面,右下不是胳膊的下,而是右肩膀的下所带,越长越好,右肩胛收回如同演手肱拳,右拳心向后,右膝盖既不能塌下也不能过度外分,重心完全在左腿;老师说我尖裆,沉不下去,应该是向左右分开两胯,身体从中间沉下去,要我自己压压,类似于马步;不容易做;击地锤,除了前次的要点外,老师纠正,过于下沉,以至于左膝几乎平行于地,身体向左腿方向前倾,重心完全在左腿;zdw:右拳下冲与左腿相合,右肩闪下来;右拳经右耳后,左拳经左膝盖;定势松胯,立身中正两胯相平,不能低头弯腰撅屁股;

  踢二起,接击地锤,身体继续松沉,要点是腿不动,胯向下,左拳顺缠后收于右上臂,老师多次纠正左臂缩回,应该是从末梢收回,小臂上臂给拳让路,类似的动作是掩手肱拳,由于先缩臂导致无法发力,没有很明白;重心移动到后腿,左脚勾脚尖,右肘向平后发力,而不是向斜上(?);老师讲,视频里陈正雷看上去晃身体,其实是在分别松左肩、右肩,左肾、右肾,左胯、右胯;接击地锤,合裆后,注意顺序,右脚侧步,转腰,再双臂走立园,定势左臂上领,右拳心向上;踢后定势,沉胯双掌收在身体左侧,掌尖指向前;踢二起;老师说我踢的向外,应该是向内,没有明白。踢二起,左高手为领劲,手拎衣袖口体会手腕的领劲,肩肘都放松,提腿是膝盖的领劲;踢二起,接击地锤,继续松沉,合手,勾左脚,老师讲何时勾脚,比如斜行,身体转动时,腰、大腿、小腿,依次转动,最后勾脚,要求胯的灵活性。转腰,要点是先转腰,再右肘向上弹击出,如同青龙出水以及后面的护心拳一样,腰拧的力量到头后,末梢,这里是右肘再弹出,腰、末梢不能同时动作,末梢的动作不是固定死板,老师形容为闷住了,应该是弹起即收回;转腰定势后,老师纠正左高拳位置在头附近,手腕垂直;踢二起时,右臂应向后轮,自己没有做出来,侧身踢,踢完后,身体侧面向前,双手在左侧相合;后面的动作注意要裆走后弧;踢二起,接击地锤,两拳伴随身体向下放松,左拳合于右上臂,松胯重心右移,两臂反向拉开,右肘向斜上方向弹击,左拳向左膝方向,勾左脚,右脚后撤到左脚后侧,两拳落下,左拳在上,右拳在右胯根处,右脚尖点地,如同白鹅亮翅脚的姿势,重心前移到右脚尖,左脚先跳起,然后是右脚跳起踢手,下落时右臂在前,左臂在后,身体侧向前方。踢二起,有些地方没记清楚比如腰的问题;击地锤身体已经松沉很多了,老师讲是松胯,看老师做出来,自己勉强吧;左拳合于右上臂,这次觉得做的对些,所谓梢先行吧;左臂要轮圆,右脚回撤到左脚跟往后方向,定势时,左右拳相对、左右臂圆弧形,所谓的伏虎式,老师纠正我外伸不够,其他同白鹅亮翅定势;右脚尖由虚步点地变前迈步脚跟着地,同时腰右转右拳顺势由下侧上轮,踢完后,身体是侧面向左,右脚悬起,跳脚,左脚开步;老师多次纠正我耸肩膀,真没办法;老师演示,右臂轮后,从耳后前出;zdw:右肘上领,带左脚尖内扣,左拳顺左腿下冲,与右肘对拉(这里是合还是开呢?);走柔劲或者发力后松弹回;踢两脚,第一脚容易只提膝没踢出而被忽略;护心拳,接踢二起,身体不动,双臂由左向右上朋到身体中线时,双臂右上对称左腿后侧步,松沉收右脚;踢二起后,两臂位于身体左侧,左顺右逆互缠后,走到身体中线,左腿后侧步,两臂向右上方捋,松沉裆走后弧重心移到左腿;护心拳,接踢二起,左脚踏实,两臂左后捋,走下弧线到右侧,左脚斜后侧步,右脚变虚步点地,右掌平伸,掌心向上,左掌掌心向下,两臂直角,右腿斜前45度开步,右拳在右胸前,左拳在腹前,转腰,两拳如握旗杆在胸前,右小臂弹出。护心拳,撇身捶两手到右侧后,重心转到左腿,两拳拳心向下,随着重心转回到右腿,两拳同时内旋顺缠右臂弹出,右上左下如握旗杆;撇身捶左臂先下后上;护心拳,接踢二起,左右掌心向右外侧朋出,左掌位置在身体中线附近,右马步注意收左胯;双掌不是向右画弧线下捋,身体略右转,向右侧放出,双臂到极限后,身体松沉双臂下捋,裆走后弧收回;定势后,腰略左转,欲右先左,带双臂先左,松沉右腿迈出重心不变,翻掌、裆走后弧、横捋、重心到右腿,左掌在鼻前右掌在体侧;松沉裆走后弧重心到左腿,要点是松沉,同时上下交换变拳拳心向下,右拳贴身,左拳在下;重复到右腿转腰面向正前,双拳顺缠右拳拳心贴身,双拳弹出;老师纠正我上下交换变拳时身体上移,应该是下沉;弹出时,肩膀不应该前移,是从肩胛处发力,似乎主要是胳膊的弹力,老师讲借助身体的惯性,我弹出双臂的长度也不够,两拳顺缠应该是两小臂顺缠;老师纠正我裆走后弧时,是推胯走,应该是松左胯、送右胯,需要体会;护心拳,开始时左腿蹬,然后右转腰,缠丝劲,发力的时候同青龙出水很像,左腿蹬到右胯根,右腿绝不能动,腰拧完后,双拳弹出,方向为胸口正前方拳心向内,所谓护心拳,老师纠正我腰不直;右拳贴在身体上,有个向内拧转的过程;护心拳最后一动要点是,右肩胛最后旋转发力;护心拳定势后,双拳走到右上方,要点是以身体向右上方带臂,再裆走后弧,左侧末端拳变掌;zdw:横捋到右侧右掌经右膝变拳上提;右拳从腋下顺缠出;第一动两手略左上捋时同时松左胯(哪里转松哪里胯);旋风脚,合手后,旋腕缠到顶再转腰,此时面向右侧,旋转180度面向左侧;旋风脚,要点是左手打左脚内侧,左脚轮到右腿后侧,左手领着左腿;护心拳后,两臂先向左捋,再向右捋,要点是:身体先往右双拳再跟着往右上方,然后往左捋,同样下面的动作都是身体先;再回来右掌平托,左掌外按,如同踢二起后双手的动作一样,只是右脚提起;右脚落下,脚尖外撇,拧腰以便膝盖对齐脚尖,两臂抱合如同右擦脚一样,左腿踢摆左手旋转,两臂外摆后收起;旋风腿双臂抱起、身体下蹲右脚外撇的时候,膝盖没有对准脚尖,身体需要拧着才能保证膝盖对准脚尖;旋风腿,老师讲,要先打手然后再转,不明白;打手用小腿,小腿上踢;旋风腿,接护心拳,提膝盖,要点是上下相应,上提膝盖,上身向下合,这样才能立的稳;下蹲,要点是,身体右拧,借拧的力量踢腿,否则必须有个补偿的动作,就不对了;要点是,松胯,旋转时轮小腿,以脚掌为轴转,在高处踢手,转后再踢;旋风腿,在最高处踢手,老师讲踢半圈好像,自己理解后半圈用小腿勾回;旋风腿,老师讲右臂先领,(先转后打手?忘了)动作容易做出来;老师讲,蹲时松右胯,不必用力拧腰;zdw:提膝注意肘与膝合;落步脚尖直向,旋腕脚尖外摆,两手前棚;右蹬一跟,接旋风脚,旋风脚定势双手合于腹前,侧开步再分再合;蹬后收回松沉,左臂上右臂下,为翻转做准备,收起后右腿不落地,身体下沉以左脚掌为轴向右翻转,;斩首,老师纠正,斩的时候腰右倾了;右蹬一跟,右脚不落地,要点是,1下:身体略左转,先左后右,2上:向右上方抡臂转身面朝右,3下,斩首,身体松沉后动手;右蹬一跟后,两臂合于腹前,老师讲,这个合也是有身体对应的动作,就是鼓肚子合手,相反收腹分手;小擒打:接演手肱拳,重心略微移到右腿,两手如抱球遥遥相对,左脚外撇,重心移回左腿,右脚上步脚跟着地,右手顺缠小臂横滚变掌心向上,老师纠正我从下面上捞,应该是平行于地在身前不动,两臂相合,右掌旋腕变立掌,然后向右侧朋出,左脚借势提到右膝旁,侧步迈出,裆走后弧重心到左腿,两臂横捋到左膝后,翻掌横捋回右侧,老师纠正是从胸前而不是头顶,收回到右肋下,裆走后弧再次到左腿两掌推出掌心向外;小擒打注意右肩膀先松,然后是胳膊;小擒打,接掩手肱拳,老师纠正,掩手肱拳右拳方向,应该与左脚平行,腰左拧正对齐左腿;腰略微右转,重心仍在左腿,而不是移动重心,两手分开遥对;上步后,老师纠正我撅屁股;旋腕翻掌,注意是转小臂带动的,腰略右转,老师纠正我转的过大,带动相合的两臂右转,这里的要点是,先腰后臂以腰带臂向右转(这里不对吧?下面记录的是腰动右臂不动),我想其他的动作也应该如此吧;左腿开步,裆走后弧,重心倒换到左腿后左转腰切记,左高手在左膝外侧;裆走后弧重心到右腿右转腰,松沉,这里的松沉如同青龙出水、护心拳发力前的松沉一样切记切记;没有上下交换左手合于上右手合于下,借右腿蹬力,以腰左转同时向前挤靠,老师讲左胯根不动,是右胯的拧转带动双臂向前,腰略前倾与腿夹角小于90度;两掌向前朋出,左掌不到左膝,两掌相距不远;老师纠正我肩膀不能放松;老师纠正我小擒打倒换重心的时候头转来转去的,应该始终朝前;小擒打第一动:松沉,两臂再分开,上步合手右手上挑,对应再次松沉;向左侧开步后,两臂先向右侧打开,(是否应该同时对称做?)再松沉;裆走后弧,老师纠正我双手走平面,这样右膝容易跪膝,老师示范两手捋到身体中线时,就转腰了;继续小擒打,裆走后弧到左侧勾右脚尖,两臂过腹前捋到左膝上方掌心向外,两掌相距约两掌宽,翻掌,裆走后弧,右掌收到胸前拇指点身,左臂弯,左掌上挑,重心到右侧后,左掌旋腕变立掌,松沉,下面同上节课所讲,注意不要耸肩;老师纠正我,重心到右侧时,右膝过分外撇,右膝应该在右小腿内侧,就保持不动;小擒打,上步合手右拧,老师纠正我拧的过度,45度即可;左右倒换到左侧时,(先外按合于左膝上?)左臂打开外摆到左膝外侧,再翻手;老师纠正我推手的时候左肩膀过高;小擒打,定势,双臂仍然能动说明姿势正确,老师纠正,腰不是完全的面向左腿,太极拳里没有这样的动作,这样导致右胯完全送出了,应该是略微送出,左掌拇指向下掌心向外,右掌立掌,两掌几乎垂直,定势腰左转带右脚尖内旋;小擒打蓄劲时,右臂平行于地好看,左掌立掌后两掌在胸前外推姿势已经形成;斜行、掩手肱拳、青龙出水的定势,都要注意右胯不能送出去,如今加上小擒打定势;小擒打,接演手肱拳,右拳变勾手类似,绕手腕画小半圆,我始终没做出来,老师讲,手腕动就是手腕动,其他地方不能动;要点,1、松右肩,带右臂向前;2、向前迈步时,不能起身,胯要沉住;3、右臂外旋逆缠,是由于腰胯的右转带动,右臂旋转完,位置不变,要紧;4、右肘斜向上,右掌心向外;5、右腿蹲后左腿再开步;6、两臂不是同时下捋,左臂在先;7、从左侧蹬回时,右掌大拇指贴身;8、两掌的推出,仍然如同拧毛巾,蹬到左胯根后,从胯、腰开始的左拧,最后是两臂的推出,注意次序要分明,老师再次提到肩胛的发力,没有明白;老师讲,两臂的推出方向,不能因为身体的左拧而变动,老师举例,演手肱拳的定势,左拧身或者不拧身,右拳的方向始终与身体垂直,由此清晰了演手肱拳的右拳位置,另外注意右膝盖应略外摆撑开;9、第一动右腿蹬,老师纠正我,胯转过去了,腰没有转过去,可能是太快了,放慢速度好些了;小擒打,蹬到一半的时候转腰,猜测其他动作也是如此吧?小擒打,左手画半圆后位置略在肩上,上步蹲身后提左腿的时候,身体有个右拧;小擒打定势,右腿有蹬的动作,同学说,右掌的推出应体会劲从右脚、腿、腰、右肩胛依次而来;看老师示范,右掌不是一定要指向左腕下方,而是顺着右肩胛的方向好像;小擒打,转身上步,托掌的时候手臂尽量前伸,向上托过肩膀,右腕旋到一半的时候,开始转腰,右小臂的转是在原地,提左腿时有个右拧的动作;蹬到胯根:老师示范,小擒打的左转,不是蹬到重心完全到一条腿后再转腰,而是蹬到对侧胯根,此时身体重心在中间,好像此时绕对侧胯根转腰,上次老师讲是蹬到一半再转腰,需要再加体会;zdw:上步旋腕整个右臂外滚;侧开步时,双手对开,双手走到左侧后左手走上弧收回到中线,眼神看左手外侧,右手注意要沉下来,推掌时左手逆缠,处处缠在这个动作;注意缠丝;定势右脚尖扣,膝盖外撑;推出时,劲起于脚行于腿通过腰裆传到手上,整体劲而不单单是手劲;抱头推山:接小擒打定势,左脚尖内扣,右脚上步左脚后侧方,两手相合;旋腕翻掌,腰右转,左脚尖再次内扣指向右侧,两掌合于两手腕,随身体向右上方挤出;两掌下落,腰略左转,右掌不动,左掌向左打开,两掌合于耳后,提右脚侧开步,松沉,右脚尖落地,腰右转,左腿蹬力到腰背,两掌推出定势,定势要点:右小腿略后倾,左腿可以直,略弯些亦可,右胯略含;抱头推山定势,右胯含住收回,右腿略后倾防止被拉走,左腿直蹬,左膝略外摆,老师纠正我内塌,这样顶不住腿,总之是前后腿都顶住;抱头推山,接小擒打,要点是:1、合手,右腿跟步后,腰是左转,可能是欲右先左,松沉后右转,右转时勾左脚尖;2、右腿跟步的位置,转体后,右脚尖应该在左脚侧前上方;3、转体后,两手腕相合,一先沉胸前,二向上挤,三向下踩,四左右开;4、挤,老师纠正肩膀要松,否则就上身前倾送了出去,自己疑惑这样就没有身体对应的动作了;5、踩,对应的身体是松胯下沉,开,身体略左转带动两腕的外分,注意曲腕抱圆掌尖相对;6、抱头,右侧开步,注意略大些,老师要求松沉后重心完全落在左腿,蹬转后到右腿,定势左腿几乎直,右小腿略后倾;抱头推山的右转身,看老师示范,胯、腰、肩膀依次转过去;抱头推山重心倒换,从左跨跟转到右跨跟;抱头推山定势,力量在右胯根,切记,定势要点,上身稍前倾,肩膀松下;老师纠正我:1、托手,手腕如果不直,小臂紧张不能放松;2、抱头推山,接小擒打,面向左侧时,两臂相合右掌上托左掌根在右臂弯,这点我交代的不清楚;3、右转时,相合的双臂平转,而不是边转边抬高,转完后再抬高外挤,自己体会可能配合有吸气;4、松沉到左胯时,两臂的抱头,过于紧张靠后;5、推山时,左胯方向是向右还是向前,没有记清楚老师所讲;6、抱头推山定势后,蹬右腿,过分蹬直,和其他的蹬是一样的到左胯就转腰;7、转腰后,先左臂合于胸前,再有左腿的收回,两掌在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自己体会其他六封四闭也是如此;抱头推山,老师纠正,步幅过大;zdw:抱头从头后合到前边;推掌右腿在两臂中间,掌前后、上下都要平;推的方向角度,检验方法是对方推、拉都不动,要求扣脚、档转、(膝外翻?),劲就不仅在胳膊了,要求同样适用于小擒打、掩手肱拳;前招后招,前招,接单鞭定势,要点是:1、腰转腿不动,腰胯略左转;2、裆走后弧左腿蹬,老师纠正我右臂旋转的问题,应该是先转右腕,再走右臂似乎,另外就是不要右转的过度以至于左胯送出;3、借腰右转的劲提左脚;4、再右转左脚前侧踏步脚内侧着地,要点是之后右脚蹬裆走后弧;5、折叠,老师讲双臂上下交换与腰转的配合,不是腰转到位后再上下交换,而是腰到位之前就双臂就交换完毕,准备好下一次的咧劲,需要多加体会;老师讲腰如磨盘平转,特别在前招时需明显体现出来,还有起势的右转;前招,两臂上下交换时,应该高手离脸不远,低手始终在身前体侧;上步定势,斜前45度开步,右臂方向不是同右腿,而是略30度夹角向左,后招方向也是如此;右臂随腰过脸左侧后再随腰到右侧方,两脚先后勾脚,次序是先左脚随腰,然后是右脚外摆,低手老师纠正没有伸直指尖,气未到;前招,右掌捋向左脸侧,要点在以腰带手腕,肘不动,腰再右转带右臂向前打开,老师纠正我的向后打开;前招,老师纠正我:1、单鞭架子应稍放开;2、右转腰第一动后,左掌上右掌在下两掌方向相同,掌心向左,老师纠正我手腕不直,说是用力的缘故;3、第二动随腰右转右脚是跟步,我做成提脚上步了,要紧;4、开始左右转腰时,腰不直;5、转腰双臂的上下交换,老师纠正其他人,应该滞后于腰,体现由腰带动,两臂动作随腰的转动始终在身体正前方,而不能咧到肩外;前招,跟步的时候,左肩下垂,掉肩;前招,1、左腿跟步时,右掌外按,老师纠正外按的高度不够;2、左腿迈出,重心从右腿到左腿时,老师纠正我,不是拧屁股,而是移动胯,不容易做出来;前招,第二动,随腰的右转,先扣左脚尖,再外撇右脚尖,然后跟步,如果不外撇,下一个动作不好做;zdw:前招、后招是下边横劲、上边咧劲;前招最后一动的侧开步一直没有做好,感觉是尖档;野马分鬃,后招,后招定势,老师纠正后腿应为弓步,左掌过右脸侧后,右掌走上弧线跟随左掌到左侧,再松肩下捋,裆走后弧,老师纠正右膝盖不能动,在膝盖上方翻手,这里有些别扭膝盖不动,裆走后弧,腰转时带右脚尖转,转身后步幅应稍大;后招,双臂过头捋的时候,右掌高、左掌低,要点在两掌恰好如握对方的手臂,老师纠正我手臂过于用力,如树棍僵直在身前挪移,老师做的如随腰摆动,另外就是腰不正,在这里是左右捋的时候左右不正,定势单鞭是前后不正(撅屁股);后招,要点1、上步后,手不动,移重心(没有明确移动到什么位置);2、第一动向后转左胯,右胯不动切记,老师要求不要动作过分切记,右手上托方向为右腿方向;3、腰向左拧,头向右拧,注意松左肩;4、腰向右转,勾左脚、撇右脚,右掌外朋,老师纠正我手掌没有朋出来好像;后招,1、野马分鬃定势,老师纠正我,右掌上托高度不够,左掌位置应在左膝上方,而不是外侧,腰左拧的不够,这个需要再加体会;2、接野马分鬃定势,先旋腕再转腰,由腰到腿的缠丝到左脚尖的内摆;3、先外摆右脚尖,再上步,老师纠正我,不是腰带动右脚尖的外摆,需要再加体会;4、旋腕,然后外旋小臂;5、第二个野马分鬃后,双臂下捋然后转身,是身体的松沉带动的下捋,切记;下落时不是胳膊下落而是松肩膀带动下落;第一个野马分鬃,右臂方向不是右腿方向,而是略有角度;随腰的右转,内扣左脚尖,右臂大臂、小臂依次打开;zdw:开步同时开手,(如同小擒打开步一样)左手护头,右手护膝;穿掌与右膝25度夹角,实战刚好一个人的宽度;旋腕小臂外滚;接手下捋玉女穿梭,接单鞭定势,松沉,收右腿合手,右脚尖位置略向后虚步点地,右转腰,带双臂向右上方打开,左脚尖内摆面向右方;腰略左转双臂下捋,双掌下按腹前定势,腰略右转,翻掌上提起跳,落地时腰再左转,仍然是下按双掌,右脚踏实,重心持中;腰右转面向正右方,收右脚合手,松沉,右脚尖收回,腰左转右脚蹬出,要点是含住左胯;后面同32式,跳步转身;今日继续玉女穿梭,要点,松沉到左侧合手;右转时,双臂随转随高,右臂逆缠变外按;右腿不动腰左转带动下捋;下落震脚后,注意松左胯,左膝不动;再略右转合手,左转蹬出;近身手臂注意大拇指贴身;第二个转身后,双臂同时向右捋,然后左快画1圈右慢再合手;zdw:蹬出时,右掌前推左肘后发力;金鸡独立要点,支撑腿不是挺直,而是膝盖内收,老师术语叫贴回好像,两肋一高一低,但是身体不能歪斜,高手尽力往上,但不是直臂,高手、低手相应仿佛拉皮筋;云手低手往下,是松肩导致,而不是手到;老师讲,金鸡独立,提膝盖就是提膝盖,腿不用力好像;身体的张开,是由内到外的张开,比如金鸡独立,不是简单的举臂,张开的标志是指肚伸直,尤其是中指伸直,所谓的气到吧,而合,手掌可以略收撮;金鸡独立第一,左掌先往下,右掌再往上托举,身体左右分开一上一下,左胯是略收还是挺直?右掌下落后,注意松胯下沉;过渡,腰略右转,再左转,带双臂左上捋,13.4.12松沉(很微小),同时右侧对称开步,裆走后弧,双臂下捋到右侧一上一下;金鸡独立第二定势后,腰略右转,开始倒卷肱;上次课老师演示了尖裆,动作幅度虽大,胯不动好像;摆脚跌岔,跌岔起来时用腰走,蹬、转,这样不费力;摆脚跌叉,双手击打右脚外侧,右手落在右腿侧;跌岔上步时,右脚尖内扣,否则无法上步;十字脚,高探马定势后,腰略左旋,左臂上右臂下,左臂先走,左手合于右小臂弯,指肚?,右腕平托与肩齐;合的时候身体略松沉;右掌旋腕立掌,左脚尖踏实,右臂缠丝小臂转平,左膝内合,提左膝,胯略右旋注意右腿不动,侧开步;裆走后弧,重心移到左侧,两臂走到左侧后继续往上,左臂走圆弧下落变立掌,右掌合于左肘下;勾左脚尖,收右脚略后于左脚,左掌下落立于右脸侧,提右脚外摆踢左手,身体借势转向右侧,右臂始终位置不动,左臂、右腿打后落于身侧;斩首;第二个高探马,略左转,腿不动转腰,配合身体的松沉,两臂相合,有上有下,右转的时候注意松胯,提左腿侧步的时候,松右胯才能迈开步似乎;13.4.15老师纠正,旋腕翻掌后左脚尖内扣合裆,重心移动到左腿时不应该尖裆,就是右胯直接收回,而是应该右胯绕左胯转圆(好像边转边沉),与起势后的转腰相同,有一个开劲好像;左腿侧开步后,重心在右腿左掌跟到左膝上,裆走后弧移动重心到左腿,右转腰十字合手,注意收右胯,重心仍在左腿;zdw:第一动右手从右侧顺缠到身体左侧前方,左掌逆缠小圆后合于右小臂,旋腕翻掌有个外棚;提膝松胯,左腿侧开步同时两手打开;指裆捶,不是向下打,而是斜向下;胸腹折叠:指裆捶后,第一动吸气收腹,重心转到右腿后,由胸到腹的呼气,在身体上不可动作过大,只略微有些起落即可;zdw:右拳与左肘对拉;猿猴探果,吸气吸起右腿,右臂探出认为吸气;猿猴探果到单鞭,要点1、老师纠正,两臂展开过直;2、展开翻腕后,第一次松肩合于锁骨前,六封四闭第二次松肩推手;接指裆捶,第一动右拳与左肘合,第二动右臂顺时针画小圆重心移动到右腿;第三动上步吸气探拳;zdw:第二动左拳贴身顺缠,身体松沉到右腿;外摆左脚尖,右拳上冲时带右膝领起;拳前伸,右脚内扣,肘与膝合;雀地龙,接单鞭定势,继续松沉,腰左转,两臂握拳相合,裆走后弧,再转腰,蹲沉;(裆走后弧起身?),开左脚,冲左拳,里合右脚,上步冲右拳,两拳相合于手腕,右脚尖虚步前点地;(冲拳快结束时)呼气,两拳互缠到腹前,吸气,两拳相互绕腕外翻上提到面前,呼气立掌松沉;继续松沉,略提右脚侧后开步,注意面向左腿不变,裆走后弧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摆,分开两臂,旋腕内摆右脚尖;收左脚变虚步点地,两臂内合,要点是垂直立掌,上下相合,腋窝有空;老师讲,裆走后弧,当胯灵活的时候,自然就走了出来,如果不能,刻意去做,反而着相,比如雀地龙的上步,完全是右腿的力量;上步七星,转身双摆莲,双摆莲,两臂如外撑分开后,左手旋腕后,领左腿旋转,两臂变为如同起势中的动作;踢脚的时候注意折胯(没有明白);双摆莲纠正:旋转的时候身体仍要蹲下,不应该站起来;转身双摆莲,左脚跟外摆,两腿里合,重心到左腿,注意这里很容易塌腰,转身时继续下沉,右臂外朋,左臂先下,再翻掌找右手如同金刚倒锥时的双臂,踢左腿转身,注意身体不能立起来,否则不容易转过去,转半圈后,左腿收在右膝侧,侧开步,裆走后弧重心到左腿,双臂仍在右侧目视左侧,右腿上步踢手;重心仍在左腿,双臂从左上方后捋到右胯根,裆走后弧重心到右腿,提双拳到腹前,拳心相对,蹬腿、转腰、双拳打出拳心相对,要点是双臂略弯,肩膀放松,似乎是弹劲,肩膀一定不能使劲;往后一直到收势,收势注意从上到下的放松;老师多次纠正我的塌腰,要求我时刻注意腰的情况;转身双摆莲,要点是,身体左右侧分开动,先动左侧勾脚合裆,再动右侧外摆右脚尖,左右分开动在其他地方也如此;13.4.25老师纠正,光转了没有开,左脚左手的动是合,转身是开,开不仅是手的开,而且是胸的开,老师举例到处是开合,比如白鹅亮翅定势是开,前面两手是合,开合不仅是手而且是胸;自己光注意了转时右胯绕左胯的旋转;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