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南日报记者刘笑非 通讯员 黄兹志两年前,超强台风“威马逊”的侵袭,海水倒灌使文昌罗豆农场万余亩土地遭受着盐碱化影响,这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罗豆农场而言,是比狂风暴雨侵袭更深层次的打击。面对无法耕种的土地,罗豆农场的农户们望地兴叹。”“这两年里我们各种办法都试过了,施肥一次就能解决?我不信!”“淡水冲刷过后都种不了,别说有机肥了!”……2015年6月,青年星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苏剑程和他的团队决定在罗豆农场南溪村开展实验性复耕时,迎接他们的是此起彼伏的质疑声,苏剑程笑着说:“农户不信,我们只能做给他们看。” 对于农作物再熟悉不过的村民自然看出了变化,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苏剑程告诉记者,看到盐碱地长出了蔬菜,村民都沸腾了,不少人找到他们,都希望在自己村里的土地进行大面积试验。 ”罗豆农场工会副主席周经部说,这两年来,淡水冲刷、翻土复耕,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想不到让不起眼的蚯蚓粪做到了。 ”中国热带科学院环境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卓少明笑着说。 研究蚯蚓的20年经历,让卓少明深知蚯蚓粪对于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效果,也因此关注罗豆农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整个农场3万亩耕地,超过三分之一受盐碱化影响,改良土地迫在眉睫!” 一次性铺设5厘米厚的蚯蚓粪,再将20厘米厚的土壤翻整,便能完成修复,既快又好。“蚯蚓粪松软无异味、团粒结构好、保水能力强,富含植物所需的常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腐殖酸、胡敏酸、植物生长激素和土壤有益微生物。”卓少明说,蚯蚓粪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盐碱化土地只是又一个应用方向。 “蚯蚓粪效果出众,目前产量却不算高。”苏剑程说,目前在儋州市的蚯蚓养殖基地,仅有15亩,月亩产量仅能达到与改良土地面积1:1的比例,因此想要大面积开展,还需从产量上想办法。 ”卓少明说,通过对比试验以及对罗豆农场的考察,引进优质牧草种植,或将一改罗豆农场往日的产业结构。 “目前,项目的所有资金均来自于成美慈善基金,以及网络众筹等渠道,我们尽最大努力为罗豆农场提供帮助。”苏剑程说,得益于省内农科机构的支持,项目进展顺利,未来还将继续到罗豆与农户开展交流,用最好的方式回馈这些经受过灾难的群众,也让盐碱化土地发挥出最大效益,循环生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