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遣兴陶情】解转春光入酒杯

 濑河之水 2017-05-13

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唐诗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吟咏对象之一。在悠远流长的唐诗中,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酒香,折射出唐代酒文化的风采。酒杯作为饮酒的器皿,备受诗人的厚受。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称把杯,外观美丽,实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每个朝代的高足杯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

著名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的简单解释也许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高足杯始于元代,它适用于蒙人善骑喜饮的习俗,最初为马上饮酒而制(所以高足杯又称马上杯),后来也称靶杯,可以摆放果实。'似乎高足杯最初是蒙古人的饮酒器具,高足杯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随着蒙古族入主中原,从而在国内大量出现。

六朝晚期青瓷高足杯

六朝晚期青瓷高足杯:唇口外卷,弧腹内收,高足(柄)瘦细青瓷高足杯垂直,底马蹄状中间实心,灰胎瓷化程度好,腹外壁釉剥落,转折缝处微现釉迹,杯内有微薄的青绿泛黄釉。此杯虽然厚重笨拙,但造型已趋成熟。

元釉里红龙文高足杯

元釉里红龙文高足杯:敞口外侈,丰腹内收,高足空,外壁3道竹节,火石红露胎。白胎,釉色光润,淡青白闪微灰。

明代青花高足杯

明代青花高足杯:敞口外撇,深腹内收,喇青花高足杯叭形高足。白胎细腻,釉色青白,青花淡雅鲜艳。腹部装饰青花寿山、宝塔、人物、树枝。明高足杯和碗的广景较大,尤其是高足杯现存有一定数量,品种也多。在造型制作上与元代有明显的区别。
明代高足杯的足均外撤,呈喇叭状。杯与高足柄是用釉粘接.足中空封底心施釉,这是明代高足杯的主要工艺特点。

清代高足杯

清代高足杯:有青花、斗彩、鳝鱼黄釉、冰梅等装饰。造型和制作工艺与前代也有区别。明代高足杯足呈喇叭状,中间柄较高。清代高足杯足外撇,杯与足之间相似两杯底足对接,中间柄很短。

民国和当代高足杯

民国和当代高足杯:民国时的高足杯主要是上部的杯敞口,腹稍浅,下足高大粗壮。如铁源主的《民国瓷器》记载'绿釉描金高足杯,从杯内的字样来看,当是薄仪赏赐之物。其釉莹润,金彩辉煌,为民国时期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