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要临床 不要离床

 休斯敦馆 2017-05-13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林俊卿以漫画形式记录了1940 年协和医院大查房的场面。画面中的人物有: 1.朱宪彝,临床内分泌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2. 刘士豪,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任内分泌科主任,曾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3. 李洪迥,皮肤病学家;4. 傅瑞思,放射学家;5. 郁采銮,美国Mount Sinai 医学院内科第一任女性正教授,世界著名痛风症专家;6. 斯乃博,诊断学家;7. 诸福堂,中国儿科学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创始人;9. 谢志光,临床放射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医学放射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2. 董承琅,心脏病学家,中国心脏病学奠基人;13. 钟惠澜,内科学家,热带病学家和医学寄生虫学家;15. 美籍护士长;16. 魏毓麟,神经精神病学家,曾任北京安定医院院长;18. 王叔咸,内科及肾脏病专业专家,中国内科肾脏病学奠基人;19. 范权,儿科学家,中国儿科事业奠基人之一;20. 王季午,内科学、传染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是中国编著传染病教材的奠基者;22. 卞万年,精通内科、心脏科,天津恩光医院的首任院长;23 邓家栋,血液学家,中国血液学创始人之一。24. 秦光煜,病理学家;25. 黄祯祥,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妇产科学专家林巧稚大夫强调医生要临床,不要离床。说明临床医生与病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上图是协和医院1940 年内科大查房时的漫画,画面中有24 位医生和1 位护士。医生来自内科、儿科、皮肤科、放射科、生化科、病理科等,护士是美籍护士长。所有医务人员均站在躺在病床上病人的周围。虽然是漫画,但能强烈感受到医学大师们专注认真的科学精神。护士长站在病人床头左侧,似乎在和病人沟通交流或安抚病人。

  查房不只是医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是医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好医生既要有科学的脑,也要有人文的心。通过查房,医生了解病人的症状、体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再结合其他各项检查指标,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查房也是医生与病人实现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过程,对病人也是心理治疗和精神抚慰,是其他治疗方式的基础和前提。

  查房形式很多,有床位(主治)医生的日常查房(早查房、晚查房),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查房、科主任的全科大查房和内科大查房或多科室联合大查房及院级大查房等。协和医院的大查房从80 年前到现在,其流程、作用、效果几乎没有改变。流程基本上是:挑选病例(一般是疑难、复杂或罕见病例)→报告病例→低年资医生提问讨论→专科医师发言→放射、超声、病理、检验等科室医师发表意见→科主任总结发言,指示下一步诊治措施。作用不只是解决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培养年轻医师的重要环节,是医学大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林巧稚大夫在查房时总有个习惯——拉拉病人的手,摸摸病人的头,掖掖病人的被角,擦擦产妇头上的汗……她的一言一行传递给病人的是力量、是信任、是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人说:现代医学实践的弊端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分离。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协和医院延续80 余年的大查房传统,就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而且至今没有改变。

  (本文刊登于《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3期,作者为中国医师协会编辑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