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之《周易》传承

 翠谷叠泉 2017-05-14

中华文明之《周易》传承

古代学者极为重视《周易》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从汉代开始,学者们撰写了大量的传、注性文字。现在还能够看到的,《四库全书》收载182种,存目也大体相当。加上未能收载以及后来新出现的,总计大约有五六百种。这五六百种,大多是宋代及其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绝大部分都散失了。

易学源远流长,流派至为繁杂。战国后期,一些系统阐释《周易》的文字就已被陆续收集起来,并汇成了《五传》。

清代时,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两千年易学发展的历史作了一个精辟而扼要的总结,他将占主流的易学流派概括为“两派六宗”,其余三教九流的易学则为旁支。

两派是指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机祥宗、图书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又分别归属于象数、义理两派:占卜、机祥、图书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 但“两派六宗”只是针对易学的主要流派而言,实际上,从先秦到清代的易学硏究所涉门类非常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

象数学派

中华文明之《周易》传承

象和数在易学中经常被连起来用,其实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象数本是分开的,“象”指形状,也称“易象”;“数”指数目和计算,也称“易数”。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象有数。

这个派别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以各种图式解说《周易》原理;二是尽量回避和排除阴阳灾异说和天人感应说。但同时,邵雍又提出了一个与天人感应说相似的皇极经世图,这个图将六十四卦卦序图和其制定的古代历史年表相参照,以说明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以陈抟和邵雍为代表的宋易图书学派,是孟京易学的变异,所以一般也将他们归为象数学派。

邵雍(1011一l077),北宋哲学家,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字尧夫,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邵雍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奇才,慕高远,从北海李之才习《河图》、《洛书》及先天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妙悟神契,多所自得。时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以先知而名闻于后世。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梅花易数》、《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最为历代易学家所推重。

义理学派

中华文明之《周易》传承

“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述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象数和义理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如对乾坤两卦的理解,取象说以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取义说以乾为刚健,坤为柔顺。而乾、坤之所以有刚健与柔顺之意,就是因为日月等天体的运行周而复始,能量流转从不间断,且威力强大。顺承天体的运动而生化万物,这就是所谓的“理”。

义理学派就是注重发掘《周易》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的学术派别。 《四库全书提要》将这个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晋时的王弼,将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王弼是山阳人(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据《魏志·钟会传》记载,他是一个“神童”,聪明过人,能言善辩。才十岁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老子的著作,在他短短二十四年的人生历程中,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衍论》等书,前两种对后代易学影响至大。王弼一扫之前四百年易学研究只重“象数”的流弊,独树新帜,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主张,着重从哲理角度阐说《周易》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

“象数”、“义理”两派立说互有可取之处。近人吴承仕先生曾说“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即是表明两派的主张应当相互参用,才能明辨《周易》大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