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秋月如练 2017-05-14

尿蛋白是肾病治疗中常用又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少病友对其认识却比较浅薄,常常会陷入错误的观念中,影响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容易误导患者的蛋白尿误区。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检测误区:紧盯尿蛋白的+号

尿蛋白的+-号会出现在蛋白定性检测中,最高为4+。发现肾病若在早期,+号越多一般代表漏蛋白越严重,需要及时控制;但+号少却不一定说明病情不严重,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基底膜堵塞导致蛋白漏不出来,这时的病情看似不重,实则凶险。

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多项检查来共同判别,以期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治疗方案更加完善。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症状误区:尿里有东西就是泡沫尿

大量蛋白漏出会使尿中带上泡沫,但这种泡沫的特征是细小、经久不散、浮于尿液表面。不少患者在清毒治疗的过程中,看到随尿液排出的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絮状沉淀也认为是泡沫尿,对治疗产生怀疑,结果影响了进一步治疗。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治疗误区:只治疗蛋白尿,忽视综合治疗

肾病治疗中,单纯治疗蛋白尿无法有效改善肾功能。西医上大多使用药物控制病情,但尿蛋白的产生与毒素蓄积致肾小管通透性改变有关,不进行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基底膜的修复,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只有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功能,多疗法引导身体内毒素的排出,综合治疗才能延缓复发甚至不复发。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护理误区:漏蛋白得补蛋白

饮食上的误区也会加重肾病。肾病虽会导致大量蛋白流失,但过量地补充蛋白质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加速肾功能损害,因此对于蛋白质的补充应遵循“分期适量”原则,即处在肾病哪一期的肾病病友应选择相应的蛋白摄入标准。

  • 附:肾病分期蛋白摄入标准

肾病不可怕,走进误区才可怕!细数蛋白尿的治疗误区!

(肾病分期标准表)

肾病1期:每公斤体重1.0-1.2g蛋白质;

肾病2-3期:每公斤体重0.8g蛋白质;

肾病4-5期(未透析):每公斤体重0.6g蛋白质;

肾病5期(已透析):可适当增加至0.8g/每kg体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