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鉴才 | 只有他才可能真正拥有大海 —— 关于卢坤峰先生的绘画艺术

 林泉之心 2017-05-15

只有他才可能真正拥有大海

——关于卢坤峰先生的绘画艺术

金鉴才


“年来画笔只寻常,难改嫁时旧束装,欲抱贞心行客远,莲塘愁煞睡鸳鸯。”这是卢坤峰先生自题近作《莲塘鸳鸯图》的诗句。寄高情于象外,寓妙理于意中,最足耐人寻味。


坤峰先生,一九三四年生,山东泗水人。少丁父忧,备受艰辛,然资性聪慧,有过人处。初学水墨花鸟,就受到著名艺术理论家、画家俞剑华教授赏识,誉为“吾乡之秀”。一九五九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家境贫寒,衣食每不能济,破衣敝履,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坤峰先生夙兴夜寐,不减游艺之乐。每作画,往往纸不嫌粗,笔不择精,乘兴挥写,常至于不能自己。余任天先生读其学生时代画作,慨然题曰:“帖背画梅忆复堂,笔精元书亦生光,少年乘兴一挥洒,想见峥嵘岁月狂。”在此期间,更得到当代画坛巨匠潘天寿先生及吴茀之、陆维钊、诸乐三等海内名家悉心指导,在工笔写意和临摹、写生、创作等方面都作了严格、刻苦的基本功训练。转而博览古今,取长舍短,逐渐创立了清新洒脱的个人风格。一九六四年秋修业期满,以特别优秀的成绩,由潘天寿院长亲自荐举留校任教。此后,我国艺术界频遭厄运,传统花鸟画被置于绝境,当此之际,卢坤峰先生置荣利得失于不顾,立志如山,日进不辍。一九七二年五月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上,以他为主创的《毛竹丰收》图卷,如春风送爽,一开花鸟画复兴之先声。首举之功,为美术界所公认,精堪之艺,乃海内外所共赏,因得蛰声画坛。播响城外,一时从者如云,流风馀韵,乃至今日,此亦画坛之奇迹也。






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虽有青藤、雪个标帜于前,但近百年来,几乎全为任伯年、吴昌硕所笼罩,从者云集,学者风靡,陈陈相因,至于末流,遂成为一种习气。而坤峰先生一开始在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就别有会心,摆脱时习,取法乎上,不事浅近,他的水墨花鸟画,从陈道复入手,后上追宋元,下搜明清,探源索流。工笔、意笔具用,写实、写意并重,拓基宏阔,衢道通畅,是足以成其大也。在工笔方面,他精研临摹了不少宋元名作,得到启示,又作了大量花草翎毛的写生,足迹所至,虽野草闲花,无不录诸稿本,因此能熟练地掌握花鸟的生长活动规律。在意笔方面,他对徐渭、朱耷、扬州画派等富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特别爱好,心摹手追,务求得其意而忘其迹,往往暗合孙吴。此外,与历来卓有成就的大家一样,坤峰先生把梅兰竹菊作为写意花卉画的基本功进行了刻苦而持久的训练。画梅从王元章入手,而后追师诸家,或繁花密蕊,或孤枝疏花,俱入高格。兰竹从李息斋、夏仲昭一路入手,取法谨严,转师石涛、李方膺等,好野战,得山林自然蓬勃之气。可以说,在近代中国绘画史上,能有坤峰先生这样扩大的艺术视野,能象坤峰先生这样把工笔、意笔内在地加以融合(而不是凑合)的画家,尚属鲜见。坤峰先生是选择了一条特殊艰难的途径去攀登艺术的峰顶的。这并不是溢美之词。因为是两个体系,既不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也不存在所谓工笔是意笔的基本功的问题,而是各有各的高低文野之分,各有各的基本功训练的任务和要求。总的说来,意笔画风行以后,中国花鸟画的任务,从表现自然发主转而成为表现自我为主,绘画的意境上,表达心中之意者多,描写眼见之境者少,分道扬镳,互不往来。坤峰先生打破了这种门户私见,他在钻研宋人工笔花鸟画的过程中,透过艺术手法方面的表象,发现了它们源于自然的丰富生动的艺术情趣。这些也正是被文人画派所长期忽视了的。因此,他从工笔画中学到的不是工匠气,而是蓬勃的生活气息。他学了工笔画后,在画意笔时,丝毫也没有产生笔墨挥洒上受到约束的感觉,恰恰相反,他的意笔画,因为是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的情趣相融合的产物,更显得挥洒淋漓,在意境上也表现更加开阔和充实,同时,坤峰先生在写生翎毛上造谐极高,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点缀于花间枝头,就象齐白石的草虫一样,更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与意境。






在近代中国花鸟画坛上,吴昌硕以苍润雄浑的笔墨,齐白石以清新浓郁的情趣,潘天寿以高度完美的形式,各张一帜,俱足千秋。


对于这几位艺术巨匠,坤峰先生也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但在画风上他绝不步前人的后尘,而是别开生面,独张一军,学习前人不容易,摆脱前人更不容易,坤峰先生师古善变,他的杰出才能也正体现在这些地方。


笔墨与书法的关系甚为密切,坤峰先生在书法上也下过苦功夫,对钟、王、颜、柳无不用功临写。后专攻孙过庭《书谱》,数十年如一日,得提按转折之妙,因此他的画用笔健劲苍润,富有变化,没有一般人那种平拖直过,矫揉造作的毛病。得到行家的高度评价。他的画在笔墨上十分强调一个“准”字,用笔的疾徐顺逆,运墨的浓淡枯湿,都能作到恰如其分,这与他精深的写生功夫有关,也由他深厚的书法基础有密切联系。






坤峰先生的画,在意境上充溢着蓬勃的生气和浓郁的诗意,这除了他长期坚持写生实践而得的生活感受之外,也与他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坤峰先生俱有渊博的学问,精通画史、画论。又对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方面下过真功夫,常常吟诵玩味,不肯稍怠,有《林菸庐诗稿》上、下卷,多为题画所作,调高词雅,风神淡远,饶有韵味,深得专家、学者和前辈们的好评,卢先生是一位踏踏实实作学问的艺术家,从不以赶时髦为满足,更不以学古人为满足,可以看出他的志向非凡。他是一位尊重历史,学习古人,而又有足够的信心超越古人的大艺术家,他认为今人有今人的有利条件,超越古人是完全可能的,他的精神在近几年来的艺术界显得极为可贵。对那些轻视传统、害怕传统、和企图轻举成功的人来讲,应该是一个很好启迪。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样不断的积累,点滴的容纳,丰富着坤峰先生的艺术库藏,拓宽了他的胸襟和视野。我们看到,当撼天动地的大潮涌来,大多数人雀跃于波峰浪尖之时,他却深深潜入了水底,搜着蕴藏在大海深处却又被兴奋的弄潮儿们所忽视了的奇珍异珠。笔者深信,一旦退潮,在所有奔向大海的人们中间,卢坤峰先生将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只有他才真正拥有了大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