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诗法自然”

 淡文竹雅 2017-05-15



上次说过,很多
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看到一首诗词,意思也许能大致理解至少能猜出来,而格律及平仄也没有问题,但是怎么读都别扭,很不通顺,就像一锅夹生饭,在如今的网络诗坛,煮“夹生”饭的诗者不在少数。

七律·赵州桥
(下平二萧韵)
自古赵州烟雨潇,李春典范念奴娇。

千年稳续莺啼序,万里通歌石拱桥。
多丽满江红日映,无忧一叶落花漂。

人生如梦将军令,漫漫征途慰远辽。

这是我在一个群里看到的一首吟赵州桥的七律,作者还标上
下平二萧韵,看上去格律倒也正规,但是除了几个词牌名比较熟悉,我都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堪称神作,我现在读来还直流虚汗。


反过来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写诗的?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这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代表作, “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是口语,在此诗中,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太白的小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自然朴素,感情浓郁,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诗如同口语朴素流畅,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李白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每每看到老杜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的天呐,好神奇啊,信手拈来,自然流畅,让我真的体会到陆游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文无定法,诗无成法,发乎内心,应乎自然,是为作诗之道。(部分资料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幽兰飘香,醉月诗苑主编,农民,诗词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