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俞泣杖 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汉·刘向《说苑·建本》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依然如此。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每读及类似的文字,总是忍不住联想起身边活生生的例子:2002年秋,当冠军集团董事长谢海带母亲体检的时候,发现其母已身患乳腺癌,谢董着急万分,带其母遍访名医,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其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希望和绝望的反复折磨,他在佛前发愿,愿减自身十年寿命给母亲,以期能够有机会尽孝,让母亲安享晚年。2012年,在复查过程中又发现母亲罹患原发性肺癌,于是谢海再次走上了寻医救母之路……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母亲再次奇迹般地康复,且一致保持健康至今。 这件事被常州大学中华孝道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南师君学(国学堂)商学院特聘教授,从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30余年的著名教育专家盛产荣先生写进了其著作《让中华文化照耀现代家庭——写给当代中国父母》之中。盛老师对其赞誉有嘉。 孔子在《孝经》里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是一切品行的本,这就是所谓的“百善孝为先”。因此论及孝道,相信大多数人的认知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然而,无数让人心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待”不只是写在书里的句子。正如毕淑敏先生说的“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冠军集团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儿女的孝心都有着落。 |
|
来自: 读阅ijtrbwyz45 > 《待看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