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变天中的市场和政策,与天下棋的金融机构,如何才能“胜天半子”? 作者|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田小蕾 今年的资本市场,变天了。 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3月,一级市场估值不断上涨,二级市场的估值不断下跌。单纯靠投资估值价差的投资逻辑已经不成立。一级市场的投资越来越贵,而二级市场方面,从2016年三、四季度开始,投资明显不划算,成长性股票大都跌幅超30%,目前也很难判断已经跌到低谷。一级、一级半、二级,似乎都难以找到落脚点。 政策层面,在资金端,一行三会同时重拳出击,金融机构被强力去通道、去杠杆,流动性承压势必影响资本市场布局;在资产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再融资渠道也遭“紧箍咒”,资产供给结构有所调整,三年期定增甚至可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除政策风暴外,使资本市场投资陷入进退维谷之境的还有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定增为例,2016年一年期定增平均发行折扣已为9折,不少产品甚至贴近市价发行,尤如鸡肋。 不破不立,面临变天中的市场和政策,与天下棋的金融机构,如何才能“胜天半子”? “四大金刚”业务受挫 对持牌金融机构而言,传统的资本市场业务类型---打新、定增、股票质押式回购、配资,原来被视做可赚取无风险收益的“四大金刚”业务,当前已不再有大做特做的机会。 随着新股供应量增大、二级市场估值不断下行,打新收益空间收窄。新股上市十几个涨停板的情况未来或将难以持续。“我们现在要求无论什么新股,三个涨停板后立即撤出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执行总经理表示,“单纯的打新产品已经有较大风险,债券+打新+对冲的多策略组合更有助于降低风险。”另外,考虑到定增一票难求,又不愿意拼价格,因此该券商资管已经不再设立主动管理型的定增产品。 2017年2月27日的再融资新规,主要通过三条措施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设定18个月时间间隔、限定再融资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20%、明确定价基准日为非公开发行期首日,导致定增项目的供给量和折价空间大大缩小。 “目前定增仍然很热,并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拿不到票,抬高到95折还是很难拿到好的标的,”另外一家北京大型券商资管部定增业务负责人表示,“现在不单纯做定增,而是围绕定增标的加入一些二级的策略,灵活调配仓位,比如破发策略、报价前的事件驱动型策略。” 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部则拿出一部分资金,定好准入标准,和其他专业机构合作来拿标的,但往往符合准入标准的标的很难中标,因此该部门今年业务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并购基金上。以并购为主线,再为上市公司提供定增、股票质押式回购等配套的资金服务。 尽管不少机构投资人对定增心灰意冷,但是定增并非没有机会。一是要创新参与方式 ,比如并购重组老股部分已然按照旧规则,在并购前退出一部分老股东,引入一部分新股东,变相低价参与三年期定增,仍可实现较好的收益。二是待资金热情冷却,溢价空间还会重新出现。 股票质押式回购作为债券的替代品,在未被算作非标的时代,5%的收益能够满足银行理财资金的需求,而被算作非标后,要达到6%-7%的收益才能覆盖产品端成本。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银行理财、券商自营均在放款,要达到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容易。 此外,资管业务“八条底线”限制了配资类业务,虽然现在券商嵌套一层信托计划还可以继续做,但不具有持续性,尤其是近期银监会频繁发文进行规范,配资类业务这样一个长期依靠监管套利的业务板块不会长远。 北京有两家以银行为主要客户的券商资管告诉智信,目前较难接受有配资的集合信托计划。 无疑,仅靠传统的“四大金刚”业务,金融机构的资本市场投资已无力回天。 布局更前沿的资产端 传统资本市场业务受挫,需要观察资本市场全链条,寻找业务机会。投资灵活的PE向来嗅觉灵敏,他们的着力点可供参考。 上海一家投资资本市场全链条的PE机构的合伙人告诉智信,目前投资人询问股权投资基金的偏多,因此他已不再设专门的人员盯定增,将人力抽调布局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而这家机构曾是PE机构中参与定增较多的机构之一。“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资金进入一级市场的趋势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末,一级市场的估值处于高位。”其表示。 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核发IPO批文数量急剧增多,最近两个月IPO批文数量已达到每月50多家以上,约为2016年上半年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且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因此,北京一家大型PE机构的总裁已经在内部强调要抓住IPO的红利,积极构建一些组合。一个组合中可以放3-4个行业,其中扶贫概念的标的可以配置2-3个,要利用好对扶贫地区“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政策,在国家贫困县和地区、东北地区、新疆、西藏全面展开布局。组合中既要有大项目,也要有成长性高的小项目,多维度配置组合,既能控制风险,也能得到较稳定的回报。一个组合里的标的基本都可以在2-3年内完成IPO上市。 由于传统的资本市场投资受限,持牌金融机构也被迫向更前沿的资产端布局。中融信托资本市场部认为,在再融资新规下,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套利只出现在资产端,要以高折价获取上市公司增发股票,需要提前投资标的公司。 但是以银行为代表的持牌金融机构擅长固定收益产品,如何参与风险高、难以标准化和复制的的股权投资?据智信了解,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做股权直投的FOF基金。 然而,一级股权市场的高价格让不少投资机构望而却步。 将人力抽调到一级股权市场的上述上海PE机构的合伙人开展业务并不顺利。凡是能看得上的新项目,都因为高估值难以下手。因此他决定走专业化投资路线,在自己熟悉的、有一定资源积累的行业寻找标的,这样即便估值高,也能看得清楚。而不能像之前做新三板投资一样普遍撒网。同时,因为一二级市场的估值价差缩小,他已经准备将股权基金的期限由5年延长至7年,错开Pre-IPO的估值高峰。 寻找新的再融资介入机会 股权投资挑战重重,定增这种可以用固定收益模式大规模投资的品种也受限,步步险棋下,银行开始关注可转债、配股这些以往被忽略的融资品种。 从公开市场上参与可转债,即便中签量也很小,因此对银行来说意义不大。考虑到不少可转债优先配售给原股东,所以若原股东想要认购可转债但缺乏资金,银行可以跟原股东合作借入筹码。 同理,配股是向老股东进行配售,且配股必须以代销的方式发行,如果股东认购股份的数量未达到拟认购股份数量的70%,则认购款需加上同期存款利息一并退回给股东,配股发行宣告失败。因此为确保配股成功,控股股东要大量兜底配股,这就给银行资金的介入提供机会。 相比于定增,可转债和配股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可转债两周就可以上市,T+0就可以交易,风险敞口较小。但两者发行条件也更严格。可转债发行条件又高于配股,仅最近三年持续盈利这一条件就把不少上市公司挡在门外。同时,可转债和配股的规模有限。可转债受到债券发行额度的限制(累计的债券余额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 配股规模则不超过原股本的30%。 并购基金:一盘大棋? 无论是可转债、配股还是私募可交换债,虽然有投资空间,但对金融机构而言难以上量。并购基金或将成为其未来资本市场业务的一盘大棋。 在并购重组受到严格监管的背景下,银行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在不经过审批的情况下完成资产收购,比如现金购买资产。不过,据了解,交易所会通过问询的方式加强监管,该方式目前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再融资受限的情况下,并购时上市公司不再便于用配套融资的方进行融资,转而直接用并购基金的方式融资。对金融机构而言,并购基金可以容纳其大体量的资金。尽管多数金融机构仍然以配资方式为主,谋取前端收益,但也有银行已经开始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对实力强的上市公司和现金流好的并购标的,可以放大杠杆,放弃担保和兜底,谋取后端收益。当然这对银行研究能力、投资能力、风控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推出“投融顾信”服务。除了跟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外,还希望推动财务顾问和信息撮合业务,而非简单的提供一个产品。通过加深行业研究及对上市公司的走访,了解其并购基础资产的准入要求,再对银行庞大的客户资源进行挖掘,建立优质的标的资产库。并购业务能有效提高客户粘性,其他业务类别则作为切入的工具和手段。 对步入监管年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如果能够下好并购基金这样一盘大棋,或可破局,最终“胜天”。 面对监管趋严的现实大环境 金融机构投资亦需打破原有的业务模式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资本市场投资主题活动 ▼ 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 · 资管沙龙37期活动 “监管年,资本市场投资的‘破’与‘立’” 时间:5月12日(周五)下午14:00-20:00 地点:北京 形式:主题发言+圆桌嘉宾讨论+晚餐 规模:圆桌对话嘉宾不超过15人,后排听众嘉宾不超过45人 |
|
来自: suiming2000 > 《金融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