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时,即爱惜时间。时间无涯,生命有限,属于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它就像奔腾的江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它是短暂的,稍纵即逝,人们无法阻止它的逝去,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珍惜,如此才不算虚度流年。两千年多年前的圣人孔子,面对奔腾不息河水时,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不止一次地感慨时光之匆匆,他在日月轮转中对照自我,便对时间产生了一种焦虑感、紧迫感。 诗词中关于惜时的句子很多,最为著名的应为汉乐府《长歌行》,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极其机警,发人深省,影响着一代代有志青年。诗先从青青的“园中葵”说起,这是“托物起兴”的写法。前两句写园中葵之蓬勃生机,以小见大,紧接着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的盎然活力。前四句,在对春天礼赞的同时,也有借物喻人的意味。人生的青春,正如“园中葵”之青青的时候,像春天一样美好。然而,时光不断流逝,春去秋来,树木很快凋零衰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个“恐”字,感情色彩极浓,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之感。时间就像东流的江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何其短暂,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因此,作者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了全诗。说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鼓励人们紧紧抓住时间,趁青春年少而有一番作为。这两句极其机警,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另一首,写得比较有美感而又具有说服力的是唐代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含义很单纯,并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以反复劝说的口吻,劝人珍惜好时光,可是这种重复并不显单调,它摇曳多姿,有回环流丽之致。诗的感情是强烈的,能长久地在人们心中盘旋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前两句均以“劝君”开始,句式相同,也同时出现“惜”字。首句是说“莫惜”,二句说的是“须惜”,意思正好相反,但诗意却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代表着富贵奢华的享乐生活,这并不算珍贵的东西,比之更珍贵的却是“少年时”。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青春年少时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如果贪图享乐,虚掷光阴,老来只能白白地叹息了。当然,这些作者并没有说,只是一再“劝君”,反复吟唱。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它与前两句无太大差别,依旧是劝人莫负好时光。但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两联就有很大区别。上联是“赋”,下联是“比”,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末句本来可用“人生几何”式的感慨作阐发,而作者却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一气直下,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奇警之语。句中没有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所代表的悔恨已足以抵得上万语千言。这两句既可以用来劝人珍惜时光,莫要虚度年华;也可以用作劝人及时摘取爱情果实,珍惜眼前人。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颜真卿的《劝学诗》,亦很有名,特别是最后两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已成为珍惜时光的至理名言。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少时家贫,而买不起笔墨,但他懂得珍惜时间,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持之以恒,终成书法大家。“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首二句以简洁扼要的笔墨,点出读书的最佳时期:晚到三更半夜,早到五更鸡鸣,这个时候应该是勤学之人刻苦学习的时候。“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两句是说,少年时代如果不知道发愤苦读,珍惜时光,等到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黑发”、“白首”,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不知”与“方悔”、“勤学早”与“读书迟”两两对立,构成十分强烈的对比,对比中发人深省,揭示了勤学苦读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作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练,黑发深知“勤学早”,老来才没有“读书迟”的遗恨。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两句,体现的是作者积极进取非死不休的奋斗精神,现在也被用来表达要珍惜时间,莫要虚掷青春。“等闲”,即轻易、随便。“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对自己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们的鼓励和鞭策。作者激励自己和广大的抗金将士,千万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啊,同志们须戮力同心,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起到了鼓舞斗志稳定军心的作用。这三句,简明有力,力量很大,表达出作者气愤填膺,急切希望为国家收复失地,绝不等待的心情!铿锵振奋,掷地成声。 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几句,传唱十分广泛。作者紧紧抓住了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春夏之际的变化特征,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十分生动,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人生易老的感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植物,樱桃是在夏季成熟,芭蕉也是在夏季转绿,一“红”一“绿”之间,将春光渐渐消逝,初夏缓缓来临的过程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时序的暗示,也是对韶华流逝的进一步阐述。樱桃果红,芭蕉叶绿,花落花开,黄绿相承,大自然年年如此,这是万年不变的定则。可是对于人来说,绿肥红瘦却意味着青春不再,盛世难逢。更进一步来说,家国一旦灭亡,还能重新再来吗?“流光容易把人抛”,流光为何容易把人抛,作者并没有直说,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大类辛弃疾“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实在是欲盖弥彰,抛弃作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流年,更包括自己所深深眷念着的故国。 对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来说,时间的流逝是令人十分悲痛的,他们对生命之短暂、时间之可贵有着更清醒的认识。屈原是一个渴望对国家社稷有所作为的人,正因为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觉得“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他说,我的老境正渐渐逼近,我只担心自己的美好名声还没有树立起来。他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并常用一个“恐”字来表达这种紧迫感。他说“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都是屈原对生命意义的高度重视。屈原的这种观念,在当下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商隐有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夕阳无限好”是作者登高所见的美景,这夕阳景观极其壮丽,他沉浸其中,十分满足。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这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只是”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也有人认为“只是”是“就是”、“正是”之意。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在古诗词中,时间经常成为“光阴”。受光的一面为光,背光的一面为阴,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但这种可见的“时间”,它的流逝,更让人觉得心惊,更让人感受到它的宝贵。古人常拿时间与金钱相比,从而衬托出时间的珍贵。 王贞白说:“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他说自己专心读书,没有察觉到春天已经快要过完了。“不觉”二字,体现出作者的专心致志,因为太过入神而忘记了时日,当他猛然间发现时,才知道“春已深”了。这句也流露出光阴飞逝之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句写诗人对时间的感悟,也是由“读书不觉已春深”句生发出来的感慨。“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诗人说时间极其珍贵,每一小段时间就像一寸金子那样宝贵。这里以金子喻光阴,极言其宝贵,比喻贴切,十分形象。这一句是珍惜时间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珍惜时间,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苏轼说:“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这两句描写的是春夜美景,突出时光的珍贵。因为春夜幽然,花儿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月亮也有朦胧清幽的时候,花香与月影都使人心情舒畅,无忧无虑,因此这美好的春夜是十分珍贵的。“一刻”言时间之短暂,“千金”,汉代以一斤金为一金,值万钱,极言钱财之多。作者用“千金”的价值来形容“一刻”的时间,对比强烈,形象而鲜明地突出了时间的无价。这两句诗构成因果关系,前句为果,后句为因;先果后因,意在突出时间之宝贵。 屈复的《偶然作》则表达得更为直接,他说:“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诗歌长于铺排,带有明显的民歌特色,通俗明晰,易于记诵。作者先罗列了一系列事物极其价格,层层递进,再遽然收束,给人心理造成一种强大的落差感,并以“何处”反诘,进而凸显出诗的主旨:青春无价,应懂得珍惜。诗人说,百金可以购得一匹好马,千金可以买得美丽女子,而万金则可以换得高官爵位。在屈复看来,骏马、美人、高爵都是有价的,都可以用金钱获取,而唯有青春是无价的,纵然你有多少金银财宝还是没有办法买得青春。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懂得珍惜青春的人,他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青春是美好的,同时也是稍纵即逝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若虚掷光阴,浪费青春,等到“白了少年头”时,便只有“空悲切”了。 虽然青春如此珍贵,但未必所有人都懂得珍惜。少年人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往往自恃而无恐,不知衰老为何物,更不信衰老与自己有何关系,所以往往不学无术,挥霍无度,转眼间岁月蹉跎,等到突然发现镜中白发,再回头惊叹扼腕,已经后悔莫及。于是,便有人劝诫年轻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学难成”,是作者发出的无限感慨,古人总角之时便开始接受教育训诫,“三百千”为启蒙,而后进入私塾,接受经书典籍教育,等到及冠之后,参加科举考试,能够成才之人是少之又少,而大多数人更是一辈子默默无闻,一无所成。少年之时本是学习的最佳时间,而“学难成”与“少年易老”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令人如芒刺在背,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怎么才能不虚度光阴呢?“一寸光阴不可轻”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作者苦口婆心,谆谆劝导诸位,肺腑之言,感人至深。 杜荀鹤在为他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中写道:“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这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其刻苦努力,珍惜学习的时光。这两句言辞恳切,是对侄子的勉励,也是对天下所有少年的劝诫。青春年少,心地清明,容易接受知识,若能刻苦学习,必然能有所作为;然而,年少亦容易轻狂,易收到各种诱惑,偶尔懈怠,就心猿意马,难以收束,久而久之就沉沦下来,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因此,作者在肯定侄子学习的同时,特地拈出“辛苦”二字相激励。读书求学,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恒心和毅力、坚持和忍耐,但这一时的辛苦换来的将是终身的快乐。 孟郊有一首《劝学》古诗:“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劝诫世人刻苦读书,珍惜光阴,早有一番作为。诗以“击石”起兴,说石头只有经过击打,才会产生火花,如果不击打连烟都不会冒出。这两句是同时又是“比兴”,引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其实,人学习和击打石头的道理是一样的。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不学习就不会凭空获得知识。作者还强调学习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学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末两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则强调学习须趁早,因为青春年少时是容易获取知识的时期,如果不珍惜青春,蹉跎光阴,转眼就已老去,那就是“白首方悔读书迟”了。作者用常见的自然现象来说明道理,十分形象生动,说理非常充分而又平实,使人易于接受。末句以“岂能”反诘,发人深思,增强了说服力。 窦巩有一首《赠王氏小儿》诗,以长者身份赠给一个小孩子的,旨在劝勉小孩珍惜时光,立志成才。首二句“竹林会里偏怜小,淮水清时最觉贤”,是对王氏小儿的夸赞。作者称王氏小儿虽然年幼,却能参与文人雅集,能得到长辈们的偏爱。他“小”且“贤”,具有良好的根基,况且更有雅士高人相助,又逢清明盛世,将来必然可以成为栋梁之才。“莫倚儿童轻岁月”句,笔锋一转,由赞赏鼓励变为告诫,说你不要仗着年少,就轻易地挥霍光阴,不珍惜时间。言外之意是劝诫他要加强知识的积累,立德修业,为将来成才打好基础。如果任性不羁,不思进取,虚度年华,就算是你有文人雅士相助也难以有所作为。末句“丈人曾共尔同年”,又变为亲切和蔼的劝勉。作者以自身的成长历程为参照,说我曾经也有过青春年少的时候啊,可是一眨眼我不就白发苍苍了?时光飞逝,稍不留神就错失良机,等到后悔时已于事无补了。这句有自谦意,又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李颀有一首送别诗《送魏万之京》,诗中的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在诗的结尾处,作者对友人进行了劝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恳切真挚的嘱托中,寄寓了对魏万的深情厚谊。诗人劝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长安的繁华,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你不要一味沉浸在享乐的生活中,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蹉跎掉。言外之意是希望魏万珍惜时光,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莫”字,语气强烈,果断坚决,“空”字,情感沉重,令人警醒。此二句,语重心长,纯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嘱托,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苏轼有一位好友刘景文,几近耳顺之年,却依旧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中未免困顿。苏轼在送别好友时,乐观地鼓舞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之时,即秋末冬初。此时,万物凋零,百草枯槁,但是你可一定要牢记呀,一年之中最好的日子就是这时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如果在这萧瑟的秋风之中,你还能坚持自我,恪守风骨,才能真正地显现出你的本质来啊!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起来,抓紧时间为人生添彩。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说到时间,就绕不开昨日、今日和明天。据说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就作了三首诗,分别是《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其中以《明日歌》最为有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诗所表达的内容很浅显,所要阐述的道理亦是人人皆知的,只不过,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将之表述出来,语言流畅,富有说服力、震撼力。 “明日”是很多人懒惰的借口,更是放任自我的理由。人生有多少“明日”,如果事事都推给“明日”,那么整个人生就这么白白度过了。“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多么痛彻的领悟!作者以自身为例,说明“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其实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没有那么多“明日”,最重要的是抓住“今日”,这样才不负苦短的人生。 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总是活在今日的,昨天无论辉煌也好,惨淡也罢,都已成为历史;而明日是未来,一切都不能确定,只有今日才是可以把握,可以掌控的。昨日若有不足,今日尚可弥补;明日有何目标,今日也可谋划。但今日又是“何其少”的,如果“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这一生也就落空了。因此,要把握好今日,“努力请从今日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人生短暂而无常,正如陶渊明所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人生在世就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好比是随风飘转的尘土。人生的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等到最后都已不是最初的自我了。既然人生如此不易,而且欢乐亦难以寻求得到的,如果有幸得到欢乐的话,就要紧紧抓住,尽情享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和追求。诗人执著地在生活中寻找着友爱,寻找欢乐,给人以勉励。当下,这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富兰克曾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人生短暂,生命可贵,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
(责任编辑:夏素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