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史(下):追踪“种系大变换”

 heraclus 2017-05-15
第二篇终于来了,让大家久等数月,其中唯一原因则是懒,实在对不起,第一篇的地址。

  在上一篇结尾,我本来说要讲一讲黎民与百姓以及东胡、女真、契丹、蒙古之间渊源的故事,但是参考到前者科普文章很多,没有什么爆炸性的新视角,而后者又不属于上古史的范畴,于是决定换一个角度来讲这些故事,本文将引用大量科普文章和考古新闻与采访和少量论文,希望大家不要急于追着文字看结论,而要把每篇文章都看过去,因为它代表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你直接看论文,是没法看懂的,就和你读哲学不知术语一样,我的目的是每个人都能看懂。

  不过种姓这个东西还是要谈的,只是换个方式谈。

=============================================

  这个故事要从一个最新的考古/人类学悬案讲起。

  在上一篇我提到,我们华北汉族的体质类型实际上更接近上古西北型,这是更接近于周人体质外观的相貌,同时,也是秦兵马俑的相貌。

  于是大家是不是就很自然的认为这是周人入侵与扩张的结果?但更多的考古发现则让人发现了明显的问题,我们首先发现了现代北方汉族人体貌特征形成于宋代,是古西北型,而我们现在了解到,汉唐人群的外表接近于古中原型,而古中原型实际上更接近今天的华南组与壮族组。这似乎稍稍能对应史书中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的历史事实了。

  但是等等!翻转并非只有一次,我们更新的研究通过不同于传统体质人类学的方式证明,汉族的父系高度一致。也就是说,古人的爹,基本也就是今人的爹。

  那这就糟糕了,为什么爹一样,但是样子差异巨大?这不科学!我们确信我们关于体质人类学和分子人类学的方法论是正确的,那么就和物理模型一样,现实要和理论不一致的话,一定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搞错了。

  于是大量的猜测出现了:第一个思路是,如果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没变化而常染色体(决定人的性状)有剧烈变化,那么只可能是母系出现了混血。进而有人认为唐宋之交华北母系进行了大换血,华北汉族父系不变的基础上,华北原生母系几乎被淘汰了。但是这既不符合史料,也不符合我们对母系遗传标记MTDNA的观测。

  于是有了第二个脑洞,一些人基于商人王族与平民体质外观有巨大不同的事实,乃至文化都有不同,进而猜测汉到唐也是如此,存在一个东/北亚相貌的通知人群,统治着大量的古中原型平民。

  这个说法看起来还是挺有趣的,不光逻辑上说的通,还有一些比较硬的证据。

  
忽略那个微信号,那不是我的……
忽略那个微信号,那不是我的……
这是我们仰韶组的复原相貌,和我在上篇中给出的商人平民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商朝可能确实有一定程度的种姓制度--外来的征服者不与被征服人群通婚。当然,比起雅利安入侵,商人进入中原更接近于兄弟民族的兼并,而不是异族的征服,所以我们的神话中没有出现“高颧骨的帝甲乙丙丁带领天邑商战胜了塌鼻子的小黑人”,因为商人本身也没把中原人当做另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群,这很可能说明了他们都说原始汉语。

  扯远了,我们现在再来看另外完全不同的一类相貌。
来看我。
来看我。

还有我。
还有我。
好吧,我们看到了什么!!!这难道不是商人王族相貌吗!难道不是典型的,北亚特征?古东北与北亚类型的混合种?

  有人说,老湿,不够给力呀,我觉得这是捏人手法不行呀,你说的特征不够明显嘛。

  那么这个怎么样?
我的捏人手法比较高。
我的捏人手法比较高。


  老湿,能不能再给力一点?
我比较突出特点。
我比较突出特点。
好的没问题。

  这和秦兵马俑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这不科学呀,我们再翻得早一点。
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
这脸基本还是北亚和古东北型的样子,可能兼容一点古西北型的特征。
图2
图2
来还有。

  大家可以停下来猜五秒,这画来自什么位置,燕国或者秦国?

  不不,这是楚画,描写的是楚国贵族升天的情节。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楚国贵族是长成这个样子的,就和汉俑作者认为他们看到的人是那个样子一样。

  所以上古是否真有一个延续下来的隐蔽的种姓制度?屈原所祭祀的神是汉族祖先神,帝高阳就是帝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我们且不说这些神话人物是否存在,只说这个认祖方式是在承认自己来自北方。而他的样子,很可能是这样偏北的模样。

  但是我们看看楚国的老百姓都是些什么人?《楚辞》的经典越人歌是子哲封地老百姓(其实他们更该被叫黎民)的语言,汉语翻译是: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而它的真实发音其实接近: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妈呀,这是什么鬼?上古汉语的几乎所有词汇都是单字词,比如河,江等等。所有双字词几乎都是外来词,比如昆仑,比如姑苏。我们即便完全看不懂原始发音的意思,也知道--这完全不属于任何汉语的子系统。

  后来当代的语言学者把这个诗歌破解了,用的是泰语。所以可见楚人的顶层和底层确实如同商人的顶层和底层一样:完全不是一个系统,完完全全不是。

  所以我们是否就可以坐实,宋代以前中国一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种姓制度?各北方组群轮流奴役华南相貌的中原土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反驳的观点。

  但它也有属于自己硬伤的部分--没有挖出和艺术形象接近的人骨。比如老山汉墓,贵族女性虽然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当代华北,西北组的特征,但是比起北亚组,其实还是更接近殷墟平民组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两个不能解释的问题。

  1:艺术形象怎么解释?

  2:当代华北汉族和古代殷墟平民组的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先说第一点。实际上,艺术形象的事情直到最近才有一点解决的趋势,我们很久前就明确的注意到了秦兵马俑的技术似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前没有类似的发展过程,而之后的汉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技术水准下降了很多,比如兵马俑是空心的,而后来的汉俑是空心的,尺寸也小得多。

  现在我们才知道了秦皇陵可能整体选用了近东的技术来修建陵墓,其中的写实“画风”,可能也是独特的。我们可以看到汉俑强烈的夸张风格,但是秦俑则完全没有一丝夸张。

  所以参考之前与之后的夸张风格,我们可以假设实际上汉人并没有那么极端的北亚相貌,只是进行了艺术夸张。或者因为游牧民族传来的技术,人们学习到新技术后会倾向用该形象的原始版本来造型,乃至形成艺术形式,比如我们的后人看到日漫,很可能猜测我们的眼睛是很大的,才有这样的艺术夸张,但是其实完全不是。

  同样的例子还在唐画之中,唐朝人的双眼皮已经远多过汉朝时,但是依旧倾向画成单眼皮。

  所以结论是秦兵马俑是特例,而之前与之后的艺术形象,却是有所偏差的,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楚国和商朝可能确实存在某种程度的统治人群和底层人群的种系不对等。

  再说说第二点,当代华北汉族和古代殷墟平民组的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

  我们的思维定势告诉我们,古代北方汉族进行了数波大规模的南迁。这个思维在我们脑中补全的形象是,河南汉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迁徙到了广东,广西,甚至成为客家人的远祖。

  但我翻阅无数关于古代人群迁徙的文献后越来越倾向接受另外一个比较新的迁徙理论:实际上古代人迁徙的速度很慢,而距离也并不远。更多是河北人迁徙到安徽,而安徽人再过江,形成一个波浪式的迁徙。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那就是汉族确实整体南迁了。但是并不是北方人直接到达南方。比如西北和辽东的汉族也许只会到达华北,这样再集合史书来看,就说的通了。几波迁徙的结果就是,到了唐宋之交,古西北与古华北人群逐渐到了现在的华北地区,而古中原人群则到了江南。

  我在上篇说过,让马来人到俄罗斯繁育10代,马来人也不会更象中国汉族。这是环境影响无法逾越的,体质外观由常染色体决定,常染色体有一部份受自然选择,但这自然选择十分缓慢,比如我们现在才知道,欧洲人在六千年前才慢慢变白。这些在漫长的时间内演化出不大一致体质外观的同父系的人群,通过这种波浪式的迁徙向南推进,最终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比如我们确实无法想像那么不愿意改姓的古人,会从河南迁徙到福建后,就把张王李赵高频的人群变成了陈林邹曾人群,因为这可不是那个最早以封地为姓的年代了。实际上,陈林邹曾人群可能自有姓氏以来本来就从来都不是北方族群。

  同时,同属于o3父系的人群可能不止是华夏,还有华夏的前身先羌,也就是以古西北人群为主的族群,他们本来就是使用原始汉藏语的人群,和其他原始汉语人群的父系恐怕没有任何区别,类似于被寄养到不同家庭的亲兄弟,o3三大簇的爆发时间在6000年到4000年前,而这时候不光没有汉族,连华夏也没有,只有先羌,而汉藏分离,也仅有5000年。这人群即便重新进入华夏文化圈,也不过是寄养在别家的孩子回家一样的性质,不会在Y上体现出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不同。

  另外一些文献指出,o3在上古并非一路南下,南下是在中古进行的,恰好o3是向北的,这些人群重新内附的话,也不会有在Y上体现出任何痕迹。

  所以无论鲜卑还是蒙古,讲讲自己是黄帝后裔,也许还真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阿尔泰语系人群中o3确实占了很大比例。

  于是,我们可以有了一个最终的结论,华夏与o3其实和女性气质与女性的关系一样。大多数华夏都是o3,正如大多数女性都倾向传统意义样的女性气质一样。但是不是说o3一定是华夏,男人也有些拥有典型意义上的女性气质。同理,华夏也未必是o3,很可能在三代时期,华夏人群中就有大量o1,o2甚至N和C了。

  而更复杂的是,同为父系o3,因为各地母系的差异和以几十代为度的环境适应,体质外观上也会差异巨大。所以说,这血统和文化,这人类,是真复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