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哲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江山携手 2017-05-15

  【关键词】

诗词名句,说理,物性事理,成败因素,勤俭奢侈

 

【名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

唐·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注】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①历览:遍览,逐一地看。奢,享受。

②“何须”句: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与下句“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何须”,与下文“岂得”言文宗勤俭不奢。

③运去:指唐朝国运衰微。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

④蜀山蛇:此以喻宦官佞臣。

⑤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华:以翠羽为饰之族,皇帝仪仗。舜逝于苍梧之野,故云“哭”,此以舜比文宗。

 

【说明】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超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内涵,将其独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多有关哲理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赏析】

  诗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去世之后。据载: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失败而“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而死。李商隐作此诗既伤悼文宗,又深虑唐王朝大厦将倾,于是发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千古长叹。首联这两句在兴发议论的同时,也充满着对文宗的惋惜和同情。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历史进行了概括的总结,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而颔联则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认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尾联承上而下,转换为对文宗的哀悼,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关注。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二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特别是“成由勤俭破由奢”句,更是成为一个国家或个人总结成败所得到的宝贵经验。但这个结论并非李商隐的首创,据《韩非子·十过》载,“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诗人借鉴了上述典故并取其意,而成此名句。

 

  (责任编辑:夏素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