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1 李商隐七律《咏史》读记

 小河西 2020-02-11

李商隐七律《咏史》读记

(小河西)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作于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去世后。据新、旧《唐书文宗纪》及《通鉴》:文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曾两次谋诛宦官,均遭失败而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而死。期望有成而运去”“力穷,勤俭求治亦无力回天,作者既伤悼文宗,又深虑唐王朝命势,于是悲凉而哭,流露出无望的感伤情怀。

首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历览:遍览。《长门赋》(汉-司马相如):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áng激励)。

奢:奢侈。《金陵-台城》(唐-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破由奢:《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由余春秋时在戎地任大夫一职,因熟悉中原,戎王便派其出访秦国。时穆公钦慕由余才德,便用计使由余留在了秦国。由余任上卿后,及时调整秦国战略,改东争为西进。秦国一举征服西戎十二国,称霸西方。一举奠定了日后秦国春秋五霸的地位。)

大意:历览前辈贤人的记载或文章,无论是家还是国,总是勤俭者成功,奢侈者破败。(好像是在陈述一般规律。其实是在说:文宗如此节俭的帝王怎么会如此结果?)

颔联: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质优者可作饰物。古诗中常有琥珀枕和琥珀杯(碗)。《杂曲》(南北朝-徐陵):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客中行》(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郑驸马宅宴洞中》(唐-杜甫):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真珠:即珍珠。真珠车:以珍珠照乘之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后以“照乘之珠”比喻为稀有之物。《剑南诗稿》(宋-陆游):“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咏史》(唐-皎然):”“借问高车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大意:难道没有琥珀就没有枕头吗?难道没有珍珠就不是车了吗?(琥珀枕,真珠车,借以喻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

颈联: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运去:指运气衰微。《即目》(唐-李郢):运去非关拙,时来不在忙。《筹笔驿》(唐-罗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青海马:典“青海聪马”。《隋书-吐谷浑传》: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pìn)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cōng)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马。后用以泛指骏马,以喻贤臣。

蜀山蛇:《华阳国志-志》(晋-常璩):(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zhuài)蛇,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后以为除害损身之典。《蜀驮引》(唐-冯涓):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

大意:国运已去,未逢贤臣。能力有限,难去佞臣。(显然在说唐文宗。青海马喻贤才,蜀山蛇喻宦官。文宗重用李训、郑注之流,未遇到或没有重用良臣贤相。在剿灭奸佞宦官的甘露事变中失败,失去自由。作者由此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

尾联: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预:与。参与。

南薰曲:即《南风》。指的是君主爱民治国之曲。《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唐-张濛):一听南薰曲,因知大功。《题舜庙》(唐-张濯):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终古:往昔;自古以来。《九章-哀郢》(先秦-屈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文心雕龙-时序》(南朝梁-刘勰):终古虽远,旷焉如面。《隋宫》(唐-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苍梧:即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等,皇帝仪仗。可代御车或帝王。《上林赋》(汉-司马相如):建翠华之旗,树灵鼉(tuó)之鼓。

大意:有几人曾参与“南薰曲”?也即有几人曾协助文宗消除佞臣治理国家?同过去一样,都只会在苍梧之地面对九嶷山悲哭。(显然不是写有几人参与了舜的南薰曲,说的是唐文宗缺乏贤臣辅佐。只会在文宗死后哭章陵。)

此诗题目是“咏史”,首联即从“历览前贤”说起。前贤们说的是国家历来“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颔联即说奢侈。估计说的就是文宗的前任们的奢侈之事。前二联就是在说勤俭的重要。说的是常理。颈联转折。说到了文宗的时候,常理已经行不通了。文宗在位期间可谓励精图治去奢从俭。但大唐的国运已衰,因为“运去”,遇不到“青海马”,因为没有用“青海马”所以“力穷”,因为“力穷”,所以拔不掉“蜀山蛇”。不仅拔不掉“蜀山蛇”,还被蛇缠住了。(在甘露事变后唐文宗差不多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尾联说你看看在甘露事变中有谁参与了文宗的“南薰曲”?有谁挺身而出“安危须共主君?看到的只是“蛟龙愁失水,哪里看到“鹰隼与高秋”?(皆引自李商隐《重有感》)文宗那么多大臣,只会向古人一样在文宗死后到文宗的陵前“哭翠华”。李商隐对晚唐政治的理解就是:国运如此,单皇上勤俭是远远不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