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后妃系列·哲悯皇贵妃

 金色年华554 2017-05-15

【简介】

高宗哲悯皇贵妃。正黄旗包衣富察氏。原任佐领翁果图之女。雍正年间侍奉皇四子于潜邸为妾室。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生皇四子之长子永璜。雍正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寅时,生皇四子之二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薨逝。八月二十三日,世宗崩逝,皇四子宝亲王即位,是为高宗。乾隆元年十月,追封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四日,追晋为皇贵妃。二十六日,追晋为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裕陵。

清后妃系列·哲悯皇贵妃

《星源集庆》内的哲悯皇贵妃

【入宫背景】

高宗的哲悯皇贵妃出身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内务府旗人作为皇帝的包衣,有为宫廷服务的义务,哲悯皇贵妃即是在皇四子处充任使女的。在其过程中,与主人皇四子发生了关系,于是成为了皇四子的侍妾。

【家族背景与家庭情况】

哲悯皇贵妃出身正黄旗包衣富察氏,这一支富察氏世居噶哈里和罗舍林村地方,与世居沙济地方的孝贤纯皇后一族并非同族。换句话说,她们虽然都姓富察氏,但是并没有父系的血缘关系。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哲悯皇贵妃这一支富察氏的祖先叫做尼雅唐鄂,约在尼雅唐鄂的孙辈或曾孙辈时被编入八旗。哲悯皇贵妃的父亲翁果图,是尼雅唐鄂的七世孙,其族人出任佐领、步军校、防御、笔帖式等职位,都是八旗内的中级或中下级职官。这样看来,哲悯皇贵妃也算是官宦人家出身。

另外,哲悯皇贵妃的家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答。官书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其家族记为“正黄旗满洲”,而在《钦定八旗通志》里,则明确记载翁果图为包衣佐领,并且在任包衣佐领之前曾任包衣大,这指向了其家族的旗籍应该是正黄旗包衣,甚至是正黄旗包衣的管领下人,即所谓的辛者库人。这种差别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分族”所带来的,即这家富察氏可能分为了东北和京旗两支,其中东北的为正黄旗满洲,防御、协领等官也都是典型的驻防官员,而在京旗的一支,则是正黄旗包衣,旗籍有别。单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录上来看,其家可能在东北的族人较多,入京旗的反而较少。顺便一提,东北驻防停止向京旗输入秀女,是在乾隆朝中后期的事情。

清后妃系列·哲悯皇贵妃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的哲悯皇贵妃家族

【封号释义】

哲悯皇贵妃在生前并没有获得封号,其去世之后,获得了“哲妃”的追封。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的记载,哲妃的“哲”字,满语为“getuken”,意为“干净”,“清楚”,这个词与“ulhisu”等词连用,则有“聪明”之意。后来的追谥“哲悯”,“哲”如前文,而“悯”的满文则是“hairacuka”,意为“可惜”。

【入宫之后的生活】

从各种记录来看,哲悯皇贵妃可能是高宗最开始所宠爱的女人。雍正五年七月,高宗娶进了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而几乎在同时,哲悯皇贵妃作为高宗的侍妾,就已经怀孕了,并且在之后生下了高宗的皇长子永璜。后来高宗屡屡跟嫡福晋富察氏生育子女,但哲悯皇贵妃依然能在雍正九年生育皇二女,这都表明哲悯皇贵妃相当受到高宗的宠爱。

清后妃系列·哲悯皇贵妃

高宗乾隆帝青年时吉服像

但是由于出身毕竟较差,雍正十二年指定高宗的侧福晋,则让出身较好的继皇后纳喇氏和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占了先。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没有获得侧福晋的身份导致心情抑郁,哲悯皇贵妃在第二年七月初三日就薨逝了,此时距离其丈夫高宗登极,只剩一个半月而已。

可以想知的,在高宗继位后,哲悯皇贵妃至少会获得妃位,若按照次序升降,次序应该仅次于继皇后。若哲悯皇贵妃长寿,高宗后宫的发展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当然,历史不容假设,在高宗登极之前病逝的哲悯皇贵妃,最终是和慧贤皇贵妃一起得到了皇贵妃的追封,并且得以入葬裕陵,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在高宗心中还是有相当的分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