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王与段寨和东西几个村村名的来历有不解之缘

 日出暖我心 2017-05-15

汤王与段寨和东西几个村村名的来历有不解之缘。

故老相传夏桀无道,汤王造反,盛夏酷暑被追杀,一路向西,幸在马店得一宝马,走到新井头村时人畜口渴,见村头一斜井(一说汤王扳倒井),汤王与众将士牵马顺着斜井走下去人畜都喝了个够。汤王上马继续西行,到王马村时又饥又饿,将马拴在树上到人家去找吃的,此时追兵又近,慌忙逃命竟忘记了还在那里拴着的马。汤王一口气过河跑到忘堡再也跑不动了,才想起把马忘在前两个村了,随回去找马很快找到了。不想那马疾跑出汗后又喝了井拔凉水,马到段寨村就断了气。所以留下了马店、斜井头、忘马村、断气寨、忘堡一溜村名。(现标准地名为馆陶县马店村、新井头村、石佛寺村(王马村)、大段寨村、曲周县王堡村。)

汤王到段寨村,追兵追到忘马村没有发现汤王就回去了,汤王也在段寨住下。当地旱魔肆虐、草木枯焦、,土地龟裂,汤王即率众设坛祷雨,霖雨应至,五谷丰登。(明万历四年《丘县志》载:“成汤庙,在城东南八里段儿寨。父老相传,以为王巡狩至此,崩,后人立庙祀享。遇旱祈祷,霖雨輙应。”)


关于汤王的传说很多,至今段寨留传有汤王爷山西放荞麦种传说。

山西某地(有说陵川一带)连年大旱,赤日炎炎,黄土坼裂,五谷不收,百姓苦不堪言,直到秋近才得透雨。可这时已错过了最佳耕作期,唯有种荞麦还能有收成,可是当地没有种过荞麦,别说村民们都没有荞麦种,就是有也被早就吃光了,这可怎么办啊?大家正在犯难时,村里来了一位自称是邱县城东南八里段寨村姓汤的老者,他有时推车,有时担担,带着两口袋荞麦种对外赊借。不过条件有点苛刻,借一升秋后还五升。

苦于没有种子,借就借吧,总比啥也不种地撂荒强。汤老头自己也不记账,走到那个村,就在哪个村委托一识文断字德高望重的人,记下张三李四几碗几升,汤老头看也不看。有细心的人发现汤老头那两袋荞麦剩下的半布袋一直不嫌去,不禁暗暗称奇。

秋后荞麦狂收,亩产将近两千斤,村民们乐坏了,挂在脸上几十天的愁云也一刮而散,他们再也不担心还不起种子了。

可是他们等汤老头来收账,一等不来,二等还没来。

有人就说“借一升叫还五升,老头太贪了,老天不会让他出事了吧,哈哈”。

大多数人感到不安,“胡说啥呢,要不是人家恁大岁数来赊给咱种子,哪有今天荞麦大丰收,怎么一句好话都不会说呀”!“至今不来,肯定有啥缘故”。“他不来,就去找他,我们可不能忘恩啊”!

于是他们委派了几位代表奔赴邱县寻访汤老头。几人一进段寨村见到人就问“你村姓汤的在那头住”?几经询问得到了异口同声的回答“段寨根本没有姓汤的人家,是不是别的村,东边还有几个村也叫段寨”。

他们说“那不可能,他亲口说住邱县城东南八里段寨姓汤还能有错”。

“没人糊弄你们,我们村真没有姓汤的人家,在前街只有一座汤王庙,要说姓汤,除了汤王姓汤”。

他们说“我们到汤王庙看看”。一进庙门惊呆了,大殿的塑像不正是那个汤老头吗!到这时才明白是汤王显圣救了他们。也明白了怕他们不珍惜种子才定下赊一升还五升的用意。

自此后,他们年年派人来段寨祭祀汤王。后来他们有人提议干脆咱们把汤王请到咱们那里吧,祭拜起来方便,省得年年跑路了。

具老人讲:山西人在一次祭祀中,将坐像下一小长虫收走,就再也没有来过了。不过重修汤王庙时山西人还是出了力的。

人们对神的敬奉,不能简单的说是迷信,主要是人们对为自己做过好事的人,心怀感恩得以纪念,并受到人们祭拜而已。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称,只要真心办好事,都会被永远记在心里,受到百姓的敬奉,就是近代人现代人也会被封神立庙,受万世烟火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