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论苑】让群众真正满意是工作的最高标准

 源源不断 2017-05-15



  通过落实密切联系群众要求让群众真满意。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把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好。我们坚持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让群众满意的起点,安排每位区委常委分别服务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一户困难家庭、一名科技人才、一位党外人士、一所高校院所、一家重点企业、一宗信访积案、一个重大项目、一条城市河道,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形成一篇有质量的调研报告,到党校上一堂专题党课,以此带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改进作风、砥砺品质、提高本领。通过这项工作,较好地推动了群众关心关注的一批问题的加快解决。例如,早些年,区域内黑臭河道数量多、整治任务重、群众意见大。区委研究提出以水环境整治推动全域生态建设的思路,由区委常委担任河长,开展水环境整治,目前全区16条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

  通过实现为民服务常态化长效化让群众真满意。在为民服务过程中,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支持。秦淮区创造的民生工作站是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工作品牌。通过在全区107个社区建立民生工作站,坚持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区领导、区管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1500余人深入社区,开展走访调研,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三进三问五个好”,即:身子走进社区、思想走进群众、工作走进实际,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把方针政策宣传好、社情民意了解好、群众困难解决好、矛盾纠纷化解好、基层组织建设好,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例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居住环境问题,区委下决心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仅2016年就完成180余万平方米棚改任务,让6万多群众住得更好。

  以实施“微幸福”工程让群众真满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总是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来体现的。我们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主动解决群众身边个性化的、细小的但又确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让群众感受到具体实在的小幸福,从而积累起美好生活的大幸福。按照这一思路,在全区实施了“微幸福”工程,通过宣传栏、入户发放问题征集表等方式,多渠道、多层面收集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并以落细落小为原则,把群众身边琐碎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梳理出来,一一加以解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目前共排定微文化、微出行、微绿化、微健康、微设施等10项“微幸福”项目清单,比如:在所有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为修雨伞、配钥匙等居民服务项目免费提供场所;在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缓解居民缺少运动锻炼场地的问题;更多地为居民特别是为失能、半失能的人群,提供针灸、推拿、测血压等上门医疗服务,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广泛动员群众和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实现过程群众全程监督、结果群众验收评议,让秦淮百姓在居民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之后,获得感更强更具体。

  以优化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让群众真满意。要让人民群众真满意,就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秦淮区进一步改进12345群众诉求办理工作,对街道、部门的考核不仅考核办结率和满意率,还对街道考核每万名常住人口的投诉量,对部门考核条线工作的投诉总量,切实改变被动地、点状地、分散地去解决问题的状况,形成把工作做在前面、超前解决问题、减少群众投诉的导向。通过按月对全区投诉的总量、投诉的类别类型、投诉的地域分布、投诉增减幅度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对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主动作为,同时对趋势性问题做到提前预测预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处理处置创造条件。例如,通过分析发现,老旧小区树木修剪、路灯安装、占道经营、停车难、油烟扰民等,都是群众反映突出、投诉集中的问题,在全区层面进行系统研究、整体解决,包括实施老旧小区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推进小餐饮集中整治工作,每年定期对树木进行集中修剪等等,从而更多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以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让群众真满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善民生的重点。我们在研究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问题时,注重从总量、结构、分布、流动这四个维度去综合分析,既追求量的提高、也追求质的提升,既追求人均数、也考虑分布情况,既着眼当前提升工作水平、也着眼于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提前谋划布局,从而实现富民举措的精确精准、适度超前和务实管用。为此,秦淮区以改革的举措,大力实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积极推广“一体化托管办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用”,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三级、二级医院“整体帮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深入拓展“医养融合”服务内涵,优化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疗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居家养老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足群众的广泛需求。

  (作者系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