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对话】意象对话中包含什么样的东方思想?

 沁一心理成长 2017-05-15
本文转自《心生活》意象对话心理学专刊2008年第八期“意象对话入门问答”栏目。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除了受到精神分析疗法、荣格心理学等西方心理疗法深刻的影响之外,意象对话也受到东方佛家和道家的影响,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其巨大。

意象对话的基本理论中,提出未经符号加工的心理经验是最基础的心理内容。此经验就是佛家所说的“现量”的知识。通过符号化过程的建构,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可建立心理世界。心理世界是建构的产物而非实体。这符合佛家观点:符号化过程就是“分别心”,分别心所见世界非实体,本性是空相。“意象”是在佛家所说的“我执”基础上通过分别心而建立的“相”,本性为空所以可以转变。

意象对话的方法论是亲证的方法论原则,也就是对主观经验进行有控制的内省基础上,再用理性建构理论体系,这也学习了佛家的经验。

意象对话的心理病理学中,对心理障碍中所反映出的“执着”和“染”都有很多研究,是佛家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意象对话的治疗原则,又是一种“回归问题本源”的方式,在许多方面都和道家的思想不谋而合。

意象对话的治疗方法中,体现了和佛家与道家一致的原则。首先,意象对话的基本目标是获得好的自知,这和佛家道家的以觉和悟为中心的原则一致另外,意象对话的操作和佛家所谓的“观”以及道家所谓的“玄览”也基本一致。意象对话,就是观照意象如何产生,如何关联,如何灭的一个过程,它也是一种“冥想”。“色即是空”,所以心中有意象生灭不已,并非就不是“空”,并非只有“一念不生”才是空。不执着于意象,则何尝真有意象生,又何尝真有意象灭,意象生灭也是空。


意象对话操作中的“面对”、“接纳”等方法中,也都体现出了“为无为”的态度,或者说佛家的“不拒不纳”的态度,并且是一种特殊的修“定”的方式。例如,我们对待情绪或其他心理内容,往往有两个倾向,或者是压抑不承认这些情绪,或者是承认有这个情绪但是被情绪所控制,成了情绪的奴隶。反映于意象中的一个例子,就是看到了一个恐怖的意象比如鬼,或者就是在意象中隔离开,或者就是逃跑。而意象对话时,我们要求来访者‘面对’,也就是不逃不避也不战斗,只是看着这个意象。这和佛家所谓的四念处的方法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看着这些意象生/灭,而不干预,这些意象就会自然耗尽其消极能量,从而显现出它本质的空性。这个过程就是“观”。

总之,意象对话实现了源于西方的心理动力学和东方的佛家道家思想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东方的心理疗法,很适合东方人的需要,同时也可以给西方的心理治疗领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启发。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经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已经卓然大成,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的培训课程,深度的成长体验,培养出了一批功力深厚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意象对话讲师和督导师,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人的意象对话”到“意象对话团队”的转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特开通“乾德意象”微信订阅号,作为北京乾德意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平台。


北京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

该中心正式成立于2004年,这是以心理学家朱建军博士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疗法为主要手段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研究和临床机构。

意象对话疗法已经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认证,成为心理咨询职业专项技能,只有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咨询师才可以成为意象对话疗法心理咨询师。


北京乾德意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核心产品: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专项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与督导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