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子观后:家庭教育的三个层次

 zz康宝宝 2017-05-16

《镜子》这个纪录片,主要讲了三个孩子。一个是张钊,17岁,衡水某中学的学生。高三。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他父母认为是交了一个女朋友。他自己口里讲的,是太压抑,被控制得太厉害。


这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孩子的根本问题,是他内心的责任感,内心的意义感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在亲情方面有些冷漠。当他享受到了恋爱的甜蜜,就没有了抵御的武器。他完全陷进去了。以前还能相安无事的父母,此时成了他追求快乐的阻碍力量。矛盾终于爆发。


这是一场博弈。父母在不断威吓他。他也在不断威吓父母。最终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此时家长想到要把孩子送进一个训练机构。


这个训练的结果是什么?


他们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也就是,双方达成了妥协。这孩子同意参加高考,暂时把感情放放。父母则对他的一些要求给予了满足。比如,他要一万元,父亲给了他八千,让他给女友买小狗。


这个培训其实并没有解决深层问题。这个深层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这个深层问题,就是这孩子在自控,责任感,意义感等方面的缺失。考大学只是完成父母的一个任务。而他真正的心灵寄托在女朋友那里。而父母,如今除了能够给他经济上的支持外,在情感上,已经成了包袱和负担,是需要丢掉的。片中,父母对他的改变,他称之为表演。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张钊父母以前那样。处理问题简单化,不重视技巧,沟通不畅。


第二个层次,是训练营教的那些。甚至我们听来有些陈词滥调。比如,不要控制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不要有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想法。对孩子要理解,接纳诸如此类。


但这个层次,还无法解决张钊的问题。张钊需要自控,责任感,意义感这些。这需要第三层次的家庭教育来培养。


这个层次有点难。现在社会的整体氛围是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现在孩子工作的目标就是赚钱来享乐。甚至像张钊这种,已经不愿意延迟这种享乐了,在高三阶段,就要得到满足,得不到就开始跟家长摊牌,甚至对家长大打出手。


这孩子是一种很典型的空心化的孩子。他在自我意识没觉醒的时候,特别乖。家长你喂什么,他就吃什么。是一个高档次的机器人。当他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有自己独立要求的时候,当他被荷尔蒙做控制,胆量也开始膨胀的时候,家长会突然的不知所措。


此时,他想的不是家长爱我,我应该为了这份爱而努力学习。而是反过来,这种爱只是一种表演,因为要控制我,让我成为他们需要的样子。此时,人本能中的自主力量,会让他发出这样的疑问:凭什么?我凭什么按你说的那样活,凭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承受那些痛苦?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体验过那种无条件的爱,那种亲密无间,很容易陷入这种思维。一旦陷入这种思维,家长是百口莫辩了。因为爱是没有办法剖出来让人看的。这种爱到底是无条件,还是有条件,难以证明。


张钊的父母就陷入了这种困境。我相信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他们呈现出来的形式,是有条件的。


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心。孩子已经被错误的思维方式捆住。这是一个教训。


沟通技巧是容易学的,表演也是容易的,但是,思维方式一旦形成,这个改变是很困难的。


片中这几对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低,但似乎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情感的表达方面比较生硬。不仅对孩子这样,对配偶也是这样。这就难以跟孩子形成亲密关系,让孩子感受到那种无条件的爱。


如果有亲密关系,你对孩子的管束和限制,就容易解读成这是为我好。如果没有亲密关系,就容易解读成,这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控制我,把我当成一个机器人。人类对于自由的渴望是原始的本能,当父母的爱被解读成压抑自由,结果可想而知。逆反就此发生。


没有了亲密关系这个最强大的武器。有效教育很难发生。所以这几对父母,几乎都采取了威吓的方式。这种威吓又十分低级。比如,他们经常讲自己过去多么多么苦。你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如何如何苦。这种威吓有用吗?


就像片中叫泽青的孩子,他14岁,在网上下军旗,靠这个就能赚不少钱,可以超过父母。你如果从物质的角度进行说教,这些孩子能够接受吗?


当被荷尔蒙控制的时候,孩子也需要站高一线。如果有人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告诉他们自己所处的状态,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一些。这个更高层次,包括长远的目标,高远的目标等等。是深层次的意义感。


现在孩子普遍缺少深层次的意义感。张钊陷入网瘾和早恋。家明从训练营回来后,继续玩游戏。对这些孩子来说,荷尔蒙带来的感官快乐成了他们人生的意义所在。父母为什么成为敌人?因为阻拦了他们享乐。父母成了绊脚石。


亲密关系没有,威吓教育不管用,家长还能怎么做?家长此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孩子成长,靠自身的力量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用强力去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那样可能是起到反作用。


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恢复对于爱的信仰,恢复亲子的亲密关系,建立高远的目标和意义感。学会自控,自律,延迟满足。这个系统工程,说实话本来是应该在孩子幼年时候就开始的。孩子十七八岁再补课,有点晚,但做比不做强。


片中让人心酸的一幕,家明的爸爸讲: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乐趣了。家明的妈妈哭着说:如果你这样想,这个家就没有希望了。


家长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孩子怎么能够成长呢?所以,遇到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也许这是一个契机。家长重新学习,重新补课。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心理学上的一些常识与技巧。这个层析相对容易学习。第三个层次,需借助文学、艺术、智慧的力量。这确实有点难度。这工作应该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做。其中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类似衡水这种模式的低端教育大行其道,用喊口号来代替深层次的教育。这只是把危机进行了遮蔽和延迟。


其实,张钊和家明即便考上了大学又如何呢?只是把危机顺延到大学。大学毕业后,又顺延到工作中。片中还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参加了培训。他就是拒绝工作,一心啃老了。


今天先写这么多,明天继续。


萧愚 2017-5-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