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雨夜读 | 弹铗无鱼归未期

 李涣 2017-05-16

文 | 烟雨客

现在有不少人治印,天天拘泥于刀尺之间,以文字苍劲飘逸作为评判之资,殊不知脱离了文学修养的浸润,这印章依然是刻不好的。

这个观点,在明代诗人沈野的《印谈》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沈野,字从先,今江苏苏州人。有印癖,治印谨严不苟,自称:“每作一印,不即动手,以章法、字法往复至眉睫间隐隐见之,宛然是一古印,然后乘兴下刀,庶几少有得意处。”惜所作今不复见。

沈野论印自有其高人一头处。他有意识地强调文学修养对篆刻艺术的“打底”作用。尝称:“印虽小技,须是静坐读书,凡百技艺,未有不静坐读书而能入室者。”这对彼时就印论印,埋头耕石占主导倾向的印苑,可谓开风气之先。

他的见解,对开拓篆刻艺术的文学属性,力图多角度地丰富篆刻艺术表现力,有着积极的提示作用。

以这样的观点写诗,当然也是逸兴遄飞,笔墨纵横。

天山的雪花,六月就漫天飞舞了,就如今时的沙尘,并不会在三月就消停。可是闺中的思妇,并不了解塞外的天气,直到自己这边天气寒冷了,才开始寄出寒衣。文字直白浅显,却把塞外的苦寒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寒食》,写得文思圆融,浑然无迹。先是在河桥上看到芳草,后来推窗看到雨后的新柳,因为自己很少做饭,也就不知道今天已经是寒食了。

能把日子过得物我两忘,也足见诗人的淡泊。

明白如话,却写出了世间一切的道理。有好的容颜,纵使没有红粉妆,一样光艳照人。不似如今的整容网红,千篇一律,却再无神韵。

沈野工诗,著有《卧雪集》、《闭门集》、《榕城集》等,可惜的是,不少诗散失了。

诗人的一生,也是经常漂泊的。他写的赠人的诗,多是离别之作。这句“诗留闲寺遍,梦入故乡稀”,就写出了对故乡的殷殷思念之情,故乡的风物人情,那么熟稔,却又那么遥远,就连做梦都很少梦到了。

他在秋天写给好友的诗,也让人回味再三。

荷花都要凋零了,故人还没有到来。天色晚了,大雁独自飞向远方,夜色寒了,促织的悲鸣让人心生忧伤。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可惜不能和你一起举杯,何其惆怅也哉!

弹铗无鱼归未期,未期也是无期。这首诗写得最为凄凉。本来想着兼济天下,却最终飘零江湖,与故人他乡重逢,漫天风雨,五更鸡鸣,一如楼头话别之时,让人凄然伤神……

千元千字诚征 国学经典美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