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夜,李白为什么睡不着?

 宗介甫 2022-09-19 发布于河北

《静夜思》这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很多人了解李太白是从这首诗开始的。这首诗很好懂,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可讲的必要。
喧闹再久也会归于寂静,深夜里一个人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显然是心有千千结。他不得不离开故乡,又回不到故乡。于是这样的矛盾之下,诗人不得不写点什么。
回不去故乡的情况,其实其实并不少见。大多数的回不去是因为没时间,目前的回不去往往是因为政策不允许。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是不会有的,扫码和备案是必须的。
研究这首诗的人往往聚焦于床字。什么是床呢?睡觉的是床,井栏也是床,作为胡床的马扎也是床。到底诗人说的床是哪个?诗人死去太久了,无从问津。于是乎,就剩下现代人的聚讼不已了。
《易经》说履霜而知坚冰至。诗人见到霜显然是觉出了岁末。那样的白月光,像极了早来的霜。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诗人的家书又写给谁呢?乡愁这东西,总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啊。
古时候人远离故乡,夜间灯火既少,明月一轮,千里与共。于是睹月思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想念人的人睡不着,被想念的人是否也睡不着呢?李义山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忽然又想到李杜并称,而学杜多于学李,这又是一个好玩的问题。圣可追步,仙无迹可寻。学习杜诗是学诗人的必经之路,只是希望所有写诗的人都要观照现实,现实主义是文学的源头活水,从没有脱离现实的作品能够禁得住时间考验的。
深夜里一个人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做人确实不能想太多,譬如鲁迅就牢骚太多,话锋太利,去世太早。可是话说回来,现代文学没有鲁迅的话,当真是如没有一点点光亮的长夜了。
鲁迅说: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其实,当他说这句话时,枣树就是他的一轮明月。
古人写诗之所以好无他:一是确有真情实感,二是确有表达技术。即一个对外界默然,对同类悲欢默然的人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一个人不懂诗艺为何物也是写不出有章法有格调的诗的。
诗人总是爱生活,爱表达。他们爱憎分明,他们满腹牢骚,他们是人类的苦药,而非蜜糖。没有他们,文学无疑是被架空的和麻木不仁的。


给女儿的第五首古诗:《静夜思》
张翰做的,是多数人做不到的事
李白斗酒诗百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